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日月昭华

第三章 春分 1637-1638

日月昭华 诗力 16965 2024-07-06 15:28

  一大难临头各自飞

  山塘河边的这所建筑,是一栋两层的飞檐粉墙黛瓦房,面河的房楼左侧,是和房楼一样面积大小的露天庭院,庭院里假山叠嶂、亭台流水、松竹梅萦绕、还有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相伴。房楼外是舒云河飘的美景,门内则是别有洞天的雅致小景。

  陈慕雪和董白在这临水而息、面河而憩的世外桃源里,品茶写诗,抚琴赏花,日子过得倒也舒适雅致。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下子董白就15岁了,本来女子到了15岁这个及笄之时,父母便要给其字号许其婚。

  陈慕雪知道,虽然董白乖巧懂事,但是父爱骤失,未来无父为他撑腰做主,心底就隐隐地痛惜着,所以她给董白取了字:小宛。哀婉、惋惜之意。

  她和董逸辰最喜欢诗仙李白,九百多首熠熠生辉的诗句常常浸润着董家,李白的号为“青莲居士”,而“青莲”,是一种青色莲花,花瓣长而广,青白分明。陈慕雪希望,董白能像性格品质高尚的君子一样,做一个蕙质兰心的女子。

  至于许其婚,陈慕雪还在踌躇之时,外面的世界却发生了变化:国内山西、河南遭受连年的旱灾、虫灾,饥荒尤为厉害,农民军四起;宁夏兵饷无措,发生兵变,饥兵群起;后金国大清称帝,清兵寇入京畿,边关困守,为加强防御,培筑京城,城民生活困苦;两淮盐课又逐年递增,这些每一项都让百姓叫苦连连,天下陷入纷乱之中。

  崇祯10年时(1637年3月初,农民军张献忠率军自潜山出,连破太湖、蕲州(今蕲春南)、黄州(今黄冈)等地。3月底,献忠率军与明军大战于太湖之鄷家店。献忠以数万兵围明军数重,又遣将统军阻击史可法等援军。苏州3月,阴雨绵延,农民军就像雨雾般从四面进攻,一时间使数少的明军损兵减将,四十多领军明将-潘可大等被占,明军大败。献忠率军乘胜东取含山(今安徽马鞍山市内)、六合(今南京市内)、和州(今常州市内)等地。

  不论是沿长江水路还是路路直下,战事都呈逼近姑苏城之势,姑苏城民人心惶惶。好些有钱人家举家东往南下地逃避,离陈慕雪和小宛住的山塘街不远的阊门码头仍是人头攒动,但却由昔日的商贾通市变成了逃离姑苏的一个活跃的开口,平江街上好几户百年老店,也纷纷关门避世。

  陈慕雪虽然住在幽处,但此时实办生活的婢女家奴与市衔接,看到或听到些许风吹草动,免不了都担惊受怕,频频知会陈慕雪。陈慕雪想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还是学着其他店铺,先结业,收回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陈慕雪让绣庄伙计核实账面,谁知伙计一算,没盈余不说,居然还欠下外头上千两银子的帐。陈慕雪请来伙计当面问清楚:

  “少奶奶,少爷风风光光的葬礼用费不少您是知道的,彼时盖这所房子布置细软也用去一大部分,加上这些年朝廷收取各种名目的税饷,摊到我们这,交出去的是一年比一年多,一月比一月多。现在这账面仍有一千四百多两不假,但现在一结业,绣娘15名,每月按工时记,加上在绣庄餐食开销,就划去三百五十两。额外临请的绣娘,按件记这些个细致绣件,就二百两了。还有我们这些打点绣庄的伙计、家奴、婢女,合共一百两,还没跟少奶奶多要一文……绫罗绸缎、丝线这些刺绣底布上月又花去三百多两,用具和绷具就没折算费用了。还有轿夫马夫船夫运货,零零散散也耗百两啊。还没算大家本月的工钱!”

  伙计叽里呱啦不停歇说着,手上算盘吧嗒吧嗒地敲。末了,叹了一口,瞅了眼陈慕雪又接着说:“少奶奶,这月接到两笔大西洋单,有一单光要我们的招牌绣画就要了五十件,另一单也要四十件,各收了客户二百的定金。还有一批内单客户绣衣裙啊香囊啊要货也多,定金也收了百两,定金都核到账面上。按往时,底布丝线跟丝绸庄要了货,下月才结付,这好底货就赊了近四百两了。”

  陈慕雪越听心里越沉,一盘子大买卖,最后落得个倒欠,想细细斟酌,但每一项都似乎在理,这些年她都信赖伙计,却总觉得赊货定金这里总有些蹊跷。伙计好像早有准备,订单赊单都亮得齐齐整整,这下合乎一算,就算把老宅子整个抵去,都还不上这欠款,白慕雪又气又急又哀伤。

  这之后,陈慕雪让绣庄伙计带着,到丝绸庄交谈,王老板凭着和绣庄多年的交情,同意贱价买下绣庄,但是绣庄欠债过巨,整个绣庄过档折减后,仍欠好多银两。这银两只能以白慕雪个人的名义承载,至于部分底布丝线,王老板说一经卖出断不能收回的,只能在一年内帮着转售,或者用于新的绣品单用,欠条依据照旧沿用。陈慕雪也知眼下四乱,再不容思考过多,便对王老板感激地辞行。

  陈慕雪稍松了口气,回到绣庄。她不能苦了绣庄工人,她让伙计核算并分好自家人的工钱,亏欠的随后留下了欠条,伙计便把一堆的欠债凭证,一股脑儿留给了陈慕雪,伙计分好钱数,工人和陈慕雪互作深揖后,绣庄各人就这样作鸟兽散了。

  而河滨小筑内,原本服伺母女两的几个婢女和小厮也被迫辞退了,只有容婶,这位随陈慕雪陪嫁的一名年纪稍大的婢女,和他的丈夫容叔、孙女瑶儿不离不弃,留了下来陪伴着陈慕雪母女。

  乱象丛生的姑苏,负担过巨的欠条,无着无落的生计,像黑夜来临时的潮水一般,黝黑锃亮地汹涌而至,一阵接一阵,不断拍打着陈慕雪困苦的心。

  虽然绣庄易主不复再有,但想着有缘人能经营下去,陈慕雪困苦的心却稍显平静下来。

  二巢民结盟气节高

  那场自我感觉恍惚的乡试,并未影响冒起宗中举。但好运气到了会试放榜就结束了。

  冒起宗从小就非常相信因果报应之理,注重道德。

  他觉得自己能登上举人榜,却登不上进士榜,说明德行还不够,他三月会试落第后回到如皋家中,发愿力行善事增以养德,他思来想去,认为“法供养”最为善。

  佛书《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里说过“一切供养中法供养最”。“法供养”是佛学两种供养中的一种,另一种是“财供养”。法之供养是最好的供养,因为佛说百千法门,经书讲义也多,如果在修行诵读和理解佛学讲义的同时,能以一己之领悟,为信众添注解说,阐释经义,便是守护佛法最好的供养。所以冒起宗发愿,要为《太上感应篇》做注。

  《太上感应篇》是道教、儒教、佛教相融合的积极成果,是一本劝人为善去恶的善书。他觉得书中说讲宣扬天人感应,劝善惩恶很好,要是能增加一些事例,解说会更加充份具体。于是,他便加注,列举了许多邪淫遭恶报的事证,劝勉别人不能乱性造业,免生是非和纷争。

  帮冒起宗抄写完此篇的私塾老师罗宪岳,4月清明节回了老家江西扫墓,期间他发了一个奇特的梦,梦到一个穿着道袍的老神仙,命身边仙童朗读冒起宗加注的文句,他想着冒起宗这样的善行有神仙眷念,必有福报,于是写了封信,把所梦所想告诉冒襄,深信冒起宗一定能荣登榜藉,果不其然,后来恩科放榜,冒起宗中了进士。

  冒起宗当了官没多久,冒梦龄却因病长世了。悲喜交加的心情中,冒襄听从爷爷的遗愿,选字辟疆,并于节丧之后,迎娶了同岁的苏元芳。苏元芳是苏文韩的三女儿,3岁的她和冒辟疆被担任中书舍人的父亲苏文韩和时任江西会昌县令的冒梦龄与订下了“娃娃亲“。两人成亲后,搬到了冒梦龄住过的西府里,冒家生活渐渐平静安逸。

  自从上次错过了乡试后,结婚后这年(1620年),冒辟疆才真正踏进了南京国子监,参加科考。

  冒辟疆自幼随宦,喜游吴楚之麓,饱览自然风光,对各处山河胜地有自己独特的感受。20岁的他如今举止蕴藉、谈吐自信,和耿直肃静、循着贡院和桃叶渡寓所两点一线研读备考的父亲不同,年轻的他欣赏完夫子庙、贡院之后,对才子配设的佳人丽地更为着意。

  也不怪他,贡院地处的南京秦淮,自古为帝王建都之地,宗室王孙、公侯外戚、豪门权贵比邻而居。这些达官贵人每开筵席宴会,总会招呼艳妓助兴,她们穿着华贵、脂粉馨香;她们斟酒劝酒、下棋歌扬。

  妓女们分门别户、争妍献媚又比屋而居,她们居住的妓院在秦淮河南岸,大家都称之为曲中,前门对着武定桥,后门对着钞库街,武定桥的另一边就是贡院街,曲中与文人雅士的贡院有近水楼台之便。

  曲中屋社精洁,种着清新婉丽的名花灌木。走近一看,房门铜环微启,珠帘低垂;推门进里,小巧机灵的宠物狗,吠声欢迎,鹦鹉示好唤茶;继而登堂入室,鸨母周到礼对;到内轩,则装扮好的妓女随出;至桌塌坐下,美味佳肴、靡靡声乐陆续有来;温柔娇媚的美人则良久陪伴。

  凌晨达旦的欢饮,酒香悠悠,加之鲜花沐浴的温香,白天熬煮兰花茉莉的清香,晚上衔笛拨筝的曲香,曲中美妙得令人如坠仙境。

  不管在外还是在曲中屋内,妓女们像争奇斗艳的鲜花,把本已韵味十足的秦淮点缀得更加声色俱欢,长久地吸引着一班纨绔才俊,任其流连肆意在这迷魂色阵里。

  家财万贯、仆婢成群的冒辟疆并未被随处飘散着的自由浪漫气息勾了魂,毕竟刚成家的冒辟疆对妻子元芳依旧爱意满满,但让他探身色阵享受几分惬意的,却是潮流之因促成的。

  当桂花飘香的八月,四方应试者毕集,各方才俊们最时兴做的事,便是邀上三五好友,请来美女歌妓,坐着高车骏马,或挑个悠游灯船,出行享受一番;亦或探访名妓,品酒赏宴,共度良宵。一来展示自己的风流才情和财力,二来趁此广交趣友,增加名气。

  秦淮名妓有别于一般妓女,她们除了面容姣好、韶秀华丽、身姿婀娜,还技艺非凡:或擅画山水、画墨兰名草、写诗词楷文,或精于鼓琴、舞蹈、还有唱酥迷的昆曲、演些热门的戏剧。正因为多了锦上添花的艺技,她们身价很高,为了占显优越,往往单独住到沿河岸砌就的庭院里,还自主物色钟意的登访者。

  当暮色已至,秦淮河上灯船繁盛,游楫往来的多情才子总会指辨出雕栏画槛、绮窗丝障的某某名妓河房,大家都以博得名妓花魁青睐为傲,于是须臾间,闪烁明媚的灯船拢骤河岸,自聚宝门水关接连通济门水关蔓延,活像火龙一般蜿蜒贴靠,把天空耀照得灼亮绚烂。争渡的人在船上扬槌击鼓,喧嚣热闹的声音响彻达旦。

  冒辟疆并不特别喜好酒色,但追访名妓歌妓却十分积极。冒家三代人都酷爱戏曲,家中设有乐班,还专门建了“得全堂”给乐班演奏。乐班集中了大江南北最优秀的曲师演员,例如陈九、苏昆生、朱音仙、杨枝等。所以来到秦淮,除了喜欢诗画出色的名妓,冒辟疆还延续了寻听名妓唱曲的爱好。

  冒辟疆寻访的时期,曲中名妓朱斗儿、徐翩翩、马湘兰已倩影永消,杨宛如已经寻着好归宿别离秦淮,当时活跃在曲中的名妓中,歌曲皆优的属李大娘、李十娘、王修微、王节最为出彩,而诗画文优的有顾横波、范钰等。

  冒襄才识过人又风流倜傥,令登门探访的众多名妓心生绵绵情意。冒辟疆最喜欢到李大娘的寒秀斋那。李大娘在曲中最负盛名,直接媲美马湘兰,她多才多艺,精于唱曲,个性豪放。寒秀斋里台榭庭室,布置得极其瑰丽,华灯耀目、罗帐风飘,就连斋中十来个服伺的仆人也身穿美焕的丝裳,许多名士喜欢来寒秀斋置办盛宴,斋内时常传来琵琶、筝、洞箫、笙管、笛子、木鱼、弦、檀板、大鼓合奏的时曲。冒辟疆和这些来斋享乐的游闲公子、聪俊儿郎一样,欢欣得沉溺不知返。

  比起让人艳羡的“艳史”,冒辟疆的科举结果却不随人愿。每隔三年一考的乡试,他又接连考了两次,结果均是落第。

  如果第一次实考是练笔的话,对第二次的科考冒辟疆是志在必得的,皆因父亲冒起宗任南京吏部考功司郎中,他随任留在南京,复习充沛;师傅董其昌因阉党党首魏忠贤死,政局变得澄清,就又被启用,掌官詹事府事,这些都给了冒辟疆莫大的信心。

  等他科考落第后,才从师傅董其昌口中,知道朝廷党争早又掀起的事:(1633年)朝中周延儒遭温体仁排挤,离开内阁,温体仁在魏忠贤余孽的鼓动下,党争重演,排斥东林。董其昌守了一段时间官职,渐渐看不惯纷乱的朝局,请求退隐。

  朝廷士大夫以东林党为代表,极重名节,冒辟疆认同这种道德观。24岁的他在如皋家,园内南郊的一棵朴树上筑巢居住,自号巢民,还写了一本《朴巢诗选》,其中《秋日园居》“小筑不求华,曲折随吾意。疏石染烟萝,芳草洗青翠。佳景固无多,俗尘喜不至。闭户养微疴,此中有高致。”最能表达他仰慕师傅等士大夫,不问政治、隐居自省的清高气节。

  之后父亲冒起宗官至山东按察使副使,为人刚直廉洁,振扬风纪、澄清吏治,尽管官务繁忙,也不放松督促冒辟疆科考进取之事。

  1636年,考完三场乡试后,正是桂月之朔,冒辟疆一身轻松地去眉楼赴宴。眉楼就是曲中当红艳妓顾媚,乡试期间,他同时结识了几位志同道合义士,这缘由说起的话,还属张明弼(字公亮)。

  早在天启六年(1626)年,张明弼作《獝狂国记》,暗指魏忠贤,与同年写了《五人墓碑记》的应社领袖张溥痛斥阉党乱政的主张不谋而合。张溥是应社的发起人,而应社是苏州名士结为的文社,平时以文会友,兼又评议时政,当时许多文人响应,后来,张溥在1629年,联合江南大大小小十几个文社,组成复社,他和应社骨干张采,一起领导复社与阉党作斗争,几万人的复社声势浩荡,震动朝野。复社成员多是青年士子,于每逢试期相近的春秋集会,张明弼这些年间都有参加,例如1629年的吴江尹山大会、1630年的南京金陵大会、1633年的苏州虎丘大会,社员间尊师交友、揣摩八股、切磋学问,更主要的,他们以东林后继任,在民间“主持清议”,社会影响极大。

  张明弼原与辟疆素昧平生,只是之前曾遥序其文,他从辟疆所写的文字中,就猜想着辟疆“心极清明、气机微妙、通幽而出”,而今丙子秋在留都南京相晤,两人一笑如梦,辟疆跟着年过半百的老大哥张明弼加入复社后,他们又捎上志同道合的知己好友,共订兰盟,于是八月十五晚,公亮(金沙张明弼)、霖生(金沙吕兆龙)、渔仲(漳海刘履丁)、则梁(盐官陈梁)一起在”双目如星復若月,脂窗粉榻能鉴人“的顾媚见证下盟于眉楼。

  八月十八日晚,冒辟疆作为积极的社员,拉上好友则梁、密之(方以智),在他的寓所桃叶渡,大会东林后人:缪采室、周子佩、子洁、左子正、子直、子忠、子厚、周长生、顾玉书、高世学、黄太冲、魏子一。他们都是受魏忠贤迫害的东林党朝廷大臣:东林六君子: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除杨涟);和东林后七子:高攀龙、周顺昌、周起元、缪昌期、李应升、周宗建、黄尊素的后人。

  席间,魏子一拿出一本血书《孝书》展玩,不免牵起了众人恻然之心,冒辟疆见状即席放歌:“昨日浪饮桃花南,今日浪饮恶木西。自笑漂流若无主,逃寄傲天地宽。忽然星射何的灼,妖怪惊匿不自安。诸公神明在天上,群龙矫教出人间。”

  陈则梁和方密之也应和着:“恰是广陵观涛日,怒鲸渴吸海底翻。”、“皆知死义胜于生,哄堂饮泣动鬼神。伤心不欢欢不悲,此独悲欢杂相半。”

  “我忆送逮至吴门,魏塘吴门恍如生。尔子敬畏物色,子一覆发未知名。血书一上海宇震,子一之名重于山。十年沦落难饥寒,天涯星散岂易聚。何意追随今有日,从容杯酒復论文。绝胜昨日明日会,独恨扬家少一人。”冒辟疆继续。

  众人听完,心情由低落到振奋,尽管杨涟惨死,但其冤案得以平反,并追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他的大儿子已任命为官,所以大家慰以欢笑,并不“独恨扬家少一人”了,纷纷赞赏冒辟疆,并各以诗画赠辟疆,互相鼓舞勉励。

  三朋党之争死灰燃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终将心患魏忠贤除去,把之前冒领军功的人撤了职,之后便是重用军兵,加紧复辽计划。

  袁崇焕就是这时得以被重新启用的,他信心满满地对崇祯帝铺展了5年的复辽蓝图,但没过多久,驻守宁远的士兵因为军饷一事而哗变,袁崇焕平定此事后,又无视毛文龙牵制后金的能力,擅自以尚方宝剑的免罪威力,列了包括耗费钱粮太大等12条罪,斩杀了他。袁崇焕将群龙无首的东江人马重新编制,向朝廷增加军饷。原本减少军饷变成增加,皇帝有了些疑虑,但看是袁崇焕奏请的,也就同意增加了。

  同年1629年冬,后金皇太极闯关扰京,袁崇焕听闻后率领祖大寿、何可刚入京守卫,守守攻攻互有死伤后,后金军终撤退,京都之围遂解。

  在后金入侵京师之际,崇祯帝下诏周延儒,令其入阁参与机务,入了阁的周延儒并不就此满足,他想独揽大权,野心勃勃的觑视首辅之位。当其时,李阁老李标为首辅,钱龙锡和刘鸿训协心辅理,朝政算清明。而钱龙锡力荐的袁崇焕保卫京都有功,让周延儒嫉妒中带恨,钱龙锡正直清派,曾官至南京吏部侍郎、得罪魏忠贤被革职。崇祯帝即位后,许多关于魏忠贤的逆案由新任阁员的他主持,魏党分子对他恨之入骨。周延儒为了达到目的,利用魏忠贤遗党要给魏忠贤报仇的心理,施展了一系列的阴谋,他不顾国朝和民族的利益,勾结温体仁,同时利用皇太极的反间计,落井下石般杀害了良将袁崇焕,以此意图杀死“同党”钱龙锡,钱龙锡必然受袁牵连而获死罪,但正直的大臣一再求请下,虽免了死罪,但关押在狱是不能避免的。

  周延儒的目的达到一大半,机敏狡猾的他不久就风生水起般加了太子太保头衔、任文渊阁大学士,直逼得李标辞官而去,1630年9月,周延儒正式升任为首辅。周延儒任首辅前的6月,“志同道合”的温体仁也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身份,实现了入阁的愿望,入阁后的温体仁大肆收买吏部、御史等高官作心腹,排除异己,颇嚣张霸道,到周延儒升任首辅,倒灭了他几分得意,于是便想方设法扳倒周延儒。

  当钱龙锡受袁崇焕牵连而被判死罪时,钱龙锡的朝中友人找周延儒求情,周延儒就说皇上盛怒难救,而温体仁却反说皇上并不是很愤怒,友人因此疏远周延儒,渐渐地阁内的成员也排挤他,没当首辅几个月,周延儒便因温体仁的“挡道”而告病回乡。

  这样,温体仁极其顺利的接过首辅的位置,皇上愈发对他信任有加,在皇上面前,他总是能让别的官员在开口提出欲荐之人后,肯定此人;而想铲除的人呢?则先扬后褒,专找犯忌讳的事惹皇上对此人生气有加,皇上并不能在他巧动声色的言语中感到一丝不妥,有的只是廉洁自好,睿智谨慎的形象。入阁前,温体仁就和大多数朝臣作对,当了首辅后,恃着皇上恩宠,忙着排除异己,做着与人作对的事。

  不管是周延儒还是温体仁,他们的上位史多赖于魏党的帮忙,魏党看着温体仁如沐春风,想着他或许能帮他们推翻逆案,但他尝试一些试探反应后,皇上变得十分不高兴,温体仁自此不敢再进言重用逆党,同时对逆党的死对头-东林党,愈发愤恨。

  温体仁一伙可不放过东林党魁首钱谦益,即是钱谦益在乡里安分地过着日子,但温体仁任觉得钱在朝中的“余力”和追随分子很多。为了报复攻击钱,他们安排钱的同乡-常熟人张汉儒,让其状告钱谦益在乡里勾结朋党,整日散布诽谤及干扰朝政正常运作之言,看着钱谦益家大业大,还顺势妒忌般告他贪肆不法,温体仁则趁机逮捕了钱谦益等人。

  钱谦益被远离朝廷多时,本来已日渐参透淡漠明智的意境,寄心田园,偶与乡里友人小聚小饮,并未出格半分,况且并不认识那近年新任一官的张汉儒,山高皇帝远地还出这茬事,实乃小人记恨。他感到莫名地冤枉,虽说巡抚张国维和巡按路振飞上书为其鸣冤,但朝阁中有话语权的大臣基本都是看温体仁眼色的,狱中还关着庶吉士和郑鄤这些大学士,一问才知温体仁使计,逐走了因讲《春秋》出色阁员文震孟,现在连跟文震孟关系好的他们也不放过……被抓至朝廷的钱谦益眼陷九死一生之境。

  在收押禁闭期间,掌管内务的司理太监曹化淳得知钱谦益被关押的事,本来他们素未谋面,但曹化淳深得前司理太监王安的赏识,王安忠直拥护皇室,后惨被魏忠贤和客氏残害,崇祯帝即位后,赐给王安祠堂的匾额为“昭忠”,祠堂上还刻写着钱谦益为其写的碑文。诗书文画精通又敬重王安的曹化淳常祀念碑文,可以说对钱谦益有了似曾相识和一些难书之感。

  曹化淳派监管的狱员探下钱谦益口风,收到钱谦益亲书被温体仁陷害并求救的信,就在曹化淳收到信并疑虑的档口,张汉儒的死盯着钱谦益的狱中眼线把曹化淳探风之事告知了温体仁。

  温体仁自恃朝廷影响力和崇祯帝的信任,立即就密奏皇上,并要求处置曹化淳。他想当然地认为曹化淳就如魏忠贤一流,是绊手绊脚又权力伸得过高的太监,必须铲除。

  虽说都是司理太监,那曹化淳绝对与魏忠贤不一样,要知道曹化淳是崇祯帝朱由检做五皇孙时就一直陪侍在信王府的人,深得朱由检的宠信,朱由检继位后,就是他负责处理,并平反昭雪两千多件魏忠贤时的冤假错案的。

  崇祯帝一看,立即就叫身旁曹化淳也看了。

  “咱家(明朝太监自称)不敢,咱家也是想探听此事,毕竟看过钱谦益给家老写的碑文,而且信中透露一些隐情,皇上,何不让咱家审理此案一探究竟?”曹化淳没想到这一秒就被弹劾了,惶恐万分,瞬而淡定地向皇上请缨,要亲自审理钱谦益一案。

  皇上听过曹化淳念出钱谦益的信后,首肯了。

  不久,曹化淳就弄清了这里头的来龙去脉,把温体仁早已形成以其为首的“朋党”阵营呈报给了崇祯帝听,崇祯没多久就把张汉儒枷死,温体仁警觉性蛮高,立刻装病在家,他以为躲过这个势头,崇祯帝过阵子就会召见他、安抚他,谁知朝廷中多的是弹劾他的奏件,尽管入阁后他早做了怕别人弹劾的准备,消掉了许多档件文书,不怕入“子虚乌有”的罪,但其时百姓生活困苦、义军四蹿、后金军又在京师近郊蹂躏平,民扰乱中原,作为首辅的温体仁却一个实质性的对策和建议都没有,忙里忙外的就是崇祯帝最痛恨的朋党。

  只是温体仁也没有做祸国殃民的事,皇上直等到1637年6月的一天,随着气候的温度和弹劾温体仁热度的上升,终于忍受不住的下圣旨,让其削职归乡。

  温体仁没熬过一年,就在家中病死了,崇祯帝仍念其可惜可怜,追赠太傅,谥号“文忠”。

  钱谦益就在温体仁被下旨时,也同时消除了罪名,但这没消没停的朋党之争,依旧使其削职归乡而去…….

  四捍卫京师失凌河

  当魏忠贤害怕逮捕法办,自缢身亡后,魏党也被肃清。1628年,崇祯帝即位后,本受魏忠贤逼迫的孙承宗理因上召复职,偏偏王在晋加以阻扰,当周延儒温体仁因魏党的余党分子的“拾掇拾掇”而官运顺利的同时,这位在魏党逆案中参与篡修天启年末、加速迫害左光斗等东林党士的《三朝要典》的王在晋,能阻扰德高厚望的太子太保孙承宗,似乎也在理。他在崇祯元年召为刑部尚书,没多久就迁到兵部,持续抨击孙承宗。

  要说他们真正的敌对之处,还在于防守边关的对策上,早在天启帝朱由校在位时,辽疆广宁失守,熊廷弼、王化贞被诛除后,新任命为辽东经略的王在晋分析了当时的辽疆形式,提出了一坏二坏三坏四坏,逐步退守至山海关,再无一步可退,再无一局可布的态势。加之听了当时蓟辽总督王象乾的建议,建议其重山海、卫京师,“广宁不好守也不能守,守不住罪大”。他也认为:“必有复全辽之力量,而后可复广宁,必有灭奴之力量,而后可复全辽。不然启无巳之争,遗不了之局,而竭难之供,不可不虑。”于是他认定加固山海关能恃为悍蔽,解目前这遗留的残局,就此奏请朝廷拨重金修筑山海关。

  当时王在晋收到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等人的提议,要加修至二百里外的宁远而不听,袁崇焕就两次直接上奏至首辅叶向高那,当时叶向高不熟前线辽况,不敢纸上谈兵,也不敢凭主观猜测实际。

  孙承宗还没中进士之前,他曾随大同巡抚房守士至边关教书,在边关生活的日子里,他了解到许多边关防务的事情,对军事有所了解。明熹宗朱由校即位时,孙承宗以左庶子的身份充当日讲官,深得朱由校的喜欢,尽管孙承宗知晓兵事,大臣们也推荐其支持辽东防务,但皇帝朱由校舍不得他离开讲席,后来出了王化贞熊廷弼的广宁之事,皇帝便着急起来,任命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朝办事,没多久又召其入阁掌管兵部事务。

  当叶向高拿不出注意的时候,孙承宗主动请缨,要求亲自前往辽东,实地考察后再行决断。朱由校十分高兴,加封孙承宗为太子太保,赏赐蟒袍、玉带、银币。

  来到辽关后,孙承宗巡行边塞,袁崇焕向其请示道:“如今十万难民游离在辽土之上,请允许我在宁远驻扎五千兵力,以壮十三山的声势,继而加派兵将驰援,宁远和十三山不过二百里,还能有收复锦州的希望,实在不行再退守宁远。”孙承宗听后紧接着跟总督王象乾商议,王象乾本就认为山海关以东的辽关难以攻取,就算攻取也是难守的,他也这般建议王在晋重守山海关,但是难民问题却实值得商讨,他道:“驻扎边关的军队才因败战溃退,士气低落,要调,就调灵活机动调配的三千军队前往宁远”。孙承宗同意了,一方面快速调兵前往宁远,一方面救援难民,可惜十万难民,只区区不到六千人得救。

  孙承宗于是问忙于修筑新城的王在晋:“新城修筑好之后,是否调旧城的四万人来驻守?”

  王道;“需额外设立一支四万人的军队。”

  “这样的话,八里铺上,新旧两城,就有八万兵了,那一片石西北还派兵驻守吗?八里铺内修了两个城关,新城后边就是旧城,新旧两城间,夹杂着旧城埋好的地雷,这地雷是对付敌人的还是对付新兵的?如果新城守得住,旧城还要军队驻守吗?新城要是守不住,这四万兵放关闭关的问题都想过吗?”孙承宗接连着询问,等王在晋的计划。

  “关外设了三个关口可以进出”

  “那如果敌人强势兵临城下,士兵像之前一样溃逃,那还建重关何用?”

  “我会在山上建三座营寨,不让士兵溃逃的。”

  “还没开打就建好营寨,那不是教士兵逃跑吗?况且士兵能跑回来,那敌人也会轻易尾随过来。”

  孙承宗听着王在晋的计划,越听越气:“现在不为恢复作打算,只在这重关自守,把关外防线都撤离了,难民被俘,那京师以东还有安宁之日吗?”

  王在晋一时无话可说。孙承宗采用了袁崇焕的建议,并亲力亲为镇守辽关,等安妥好回京后,孙承忠面奏王在晋的不足:“其笔舌迅利,然沉雄博大之未能”。这之后,王在晋便改任南京兵部尚书,没多久就辞职了,接着几年又在南京吏部和兵部当尚书,直到崇祯元年,召为刑部尚书,

  这个档口,对孙承忠恨之入骨的王在晋,为了出气,唆使谏官交口诋毁孙承忠败坏边事,百般阻挠他出仕,自己则很快又迁至兵部。如果不是第二年在清算魏党案中,坐张庆臻改敕书事而削籍归乡,孙承忠恐怕也没被召回。

  孙承忠被急急召回做兵部尚书并不仅仅补个空档,而是这年1629年十一月,后金军大举进攻,快直逼京城。朝中大臣奏请崇祯帝召来孙承忠,孙承忠到位后到各城巡防;整备军备、犒劳将士、巩固军心;让首辅韩爌修筑关防;当后金军直逼京城时,派尤岱、率领三千骑兵支援,派刘国柱率领二千兵马与尤岱汇合,调三千密云兵和五千保定兵分别驻守东直门和广宁门,又派人收复潘家口、马栏峪、山屯营、马栏夫大安口五城。

  没多久的同年十二月,正是袁崇焕下狱时,将领祖大寿在城外与后金军大战时,被自家军队炮石袭击,进退两难之际,率领了军队五千人向东而逃,孙承宗得知后派贾登科捎信安抚祖大寿,又派将士石柱国安抚祖大寿军队,并上书朱由检,说祖大寿并不是怕受袁崇焕牵连,并力保他;孙承宗还让他上奏东逃原因,皇上接纳并没怪罪祖大寿,而辽东将领大多是马世龙的部下,溃逃的将领听闻皇上命孙承忠携马世龙移镇关门,才安心携兵回归。

  第二年1630年,后金军占据遵化、永平、迁安,又分兵攻取史可法固守的抚宁,攻克不下后转而攻取山海关,攻取不下又回头攻取抚宁,还是攻不下。孙承宗有得力将士助力,又招募了大量兵员沿海守卫直至京师,加上各地陆续赶到勤王的士兵近二十万,一同都驻扎在在蓟门及京郊一带,有效抑制了后金军的逼犯。于是孙承宗和将士们计议,采取由守转攻之势,令各营起兵,逐步攻克并收复滦州、迁安、永平,最终攻克遵化,后金军溃败而走。皇帝朱由检松了口气,加封孙承宗为太傅,再赐蟒服、金币等,子孙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

  接下来的一年1631年,孙承宗继续加固松山、锦州各处。这之前,前兵部尚书高第闻风,知道后金军攻打永平,吓得举家逃走,袁崇焕又下狱,宁锦防线尽被撤离成无防守状态,孙承宗整顿好这关内外政事,派人把被毁的右屯、大凌河等城重新修筑,边关暂为安宁,皇帝又加孙承宗太傅兼领尚书的俸禄,子孙世袭尚宝司丞,又赏赐蟒服钱币等。

  但冷不丁,同年七月,后金军集结来犯,对这新修的“伤口”加以打击,显然他们不能漠视明军修复大凌河,大凌河全长398公里,是古代沟通东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修筑即固辽,而要攻明,则必拆此城。袁崇焕曾两次重筑大凌河,但没修好,后金军就固执来破坏,这次也是,孙承宗匆匆赶赴锦州,派遣吴襄、宋伟前往救援,而辽东巡抚邱禾嘉多次改变出兵计划和出师的日期,导致吴襄、宋伟在长山被后金军围困,最后只能伺机散亡。而还没修完大凌河的祖大寿,城墙都还来得及维闭,便遭后金军兵临城下,他只好关闭内城门,仓促应战。没想到后金军不硬攻,反而围着城将挖壕沟、筑城墙,把祖大寿围困在铁桶一般的高筑墙里。熬到了十月,盼不到援兵的祖大寿既突围不出,又粮尽水绝,只好投降。

  就这筑城一战,孙承宗和邱禾嘉言辞相左,不多久邱禾嘉就被召回京师以改其职,最后他请求解甲归田被同意了。吴襄、宋文因救援失败,军队覆灭被下狱,而朝中大臣纷纷只责怪于孙承宗,怪其修复旧城导致失败,丧师辱国。孙承宗一心为国,说他丧师辱国,简直难以承受!灰心之下,孙承宗感叹自己已是老病之驱,抱病请辞归乡而去。

  五稳坐大清大院士

  范文程是随着后金闯“关”的这些年成长的。

  战功无数的“海外长城者”毛文龙一死,没有了诸多牵制,后金国才真正无后顾之忧得以长趋南下,于是1629年十月,皇太极迅速统率后金和新加入八旗的蒙大军五万余人,讨伐大明,但关宁锦一带仍被袁崇焕死死把守,这次他们绕道从喜峰口突入塞内,入蓟门,十一月就攻克遵化,喜峰口是河北和热河交界处、燕山山脉的长城隘口,汉唐这处已有塞口,路通南北,东汉曹操与辽西乌恒作战、东晋前燕慕容进兵中原,都经由此塞。土木堡之变后,为了加固各防线,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在此处筑城置关,称喜峰口关。

  他们入蓟门,克遵化,攻破大安口,范文程一改儒雅文生之态,随军从征,奋勇冲杀,随后明军反攻,他又率领枪炮手,斩杀了许多明军,皇太极围攻北京城时,留参将英俄尔岱和范文程共八员备御,领兵八百,驻守遵化,范文程因战功显著,被授予游击世职,这次要不是明廷集结二十万军兵抵抗,说不定就后金军直进京城了。

  1631年7月底,后金军得知大凌河城在重新修筑,8月一始,皇太极就集结了七、八万八旗军围攻大凌河城这一重要塞道,大凌河城军民据险死守,范文程于是奉皇太极之命,到大凌河城的西山一隅去劝降,他只身单骑前往,没想到守兵听完他详尽晓譬喻的劝说,守兵竟带出男丁女妇和马牛驴畜各百,下台投降,皇太极将这些全数赏了范文程,这还不算,围攻几月后,大凌河城的将领祖大寿也被范文程劝降了。欣喜于战果的皇太极这时才真正赏识到范文程的游说能力。

  1632年四月,皇太极领兵征蒙古最著名的部落察哈尔,察哈尔部就如同成吉思汗直系后裔被尊为“黄之就如拥得大权,当时力量悬殊的察金家族”一样,一直居于蒙古宗主部的地位,皇太极得哈尔部林丹汗闻悉,不敢硬抗,急急率部民逃走。皇太极得到大片的蒙古之地,轻松地与大明近距离接触,他想集兵于明宣府、大同,以此作为撕开大明的口子,范文程与文馆同事宁完我、马国柱知道后,向皇太极联名上疏,他们认为入宣府,不如攻山海关。

  范文程认为,虽得蒙古地之利,之前蒙古鞑靼不是没从宣府和大同进攻过大明,但是都失败了,他向皇太极慢慢陈述:

  “一次是明正德九年(1514)七月;一次是明正德十五年(1520),大同和宣府是长城中段,两次进攻,大明都能迅速从西、东及京营集结兵力,辽东、延绥、宁夏、甘肃、陕西就可以集结10万军兵,而目前我们军兵数量还有差距;即便迅速攻破,关内仍有雁门关、倒马关、紫荆关、居庸关驻守,如果兵力不能一时压倒及补给,很可能成瓮中之鳖,不利于于撤退”。

  皇太极听闻,眉头一皱,宁完我接着说:“如今我们打通辽东一带,逐力全攻山海关一个关口,退亦可守。”

  马国柱低着头,狡黠地抬眼瞟了一眼皇太极,拱手弯腰说到:“不攻不等于就放弃这个优势,何不学鞑靼,掳掠再退?“

  皇太极饶有兴致,但察哈尔部林丹汗遁逃,它急着追至驻守归化城(呼和浩特旧城),那座具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雄伟美丽的城池。于是让范文程这几位文馆人员制定计划。

  当皇太极忙着整顿蒙古诸部时,范文程和文馆同事已经有了详尽的计划安排,他深知大明并不同于瓦剌鞑靼,强攻猛打不足以吞并诺大的强国,只能激其命脉,动摇其国基,同时不断壮大自己的国力,壮大自己的兵力,目前依然不能操之过急。原本皇太极只是想速战速攻,尽早完成努尔哈赤的遗愿,但范文程计划的更加周全,便十分赞同地按范文程的作战进度推进。

  收获大凌河战果时,后金并不知道明军为了救围困明将祖大寿的事情,而这个事情最终使范文程成功游说了明将孔有德、耿仲明来后金归降。

  孔有德、耿仲明原本是毛文龙的得力将士,毛文龙被袁崇焕杀后,他俩因不服袁崇焕让明廷新派至皮岛的黄龙指挥,于是逃离投靠了登莱巡抚孙元化,孔有德被任命为骑兵参将,耿仲明则被派往登州要塞,这个登州要塞就是孙元化在葡萄牙人科雷亚和他所率士兵帮助下,铸成欧式大炮的地方。孙元化得知祖大寿被困,便命令孔有德率800骑兵同锦州驻军一道前往救援。谁知这支奉命不断北上救援的军队,遇到北方悄然而至的早雪,沿途却不见一丝供给,尽管军队严纪在那,但这种状况很快就得不到理智的控制了,士兵随意劫掠,孔有德和他的一些手下商议,决定折返到登州找耿仲明,并在耿仲明的协应下占领了登州,他们将孙元化投下狱,并挟持了没战死的科雷亚和两名葡萄牙炮手。

  孔有德很快把登州变成一座辽东海盗基地,到处抢劫周边乡村,还计划攻打了另一个要塞莱州,明廷知道这已经演变成了一股割据势力后,派新进的武举人吴襄之子吴三桂等率军讨伐。交战中,见势不妙的孔有德带着人马渡海东逃,途中他与黄龙的巡海舰队、朝鲜水师,还发生了多次激烈海战,损失了许多人马。

  当这所剩的一万多人马最后沿海靠岸时,才发现奉皇太极之命驻扎在岸守候的范文程一直在等候接应。其实得知孔有德占领登州,控制欧式大炮铸制大权那时,后金就知道这是不可多得的“双刃剑”,既害怕他是“毛文龙”第二,瞄准大炮攻后金,毕竟后金最怕的就是这个装备;又万分期待他能收入后金囊肿,成为新助力。范文程就在那个时候带领军兵,沿海准备“抵抗着”,当然,“迎接着”、安排人员向孔有德表达后金意愿,更为期待。

  如范文程所愿的,孔有德的人马精疲力尽靠岸同时,整备等候的后金军一同出动,帮孔有德击退了追来明军的朝鲜军。

  松了口气的孔有德被美酒和黄金接待,他们其实也就想像当初跟着毛文龙时一样,据守一地,衣食无忧,范文程了解孔有德和耿仲明,等他们生活平复后,这个时候,范文程拿着汗谕前去探查及劝降,给了他们不能推却的愿望。

  这之后,孔有德和耿仲明向皇太极献上了葡萄牙制大炮,皇太极以“天佑兵”命其,并由他们驻扎生活在东京城里。

  接下来,皇太极按照范文程制定的计划,仿照大明制度,设内三院,六部,撤销王贝勒领部院事制,独主政务。又设都察院和理藩院,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国家机构。

  1634年,皇太极领9万余满、蒙精锐骑兵,兵分四路,袭明宣府、大同,他们东袭西突,目的很简单,就是按范文程和文馆同事制定的计划,掠取大明朝的人、财、物:他们恃着强兵,故意趁明宣府、大同还没来得及等救援而实际兵少将寡的状况下,恣意掠夺,他们攻围大小城镇台堡50座,俘掠百姓、牲畜、财物不计其数,他们就是要搞垮大明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壮大国力。

  文馆制定地计划,让后金国力迅速增强,1636年,皇太极将文馆改为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即内三院,范文程被任命为内秘书院大学士,直接向皇太极汇报及探讨各项国事,范文程的世职亦进为二等甲喇章京,越来越受皇太极宠信。

  皇太极之前追到归化城,把归化城纵火烧了,林丹汗遁逃到青海去,1634年,林丹汗因天花死于青海大草滩,结束了蒙古第35任大汗30年的帝位,终年43岁。一年后,林丹汗的儿子额哲投降后金,皇太极把林丹汗的几个福晋(老婆)分嫁给他的兄弟子侄,自己则娶了其中两位福晋。

  蒙古灭亡后,皇太极得到了蒙古传世玉玺,蒙古十六部四十九位领主齐聚于后金都城盛京,拥戴皇太极为共主,并奉上“博格达•彻辰汗”的尊号。后金实力剧增,他得以全心全力对抗大明。1636年,皇太极称帝,为了缓和及粉饰大明国民对宋时金国的痛恨,和对灭明的决心,他决定将国号“大金”改为“大清”,改族名女真为满族。

  六侠义心肠李公子

  1631年至1635年间,农民起义军一直在中原各地动荡,当初区区的五、六千人的流民队伍,仿佛一瞬就壮大为二十多万的规模,他们自行将各路义军分编成三十六营,兵分多路、东进西趋地和明廷军官作对,尽管之后明廷让兵部侍郎陈奇瑜,总督山陕、河南、湖广、四川诸路军马,并与郧阳巡抚卢象升,水陆并进地四面包围夹击义军,但义军总能夺势,频频四出河南、浙川、商雒等地,沿途杀宦官、还差点直逼京畿。

  哗然中,明廷把围剿不力的陈奇瑜撤下,换洪承畴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

  洪承畴剿匪果断,不仅剿匪,还杀降,毕竟义军头目李自成、张献忠就以多次诈降来缓而强兵,等到兵力回血又继续起义。陈奇瑜就是在兴安(陕西汉江流域)车箱峡的峡中古栈道里,因李自成的诈降而从这唯一的栈道出口,释放义军。当时投降义军一出栈道,原本任派将农民军遣送回籍的五十多名安抚官,就被起义军立刻回手杀害,重起叛乱。

  1635年一月,洪承畴率主力出潼关,在河南信阳动员诸将,准备对起义军实行大规模围剿。起义军被围剿在河南洛阳一带,于是就汇合在河南荥阳,举行了军事会议,他们以“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分兵出击,拟打破官军的围剿计划。

  会后张献忠和李自成在闯王高迎祥的率领下,连破河南的固始和安徽的霍丘等州县,直捣明朝的中都凤阳。他们杀凤阳富户、大肆焚毁皇陵;他们把抢夺品和府库里积存的粮食,分给当地的贫苦农民;他们又叫农民和四乡百姓,砍光皇陵的几十万株松柏、拆除了周围的房宇庙舍和朱元璋出家的龙兴寺、掘了皇帝的祖坟。本来明廷以招降招抚的剿匪计策推行,这事件后,使明廷大为震荡,崇祯帝穿上丧服,哭跪在太庙的祖宗牌位之下,尽管崇祯帝撤了兵部尚书的职,砍了凤阳巡抚和巡按御史的头,又把早已革职闲住的五省督师拉出来定了死罪,但接任的官军仍然挡不住农民军蝗虫式的扫荡。

  起义军首领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屡败明军,即便1636年,起义军首领闯王高迎祥被陕西巡抚孙传庭伏击被俘,押至北京,凌迟处死了,起义军还发展壮大至几十万人。

  这些年,不管起义军以哪种路线流窜,河南总是一处苦情地,1636年酷暑,却尤其悲甚。

  那时,李信刚好跟着表哥宋玫在任上学习,才真切知道河南开始干旱的状况。

  天灾人祸的蹂躏下,河南百姓从苦不堪言到生存挣扎的地步,但作为一县之令,宋玫依然要听从卫国卫家的明廷安排,各方战事吃紧,催征第二年(1637年)的钱粮是不能停止的,偏偏看天吃饭的百姓又没了生计着落,惨状迭迭。

  李信不忍心表哥因政事不力被明廷考核官员的大官批责,毕竟姑爷(宋玫父)宋继登因大计谪官,已归莱阳。他不想表哥被贬,但天天看到他手下催征的官吏严苛地对待叫苦连连的百姓,又实在于心不忍,因为他有副侠义心肠,有时看到县令官署外穷苦的人,他会尽力解囊相助,久而久之,遇见过、被帮助过的百姓,都会来求着喊他们好心肠的李公子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

  无奈之下,李信跑回县外李家族村,找三公四公、堂叔伯家筹了些粮,还写了首劝赈歌,跑到各个富家大户里,游说人家慷慨捐赠:

  《劝赈歌》

  年来蝗旱苦频仍,嚼啮禾苗岁不登。

  米价升腾增数倍,黎民处处不聊生。

  草根木叶权充腹,儿女呱呱相向哭。

  釜甑尘飞炊烟绝,数日难求一餐粥。

  官府征粮纵虎差,豪家索债如狼豺。

  可怜残喘存呼吸,魂魄先归泉壤埋。

  骷髅遍地积如山,业重难过饥饿关。

  能不教人数行泪,泪洒还成点血斑?

  奉劝富家同赈济,太仓一粒恩无际。

  枯骨重教得再生,好生一念感天地。

  天地无私佑善人,善人德厚福长臻。

  助贫救乏功勋大,德厚流光裕子孙。

  可惜流年岁月,各家都防备着过日子,赈灾效果并不理想,好在不遂人愿的结果并没有影响李信去参加会试和殿试的成绩,策问一道,让李信以民生为基的意识更加浓烈了。

  1637年,李信得中进士,授曲周县知县(今河北邯郸)。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