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轼语

第三百八十章 改任翰林学士承旨

轼语 砚曦瑶 2714 2024-07-06 15:28

  三月初。

  这几年,每逢春暖花开或者秋风送爽的时节,苏轼总喜欢把桌子搬到西湖边,伴着湖光山色、吹着和煦湖风处理公务。这天,他又命人将桌子搬到湖边,心情顺畅地批阅文件,感觉效率也提高了不少。下午,他处理完公务,伸了个懒腰,站起身来,准备沿着湖边走走,结果没走几步,就被身后的衙役叫住:“苏大人,京师传旨的使者到了!”

  苏轼心头一惊,一种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问道:“人在何处?”

  衙役道:“在衙门。”

  苏轼急忙命人备马,速速返回衙门。使者见苏轼回来了,迎上前去,笑道:“苏大人,好久不见。”

  苏轼与其寒暄片刻后,使者拿出圣旨来宣读,朝廷召苏轼回京,命其就任翰林学士承旨一职。苏轼听着“翰林学士承旨”六个字,眉头深锁,极不情愿地接了旨。

  使者笑道:“恭喜苏大人,如今您升任翰林学士承旨,苏子由大人又升任尚书右丞,真是可喜可贺啊!”

  苏轼震惊道:“子由担任尚书右丞了?什么时候的事?”

  使者道:“上个月,和您的任命是同一天。”

  苏轼想来无非是各党派的口舌之争引发官职调动,自己本就对此深恶痛绝,这才避而外任。他没再多问,转而问道:“那谁接替我?”

  使者道:“林子中大人。”(林希,字子中)

  苏轼震惊道:“子中要来!”林希和苏轼、苏辙同为嘉佑二年进士,当年欧阳修为主考官,所以他们都是欧阳修的学生,后来一来二往两人就成了朋友。

  使者点点头。

  苏轼命人将使者带下去好生招待。等使者离去后,他看着手中的圣旨,心中无尽悲凉。

  苏轼回到知州厅呆坐许久,拿起笔写了封《辞免翰林学士承旨》的奏章,命人送往汴京。他知道太皇太后的心意很难改变,只怕自己提交辞呈也无济于事,但总要姑且一试。他思绪游离许久,实在心烦气躁,想着公务已处理完毕,索性提前回家了。

  苏宅。

  苏轼回到家中。王闰之闲来无事,正在屋内歇息,见苏轼一反常态提前回来,震惊道:“你今天怎么这么早回来了?”

  苏轼情绪低落,精神恍惚,许久才回过神来,道:“你刚才说什么?”

  王闰之重复道:“我说你怎么这么早回来。”

  苏轼看了眼王闰之身旁的小暖,道:“小暖,你去把大家叫来,我有事要说。”

  小暖领命离去。很快,苏迨、苏过两家以及王朝云匆匆赶来。苏轼等大家落座后,对众人道:“今天朝廷的圣旨到了,改任我为翰林学士承旨,命我速速回京就职。”

  众人无不诧异,三年任期未满,怎么突然就提前召回了。

  苏迨道:“爹,您打算怎么办?”

  苏轼叹息道:“还能怎么办,回去呗!”然后对王闰之道,“你替我简单收拾一下行李,我过几天就出发。”

  王朝云疑惑道:“你不是一向厌恶朝廷党争,之前说等这一任结束就再乞一州,怎么竟要回去?”

  苏轼道:“我当然不想回,只是圣命难违,以太皇太后的性子,只怕不一定同意。我打算一边回京一边多次提交辞免翰林学士承旨的奏章,若是太皇太后迟迟不同意,我就等到了京师再当面请辞。”

  王闰之道:“过几天就走?来不及吧,家里的东西还没收拾呢,再快也要十天半个月!”

  苏轼道:“我打算自己回去。”

  众人异口同声道:“自己!”

  苏轼点点头,语气坚定地说道:“嗯,我自己回去,你们就留在杭州。等我成功说服太皇太后赐我一州就寄信回来,到时你们直接去我新的任所便可。”

  苏迨道:“太皇太后真的会同意吗?”

  苏轼道:“放心吧,子由已升任尚书右丞,我会以亲属回避为由请求离京外任的。”

  苏过惊喜道:“叔父升任尚书右丞了!进三省,成为执政大臣,这也太厉害了吧。”

  苏轼嘴上重复着苏过的话:“是啊,太厉害了。”心里却涌现别样的情愫,在他离京之前就已感觉到兄弟二人的为官之道渐行渐远。

  元祐年间,党争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苏辙和大多数人一样一直参与在党争的旋涡中,互相弹劾,争斗不断,而自己却像个异类,与朝中之人格格不入,不喜高官厚禄,只想清静淡然,对于党争以及大家之前相互诋毁、弹劾更是深恶痛绝,唯恐避之不及。

  他想到此,无奈地笑了下,自言自语道:“也许子由更适合朝廷,我倒是个异类了。”

  苏迨听苏轼在嘟囔,问道:“爹,您在说什么?”

  苏轼耸耸肩,淡然道:“没说什么。你们就在杭州好好待着,等我的书信便是,只可惜……”他长叹一声,道,“石门运河的工程方案经过反复修改好不容易定下来。如今一走,工程就此作罢岂不可惜?”

  苏过道:“方案既已定好,那就留给继任知州来完成便是。对了,继任知州是谁?”

  苏轼道:“林子中。”

  苏迨震惊道:“林伯父!他调来杭州了?”

  苏轼点点头,道:“是啊,所以你们就安心地在杭州住着等我的消息。”

  翌日。

  苏轼料想开凿石门运河之事太大,林希不一定敢出头,于是写了封奏章《乞相度开石门河状》,命人送往汴京。只要朝廷同意,林希接着干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他随即又写了封信给林希,请他务必接着完成这项工程,以造福杭州百姓。

  数日后。

  苏轼收拾好行囊,只带了阿九准备启程。王闰之对阿九道:“路上照顾官人!”

  阿九点点头,道:“放心吧,大娘子,我会照顾好官人的。”

  阿宗拖着年迈的身子将马车牵到门口,对苏轼道:“官人,准备走吧。”

  苏轼震惊道:“怎么是你驾车?阿星呢?”

  阿宗道:“我让他回去了,我想送官人一程。”

  苏轼道:“你身体不好,就回去歇着吧。”

  阿宗伤心道:“就是因为身体不好,我才要送您一程。我近来感觉身体越来越虚弱,只怕命不久矣,官人这一走,也许……等您再回来时,我已不在人世,就让我再为您驾一次车吧。”

  苏轼为阿宗把过脉,知道他命不久矣,想着也就是把他和阿九送到河道的船上,便应允了。

  一家人含泪相送,直到马车消失在视野才返回家中。

  马车缓缓行进在街道上,没走过久便停了下来。

  苏轼问道:“怎么停车了?”

  阿九和阿宗坐在车厢外,阿九回应道:“官人,您出来看看吧,前面的路被百姓们拦住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