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晋衣冠

第一百四十二章 扑朔眼迷离

大晋衣冠 大楚刀客 3830 2024-07-06 15:19

  李势性格内向,为人文弱,处事谨慎,甚至可以说是怯懦。虽无冒险精神,却能安步当车,没有大错。

  而次子李广性格迥异,自幼爱习武弄棒,打打杀杀,在乡野闾里时就常常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后来追随其父从军,冲锋在前,败退在后,关心士卒,奖惩有道,深得将领和军士爱戴尊崇,在成汉军中威望甚高。

  李寿原本准备立李广为太子,还常常对左近大臣说:“李广类朕,此儿可堪大用。”意思无非是提前散布自己的想法,摸摸大臣将领的态度。

  大臣还没劝谏,不料首先就遭到了皇后阎氏的反对,当场在后宫就大发雷霆!

  “自古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李势既是嫡又是长,因何要立广儿,你说?”

  “皇后,势儿广儿皆为嫡子,皆可立。尤其是广儿,能征善战,治军有方,我们大汉身处乱世群雄之中,以武立国尤为紧要,势儿文弱,恐难当治国大任。”

  阎皇后怒道:“两位皇子皆由我出,一奶同胞,一视同仁,但长幼有序,按照礼法就应该立势儿。”

  “为什么?”

  “因为如果立了广儿,势儿会认为广儿夺了原本属于他的江山,朝政大臣也会反对,弄得阵营分裂鸡飞狗跳的好吗?那样的话,大汉将万劫不复,两兄弟相阋,刀兵相向,悔之晚矣!”

  李寿虽贵为皇帝,但阎氏跟随自己多年,属于糟糠之妻,他也不敢像寻常嫔妃一样使横,加上朝中大臣并未上奏劝立,因而暂时搁置下来,不了了之。

  阎皇后出身农家,粗通文墨,也听说过自古以来皇室宫闱之事。两个儿子她一样心疼,作为母亲的,不想出现兄弟手足相残的结局。

  为此,阎氏背着李寿,悄悄找来两个儿子,谆谆善诱,旁敲侧击,最终定下了移花接木之计!

  这可苦了李广!

  阎氏吩咐李势,要一改以往温顺怯懦的秉性,迎合父皇果决杀伐的性格。李势此刻恍然大悟,原来父皇有传位弟弟的想法,一直秘而不宣。

  为了皇位,他刻意奔放了很多,极力迎合父皇的喜好。

  李广扪心自问,从无非分之想,他的志向就是能像前汉时期征战匈奴的飞将军李广一样统兵征战,驰骋沙场。

  他的目标是在疆场上建功立业,流芳后世,至于能不能当上皇帝从未觊觎。皇帝有什么好,要当明君,就得劳心劳力,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倦怠,还要整日面对谏臣的进言规劝。

  要当昏君,天天纸醉金迷,春宵苦短,又怕江山易主,性命不保。

  上苍有时候真的不公!

  李广虽无非分之想,但李寿的期许却让他面临了不期而遇的血光之灾,其实他是无辜的……

  当母后阎氏找到他时,他丝毫没有隐瞒自己的想法,反而真诚的说道:“请母后放心,孩儿绝无非分之想,孩儿一腔热血宁可抛洒在我大汉的边境,也不愿冷却在幽暗的深宫。孩儿不仅拥戴兄长当太子,更愿意弟兄和睦相处,为兄长保我江山,镇我边河。”

  李广一反常态,选择了懦弱,选择了失败!

  母子三人是密谈,守口如瓶,瞒过了李寿。

  李寿怎会知道是皇后悄悄作了伏笔,才有了今日朝堂上的反常之语。不是他听错了,而是他被蒙蔽了!

  大晋如此良机,李寿怎能错过。既然李广无心战事,强逼也无用,总归是趁虚而入,委派别人照样可以。

  “骠骑将军李福、右将军展坚何在?”

  “末将在!”

  “李福率骠骑营一万水军沿江东下,出渝州,下巴东,深入夷陵,试探试探大晋和陶侃的虚实,见机行事。”

  “展坚率五千骑兵出汉中,到襄阳南阳一带,关注赵人形势,亦可见机行事,下襄阳策应李福。”

  “遵旨!”二将领命而去。

  荆州刺史府,陶侃拍案而起!

  “真是欺人太甚,一纸诏书就要拿走两万兵马,肯定又是王导的主意!”

  陶侃愤愤不平,他刚回到荆州,就马不停蹄亲自赶往夷陵,兵分两路,一路舰船逆流而上,迎击李福的水军。另一路步骑北上襄阳,迎击展坚的骑兵。

  李福乃是皇帝李寿的叔伯兄弟,李氏皇室宗亲,深得李寿倚赖,在成汉军阶仅次于汉王李广,也是一员骁将,但勇猛有余,谋略不足。

  此次来侵,原本是想乘陶侃勤王未归,打荆州一个措手不及。开始进展顺利,他深入夷陵江域,拔除几个江防设施,毁坏了一些战船,还派军士下船登岸掳掠,着实大捞了一笔。

  洋洋得意,要不是舰船太少,甚至还想深入荆州,一战扬名。

  不料,陶侃突然返回荆州,连夜派出舰船,在下游拉起几道横江铁索,阻滞其进入荆州。又悄悄从江南岸调集数艘艨艟,满载巨石火药,袭击成汉舰船。

  成汉国力有限,造船一般都用成材较快的杉木,费用低廉,但木质不坚,在艨艟的撞击之下容易破损,尔后再用火箭引燃火药。

  李福哪是陶侃的对手,且舰船数量和战力均不及荆州,只好带着受损的楼船,灰溜溜撤回蜀地。

  北上襄阳进攻展坚时,陶侃吃了一大惊。

  他原以为蜀人孱弱,不料展坚麾下的军士个个彪悍,打起仗来舍生忘死,浑然不惧,完全不像蜀人,倒像是流民。

  荆州军士长期和蜀军抗衡,从未碰到过如此劲敌,士气大损,无奈之下,陶侃调集大军,靠数量优势,才将展坚击败,退出荆州境内。

  这次回击,麾下军士死伤不少,损失较大。而且,麾下得力的将佐,能独当一面的一个都没有。

  更为懊恼的是,就连自己看中的殷浩也被从新亭调往徐州,背后的主使之人就是讨厌的王导,他向着自己的亲家郗鉴。

  这日,陶侃正在府中召集将领,合计加固边境,防范成汉事宜。长史匆匆进来,把诏书呈给陶侃。

  陶侃当即怒火冲天,众将领一一看过,也是义愤填膺。

  “刺史大人,这些兵士都是你从武昌到荆州看着成长起来的,他们受你的恩情,心中只有你,不能轻易就拱手送人。”

  “大人,荆州和成汉已成寇仇,今后战事也无法避免,此时削减兵马,不合时宜。”

  长史老成持重,劝道:“刺史大人,诸位将领说的虽是实情,毕竟荆州军士也是大晋的军士,朝廷当然可以调配,咱不能给人落下口实,说他们是你的私兵啊。”

  陶侃怒道:“那朝廷怎不考虑本官的感受,要不是本官多年的经营,朝廷会有这五万雄兵吗?苏祖叛贼会身死伏诛吗?”

  “大人,堤高于岸,浪必摧之。当年,国舅庾亮当政,处处对你设防,为什么,他其实并非对你个人有成见,实在是忌惮荆州麾下的大军。现在王导也是如此,尤其是他深知当年的王敦之乱。如果大人紧抓不放,今后,不论谁当政,都会打荆州的主意!”

  陶侃一听,长史的话不无道理。

  虽说一兵一卒都有自己的心血,但自己是朝廷的人,所招兵马自然也是朝廷的,王导这份诏书并无过错。

  即使有挟私报复的成分,但打的却是拱卫朝廷的旗号。

  “那依你的主意呢?”陶侃不满,但还是排解不了愤怒,想听听长史的意见。

  “照属下的意思,索性给他就是。诏书只说是两万人马,可并未说是精兵还是弱兵,是青壮还是老幼。”

  “哦,那依你的意思呢?”

  “大人可以从辖境内抽选那些闲散军士凑数,这样的话,削减以后,荆州还能保持四万精兵,朝廷下次再想调兵可就说不出口了!”

  陶侃捻着胡须,点头称是。

  “没错,如今诏书已下,岂能抗旨不遵?不过本官也绝不能任人宰割,兵可以调走,但话得说清楚,待本官修书一封,送交朝廷,看他如何应对?”

  长史补充道:“属下还听说,江州也收到诏书,说是调防一万军士。”

  陶侃惊道:“江州本身兵力有限,且几乎都是从北方带过来的。这下,不知温峤如何自处?看来,王导开始磨刀了,但愿这把刀是为朝廷而磨!”

  芜湖太守府,庾冰庾亮兄弟也没闲着,正在商议对付王导。

  现在五位辅政大臣只有王导一人在朝,可谓大权独揽,一手遮天,庾家再也无法与之比肩。

  “大哥,你就甘心做一郡的太守,沉沦下去?”

  庾亮叹道:“哼!我岂会自甘堕落,只是现在圣上一心仰仗王导。老贼圣眷正隆,几为一体,很难插足啊!”

  “朝廷下诏调拨荆州和江州军士,你可知道?”

  “这件大事,我岂能不知!我料想,两位刺史必然不满,尤其是陶侃,本身就对王导心存芥蒂,只不过王导心机深,师出有名,让他实力受损,还无计可施,高,实在是高。”

  庾冰却笑道:“我看他没那么高,温峤正直忠厚,且兼沉疴在身,朝不保夕,无心也无力问鼎朝局,他必会遵从。而那陶侃,两万大军是他的心血,岂能甘心从命?”

  “陶侃老暮,子嗣无能,难道还能掀起大浪?”庾亮不以为然,鄙夷的哼了一声。

  “哈哈,大哥,这你就错了,正因为如此,陶侃才不会束手就擒,王导老贼这次是要捅马蜂窝了……”

  ——————————————————

  衣冠之间玩的是权谋,斗的是心机,家族的私利夹杂在国家的公利之中,难以割离,这是东晋的兴起之由,也是衰败之根,感谢您的阅读,期盼你的支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