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

第十七节 传庭死,而明亡矣

  松锦之战后,崇祯私底下筹备与皇太极议和,担任代言人的正是兵部尚书陈新甲。为什么要私底下,前面说了,因为崇祯是皇帝,他不能低头。

  很不幸,事情泄露了,此时朝中没有像杨嗣昌一样说得上话的主和派。大臣表明态度,主战,并将陈新甲大骂一通。崇祯没办法,只得将陈新甲下狱,然后斩首,以平众怒。

  看起来很戏剧化,实际上很悲哀,必须死得有骨气,也不能活得没尊严。崇祯当政后期,不止一次提到气数,他本来是不信这些东西的,后来他信了。

  他很勤劳,一天工作十二个小时以上,里面穿的衣服舍不得扔,补了又补,三十出头头发就白了不少。他拼尽全力,但还是要地震,西北的李自成要闹,东北的皇太极也不消停。没有回报,没有收获,只有付出,折腾了一辈子,到底是为什么?

  崇祯曾说:大明江山,奈何亡于朕手?他知道结局,忙活了一辈子,到头来还是要亡的,为什么?

  ——因为责任!

  在亡之前,他还想再努力一次。

  陈新甲这哥们儿打了一辈子酱油,做了一件正经事儿——起用孙传庭。之前追着农民军打的几位猛人,曹文诏死了,卢象升死了,洪承畴投降了,左良玉在湖广搞独立,孙传庭还在蹲号子。

  出狱吧!陈新甲死之前把孙传庭还给了这个帝国。

  崇祯十五年正月,坐了三年牢的孙传庭再次出山。六年前,闯王高迎祥盛极一时,无人治得了。孙传庭,这个高迎祥生命中最后出现的名字,亲自为他画上了休止符。六年后,他再次出山,面对的是新闯王李自成。

  与上次不一样,孙传庭身边的队友早已离去,他只能孤军奋战。此时的孙传庭没兵(秦兵全被杨嗣昌调到辽东去了),到达陕西后,孙传庭的首要任务是募兵。

  李自成已经打到了开封,崇祯很着急,要孙传庭立马出战。孙传庭说:兵是新招的,不能用(兵新募,不堪用)。

  崇祯不听。

  崇祯十五年九月,李自成拿下开封,挥军来战孙传庭。孙传庭设下三重伏兵,李自成大军一到,中伏逃跑,官军追了三十里,农民军的兵器、军需落了一地。毕竟是新募军,不服管教,官军看到一地军需品停下来捡,农民军回头掩杀,孙传庭大败,退守潼关。

  此时陕西由于连年大旱,粮草不足,加上孙传庭执法严格,让每三家出一个人,开垦屯田,修补器械,昼夜不停,因此很多人对孙传庭不满。于是谣言四起,说孙传庭压榨百姓,不再热心平贼了。

  崇祯十六年五月,崇祯命孙传庭督河南、四川军务。后又提升他为兵部尚书,升任督师,加管山西、湖广、贵州、江北、江南军务,并下死命令,要他立马出战。

  万历四十七年,孙传庭中进士,从一个小小的知县,到兵马大元帅。跟袁崇焕不一样,孙传庭没人赏识,也没人提拔,他混到这儿,全靠自己。

  此生,足矣!

  崇祯十六年八月,孙传庭出潼关。

  九月,于汝州战败。

  十月初三,潼关失守,孙传庭战死,尸首下落不明。

  十月中旬,李自成攻克西安,孙夫人投井自杀。

  这场战斗十分艰苦,史载:久雨道泞,粮车不能前,士饥,攻郏破之,获马骡啖之立尽,雨七日夜不止。

  以前看《大明劫》,对里面刻画的孙传庭印象很深,孜孜不倦、勇往直前、拼尽全力、忠心报国,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

  当时我觉得,上天不公平。

  后来读的书多了,年龄大了,我知道,上天其实是公平的。对孙传庭、对李自成、对皇太极、对崇祯,都是公平的。上天毫不吝啬地给了所有人一切,然后再夺走他们的一切。从崭露头角到盛极一时再到暗淡无光,这是上天编的一个固定程序,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然后成为历史。

  但上天唯一给不了你的,是你的走法,怎么走,要看你自己。我知道,孙传庭和卢象升一样,选择了同样的走法。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潼关,孙传庭的最后一战。孙传庭,同崇祯走到最后的名将。

  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

  崇祯曾给过李自成和张献忠许多机会,但李自成似乎并不打算还人情,几天后,李自成便从西安出发了,他的目标是北京。从西安到北京,有两条路。

  一是从西安出发,到平阳,过太原,经大同、宣府,过居庸关,到达北京。

  二是从西安出发,到洛阳,过郑州,经石家庄、保定,到达北京。

  第一种方案是走山西,第二种方案是走河南。比如之前的高迎祥,打算到北京闯一闯,就走的河南。不过很遗憾,闯一半遇卢象升怂了。

  而这一次,李自成说:走山西!

  至于为什么走山西,这两条路有什么优劣,我也不知道。想了很久,后来我看了中国地形图,明白了。

  在山西与河北之间有一条山脉——太行山脉。

  当时的陕西、河南虽然闹翻了天,但东南的浙江、福建等数省还过得十分滋润,也就是说,南方还有一部分明朝势力。如果李自成走河南、河北,恰好遇到北上勤王的部队,就玩完了。前面是大军,后面是大山,跑都没法跑。走山西,不仅安全,还可以利用太行山起到阻隔明军的作用。实在是高,看来李自成除了会养马,地理知识也是十分丰富。

  李自成一月出兵,二月初二渡过黄河,初五攻克太原,十六日攻克忻州,一路上小打小闹,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基本上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但在宁武关,遇到了一颗钉子,虽说不是什么大人物,但我希望大家记住他的名字——周遇吉。

  周遇吉,宁武关守将,微不足道,小人物。

  李自成到达宁武关后,周遇吉率众据守。李自成试了几次,折了不少兵马,没打下。李自成愤怒了,开始猛攻宁武关,周遇吉依然固守,亲自操刀在城头指挥作战。直到最后一颗炮弹打完,城破了。李自成入宁武关,周遇吉组织残众,率领民兵,与李自成展开巷战。终因寡不敌众,身中数箭被擒。

  李自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周遇吉的愤怒,他将周遇吉吊起来,乱箭射死后解肢,周遇吉家眷全部被烧死。李自成恨这个地方,下令屠城,宁武关老幼皆未能幸免。

  战后,李自成感叹:使守将尽周将军者,吾安得至此。

  小人物,也是有骨气的!

  李自成从西安带了十万人,宁武关一战,折了七万。拿下宁武的晚上,李自成犹豫,要不要撤军。前面还有宣府、大同、居庸关,他不知道自己能否挺过去。

  或许,还是太仓促了,准备不够。李自成决定,撤军。

  但李先生的运气实在太好,就在李自成准备拍屁股走人的时候,大同、宣府两位总兵送来降书。这可真是天上掉馅饼,不捡白不捡。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