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东林浩劫
自万历中叶开始,党争不断。先是“争国本”,后来“明宫三案”爆发,东林党成功上位,成为最大的赢家。
最大,却不是最后。
王安死后,魏忠贤势力就很大了,因为皇帝不管事(只喜欢木工),东林党那一帮老头实在不讨喜,客、魏二人成了红人,红得发紫。天启三年,魏忠贤提督东厂。
东厂和锦衣卫一样,是明朝的两大特务机构,都直接听命于皇帝,权力很大。到了明朝中后期,东厂的势力远远大过锦衣卫。朱元璋设锦衣卫的目的是监视大臣,发现有不法的人,直接抓起来秘密处理。随之而来出现了新的问题,谁来监视锦衣卫?
由于朱棣的登基少不了太监的帮助,于是朱棣重用太监,东厂就这样出现了。加上朱棣本来得位不正,东厂更多的是用来威慑政治上潜伏的反对者。后来西厂也来了,不过名气没东厂大,没落了。东厂就这样成了一个舞台,很多太监都凭借它出道。之前的王振、刘瑾,现在的魏忠贤,已经算半个道儿上的人。
天启三年,顾秉谦、魏广微二人进入内阁,阉党爪牙伸入内阁。天启四年,锦衣卫都督田尔耕依附魏忠贤,阉党爪牙伸入锦衣卫。
魏忠贤虽说出道了,但对于东林党这帮混迹官场的老油条,他也不想招惹。因为这群书呆子认死理,一旦把这群人逼急了,那可真是口水横飞、大骂特骂,而且骂人花样之多,还不带脏字,几句话就能把你说得一文不值。而魏公公苦于没文化,跟这群老狐狸斗,讨不了好处。这一点,他还是明白的。
所以魏忠贤给东林党送过红包,意思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你处你的政,我贪我的钱,咱俩和睦相处。但对于魏忠贤的示意,东林党人根本不屑一顾,甚至直接把红包扔地上,顺便吐了两口痰。
魏忠贤愤怒了,后果很严重!然而令他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这群老狐狸不跟自己合作,跟他的前任王安却可以?
其实魏公公不必疑惑,因为像他这种货色实在入不了东林党的眼,更重要的是王安比魏忠贤本分,仅此而已。所以说,东林党不是不跟太监合作,而是不跟魏公公合作。
天启四年六月,东林党人率先发动攻势。
时任明朝最高检察官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涟披挂上阵,疏奏魏忠贤犯有二十四大罪。此封奏疏本人曾有幸拜读过,不得不佩服杨先生的文采,主旨明确、气势磅礴,不愧为言官中的佼佼者。杨涟的奏疏功力魏公公是早有耳闻的,就算你是超人,只要杨涟一开口,立马变成垃圾。所以奏疏一出,魏忠贤也慌了神,奏中所言句句属实,若朱由校真要查起来,十个脑袋都不够用。
这里简要说说奏疏部分内容:文章首先交代背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规定宦官不能干政,只能干杂活,魏忠贤的出现首先就坏了祖制。然后开始列数罪名,什么拉帮结派、贪污受贿、铲除异己,但凡能想得到的,上面都有,想不到的,上面也有。如果仅是这些罪名的话魏忠贤是不必担心的,估计天启看了也不会过问,真正致命的是这几条——伤害嫔妃、伤害龙嗣、私养家军(友情提示:此类罪名句句属实,非空穴来风,具体的后面再细说)。文章最后还一针见血,说:现在外面只知道有魏公公,而不知有您皇帝陛下。愿皇帝陛下处置魏忠贤,驱赶客氏,如此,我虽死无憾!
妙哉,妙哉!此文一出,就算是不管事儿的朱由校,魏忠贤也在劫难逃。
魏忠贤害怕了,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无助。为了私欲,他除掉了帮助自己的魏朝、王安,拉拢了一群狐朋狗友,利用了小皇帝朱由校。他曾经所向披靡,然而这一次他真没有办法,完了!绝望的魏忠贤厚着脸皮来找大学士韩爌,他希望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东林能给自己一个机会,但韩爌严词拒绝了他。
魏忠贤无奈,只得找来客氏,同时叫来了死党王体乾。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人面面相觑,没一人能拿主意,魏忠贤要疯了!趁朱由校还没看到奏疏,不能再拖了。现在能救他的只有一人——皇帝。
三人匆忙进宫,来到朱由校的木工房前哭诉,那叫一个撕心裂肺,魏忠贤还边哭边说:“我被奸臣诬陷,我有罪(当然,敏感罪名不能提),愿意辞去职务,回家养老。”一旁的客氏与王体乾也边哭边劝。朱由校蒙了,陪伴自己多年的老太监与奶妈现在如此失态跪在地上痛哭,一时心软,便说:“此事你看着办吧。”
魏忠贤露出了微笑,他终于看到了希望,所谓“看着办”也就是“不用办”,而杨涟那封奏疏也就消失在茫茫宫廷之中。
反击吧!
在相继排挤掉吏部尚书周嘉谟、大学士刘一燝、刑部尚书王纪、礼部尚书孙慎行、都御史邹元标之后,魏忠贤明白,仅如此还不足以动摇东林党,要想置东林党于死地,必须说得上话,要想说得上话,必须控制内阁!
此时内阁几位成员的排名为:叶向高、韩爌、朱国祯、顾秉谦、魏广微,后面两位是魏忠贤的死党,要控制内阁,就得处理前面三位。叶向高成为魏忠贤的首要目标,但叶向高从万历末年就开始担任首辅,虽说中途被三党排挤离职,但德高望重、树大根深,皇帝对他也十分敬重,不好对付。在刘一燝离职时,叶向高气愤地说:“堂堂顾命大臣还比不上一个保姆!”请求一起罢归,皇帝没有接受。由于魏忠贤的日益嚣张,心灰意冷的叶向高多次(几十次)向皇帝提出离职,均未采纳。
魏忠贤环视四周,终于找到了叶向高的突破口——林汝翥。
林汝翥,时任都察院四川道监察御史,只是一个七品官,能量不大。但此人敢说敢言、疾恶如仇,之前巡视北城时,就与太监起了冲突。王体乾向朱由校告状,请求严处林汝翥。林汝翥十分识时务,闻到火药味儿,立马开溜。溜出来后还不死心,要与魏忠贤抗争到底,写了一封奏疏,叫《劾魏忠贤疏》,虽不如杨涟的《二十四大罪疏》来得精彩,但可读性很高。疏中举了几个例子:汉之十常侍,唐之王守澄、仇士良。将魏忠贤比作汉代的十常侍,唐代的王守澄、仇士良,这些全都是祸国殃民的大宦、恶宦。
虽然这封奏疏天启看了,不过之后的事儿却出乎大家意料——林汝翥被廷杖削籍了。问题出在那几个比喻上,十常侍将汉灵帝玩弄于股掌间,汉灵帝甚至称张让(十常侍之一)为父。唐文宗企图发动“甘露之变”消灭宦官势力,不过事情失败,遭到软禁。现在林汝翥将魏忠贤比作十常侍、王守澄、仇士良,那天启帝不就是汉灵帝、唐文宗?
魏忠贤看准机会,一举拿下林汝翥。事情并未结束,不知是谁传出消息,说林汝翥是叶向高的外甥,一时间朝堂流言蜚语,阉党分子咄咄逼人,包围了叶向高的府邸。
叶向高忍无可忍,再次向天启提出了离职,这一次皇帝没有挽留他。这位两次重返朝廷担任首辅的六旬老头终于离开了,魏忠贤胜利了。
叶向高离职后,排名第二的韩爌担任首辅。在明代的内阁,无论你后台多硬(除了皇帝的意见),始终遵循一个原则——先来后到。后面的要想当首辅,只有两个选择:等前面的退休,将前面的熬死。由于叶向高的离职,原本排名老四的顾秉谦现在变成了老三,要想完全掌控内阁,魏忠贤还得走两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