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轼语

第二百八十四章 任彩莲病逝

轼语 砚曦瑶 2103 2024-07-06 15:28

  苏轼飞奔出衙门,见阿宗站在门口,焦急地问道:“怎么回事,任姨早上不还好好的。”

  阿宗道:“我也不知道,王小娘刚才让我来通知官人您回家。”

  苏轼骑上驴往家的方向赶去,阿宗紧随其后。两人回到家中,苏轼跃下驴背,直奔任彩莲厢房。此时全家人都站在屋内,苏轼快步来到床边,看着奄奄一息的任彩莲,泪水夺眶而出,道:“早上还说任姨精神终于有所恢复,怎么突然就不行了?”

  王闰之以帕拭泪,哽咽道:“可能是回光返照吧。”

  苏轼为任彩莲把了下脉,脉象已经非常虚弱,似有似无,看样子是提着最后一口气在等自己回家。他轻唤双眼紧闭的任彩莲,道:“任姨,我回来了。”

  任彩莲睁开沉重的眼皮,向苏轼伸出颤抖的手,有气无力地说道:“子瞻,你……回来了……”

  苏轼紧握任彩莲的手,哭泣道:“我回来了。”

  任彩莲用尽全身力气说道:“我只能……陪你到……这儿了……以后的日子……你要照顾好……自己……”

  苏轼努力地点点头,道:“我会的。”

  任彩莲看了眼床边哭泣的众人,露出了幸福而释怀的笑容,溘然长逝。苏轼看着任彩莲的手从自己手中滑落,撕心裂肺地哭着。屋内哭声肆起,绕梁不绝。

  徐大受让衙役去临皋亭打探情况后得知苏轼乳母病逝,特命人送来一大罐铜钱。苏轼将钱罐还给衙役道:“替我谢过徐大人,这我不能要。”

  衙役道:“徐大人说了,家中置办丧事需要钱,您还是收着吧。”

  苏轼道:“我还有积蓄,足够料理后事,麻烦你把钱还给徐大人。”

  两人相互推了一会儿,苏轼坚决不要,衙役只得拿着钱罐返回衙门。

  随后的日子,一家人一直在忙于料理任彩莲的后事,并找人算了日子准备两个月后下葬。

  两个月后。

  十月。

  任彩莲下葬,苏轼亲笔为其撰写墓志铭:赵郡苏轼子瞻之乳母任氏,名采莲,眉之眉山人。父遂,母李氏。事先夫人三十有五年,工巧勤俭,至老不衰。乳亡姊八娘与轼,养视轼之子迈、迨、过。皆有恩劳。从轼官于杭、密、徐、湖,谪于黄。元丰三年八月壬寅,卒于黄之临皋亭,享年七十有二。十月壬午,葬于黄之东阜黄岗县之北。铭曰:生有以养之,不必其子也。死有以葬之,不必其里也。我祭其从与享之,其魂气无不之也。

  丧事至此彻底完结,苏家人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由于知州徐大受、通判孟震皆对苏轼礼遇有加,于是察言观色的其他官吏、衙役们对苏轼也十分客气,虽说苏轼名义上是被看管,但其实颇为自由,经常到处游走,只要不离开黄州地界,去哪儿都随意,但这些自由在温饱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显得格外多余。

  秋去冬来,日子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已至寒冬腊月……

  这天,与苏轼交好二十年的好友马正卿携家眷来黄州小住,看望苏轼。他见其面带愁容,关心道:“最近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还能有什么困难,说来说去一个钱字。”苏轼说着长叹一口气,继续道,“六月初时盘算着五万多文可以花一年,结果天不遂人愿,任姨生病花了一堆钱,料理丧事又花了一堆。我早上刚和闰之算过,剩下的钱最多坚持到明年年初,难啊……”

  马正卿道:“以你的才学,其实衙门里有很多不起眼的营生你皆可做,虽说钱少了点,但也能补贴家用。只可惜朝廷诏令明文规定不能给你签书公事,估计知州和通判也不敢给你安排挣钱的事务。”

  苏轼叹息道:“是啊,所以我这半年一直在另辟蹊径寻找解决之法。”

  马正卿问道:“可有想到?”

  苏轼道:“前几天和朝云聊天,无意中说到要是能有块地种点粮食自给自足就好了。只可惜朝廷不会给我分配良田让我耕种的,所以也就是想想。”

  马正卿陷入了沉思,许久,灵机一动,道:“良田不能给,可以给无主的荒地啊,反正荒着也是荒着。”

  苏轼不懂种地,疑惑道:“荒地又不种不出庄稼?要荒地有何用。”

  马正卿道:“黄州不少荒地土质不好,不适合耕种,所以一直荒废着。但是不适合耕种不代表完全不能种。只要我们尽心开垦,也许真能种出庄稼来,这样你就能自给自足了。”

  苏轼道:“先不说荒地能不能开垦成功,就单说这块地,要去哪儿找呢?而且就算找到了会给我吗?”

  马正卿道:“给不给总要一试啊,我明天去衙门找一下徐大人,为你求得一块荒地。”

  苏轼开心道:“好,那就有劳梦得了。”(马正卿,字梦得)

  马正卿道:“和我客气啥,我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苏轼感慨道:“这些日子要不是徐大人、孟大人,还有诸位朋友的帮助,我们一家只怕早就死在黄州了。也算是上天垂帘,让我有幸遇到徐大人和孟大人,才让我戴罪的日子好过些。”

  马正卿道:“你这是前面几任为官期间为民尽心尽力积的福德,所以上天才让你来到黄州遇到了徐大人和孟大人,他们如此善待你,想必定会同意荒地之事。”

  “但愿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