这李棣原是学工程、后来觉得土木工程没什么前途,研究生便转了大数据专业。
自然历史学得没那么扎实,否则也不会推断不出自己的师父是谁。
李棣能在此间立稳脚跟,到底还是因为李念尘基础打得扎实,见识广泛而已。
但即便如此,后世伟人对他的影响也已经潜移默化了,两世经验融合在一起,说起话来,自然让别人觉得大开眼界。
这罗蛮别看看上去威武雄壮,实际上本也是个严谨的人,听李棣讲了半天,再加上打退辽军,以及他师徒二人在附近行医的加成,不由得对李棣十分倾倒,当即答应并寨。
至于罗蛮、武松较量一事,自然是点到为止。
罗曼枪法确实刚强,但武松刀法也是一绝,两人较量半日,终归因为武松失了一臂,稍稍败下阵来,但是两人还是起了惺惺相惜之意。
尤其是两人先后在辛兴宗处任过指挥使,大肆调侃并亲切问候了辛兴宗的祖先后,更是引为知己,这也使得并寨之后免去了诸多麻烦。
但是他们都提到了一个名字——马扩。
两人对此人均赞不绝口,这不由得引起了李棣的好奇,在详细询问一番后,又与罗蛮定下了并寨的日期,便各自回去了。
三日后,罗蛮骑着黄鬃马,带着几个贴心的,威风凛凛来到望山寨,商议并寨之事。
李棣将并寨方案交给大家讨论,不一会便通过了。
方案大略如下:
两寨融合以后,暂时拨三百人由李棣掌握。
剩下三千人,武松、罗蛮、杜万各领一队。
结合古今兵制,决定每十人设一名什长,百人设一名百夫长,五百人为一营(与宋朝军制类似)设营指挥使。
以前、后、中、左、右五营为一团,设团指挥使,每团约二千五百人。
三个团为一师,设都指挥使。每个师定额八千人。
诸师皆隶属于五台山义军旗下。
暂时以李棣、武松、罗蛮、杜万四人组成议事核心。
其中,李棣为总掌寨。
任命武松为步军教头兼第一师都指挥使,五台山北侧由他负责,兼管训练步军;
罗蛮为杨沟寨寨主、骑兵教头兼第二师都指挥使,五台山以南由他负责,兼管训练骑兵,军中所有马匹都拨给罗蛮使用;
杜万暂代军师一职、兼望云寨寨主、第三师都指挥使,参谋军机、卫戍众寨,统筹后勤,并在第三师的基础上建立谋划司与后勤司两个机构。
李棣将自领三百人,分成三个部分。
以第一个百人,建立军中监察司,纠正军纪,营以上均设监察使,以杜绝伤民害民之举。
以第二个百人建立探察使司,仿汉朝绣衣使者、宋朝皇城司,建立探察使司,探访机密。
这第三个百人几乎都是识文断字的,且完全脱离军事,除了十余人负责机要文书之外,一部分由李棣亲自教授医护之事,一部分则普及农桑、税收、盐铁、货币、经济等事。
见众人不解,李棣笑道:“吾等成事与否,全赖他们。待他们学有所成,便派至各村、镇、县,咱们才算是在这太行山有了安身立命的基础。”
对着沙盘,李棣又道:“接下来,全军整训一个月,然后一师负责降服北部所有山贼土匪,二师负责降服南部所有山贼土匪,三师负责两个山寨的防御,统筹后勤。其他人且随我编书。”
接下来这一个月,五台山义军开始轰轰烈烈的大规模的整军练兵。
李棣更是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既要写《军事医护手册》,又要编写算术、经济一类的教材,供大家学习参考。
整个机要文书班子都跟着他一起没个休息时候。
全军的上传下达、统筹协调,便全部交给杜万负责。
杜万忙得整天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一个月后便要打仗,两个山寨的防御,后勤粮草的供应更是直接让这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直接“浑欲不胜簪”了,杜万索性拿块蓝布缠在头上。
一个月过后,李棣等人再次在沙盘前聚集,仅仅一个月,整个五台山义军军容军貌便大不一样。
李棣道:“光整训还不行,二位指挥马上便要出征,我有三点请大家牢记,宣贯各军。”
一、掳掠害民者,斩。
二、不听军令,自行其是者,虽胜亦斩。
三、无故伤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老百姓乃是咱们能在太行山活下去的基础,军法严肃是我们能打胜仗的前提,咱们此行只在扫除首恶,收编其众,各军每隔三日须寻哨骑将进展告之山寨。”
“祝诸君旗开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