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山之战结束后,金国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窝阔台与拖雷启程北归,留下速不台主持灭金的最后收尾工作,蒙军全面铺开,占领了河南大部分金国仅剩的州县。
天兴元年三月,速不台率军前进至郑州,派来使者进入开封城劝降。
大金国堂堂天朝上国,岂能就这么投降?可不投降也无法解决眼前的危机,实在没办法之下,哀宗派出了曹王作为人质出城前往蒙军大营,希望蒙军同意与金国议和。
一百多年前是北宋从开封城派出肃王前往金军大营议和,一百多年后是金国从开封城派出曹王前往蒙军大营议和,既讽刺又可悲。
曹王到了,可蒙古人不同意议和,很快便来到开封城下,直接开打。
靖康之变后,金国版的开封保卫战正式打响。
开封城墙高大,城外还有金军提前挖好的壕沟,很不好打。蒙军到达城下之后,从周边抓了很多老百姓,逼着老百姓抱着柴草填壕沟,城头上金军见有人逼近立即放箭,很多老百姓就连人带柴草一起掉进了壕沟里,很快壕沟便被填平。
壕沟被填平了,蒙军便大举压上攻了过来。由于提前已经预见到了开封城坚固的城防,蒙古人拉出来了一百多台石炮对着城墙发射,每面城墙都摆了几十台,士兵们日夜不停地操作投掷。
金军在开封城墙上修的有箭楼和防御工事,很多都是砍艮岳里的大树做成的,工事都很结实,可在蒙古人流星雨一般的大石头攻击下纷纷散架,完全失去了作用。虽然工事都被击碎了,但开封城墙实在过于坚固,大石头飞过来只在城墙上砸出来一个坑,根本无法对结构产生影响。
石炮砸不出效果,蒙军换了个打法,派小股部队顶着湿牛皮上,一直冲到城墙下人工凿城。
牛皮在古代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本身又厚又重常用来做甲胄,尤其是当把牛皮打湿之后,不仅能抵挡弓箭,还能抵挡火箭,是攻城战中的常见装备。
弓箭射不透,火箭点不着,但金军有秘密武器,就在蒙军的凿城小分队攻到城墙下之时,突然从城头掉下来三三两两圆滚滚的铁球,还没等蒙古人看清其中的名堂,铁球轰然爆炸,士兵们血肉横飞。
这种秘密武器叫做“震天雷”,是之前金国与南宋作战时从南宋的霹雳炮那里学来的,外面是一层铁皮,里面灌注火药,炮起火发声如雷,能轻松穿透半亩之内的敌军铠甲。
守城的金军为了发挥震天雷的最佳效果,没有把震天雷直接点燃扔出去,而是用绳索垂到蒙军身边,不明就里的蒙古士兵来不及反应便被震天雷一通轰炸死伤无数。除了震天雷,城头的金军还对着下面放飞火枪,火箭虽然点不着湿牛皮,可飞火枪的火力太猛了,湿牛皮也坚持不了多久就被烤透,城下的蒙军一会儿吃个震天雷,一会儿又挨几发飞火枪,一开始的猛烈攻势很快便被压制下去,留下一地尸体退走了。
当年靖康之变钦宗一直等到第二次金兵围城无奈之下才走上城头鼓舞士气,一百多年过去了,哀宗这个敌国皇帝深以为戒,蒙军刚一围城便走上城头,从承天门跑到南熏门,一路上问寒问暖钦赐药酒,为了激励士气,将宫内为数不多的金银器皿全都随身带上,一路全部赏赐给了守城将士。
蒙古大军围城,金军死守不退,两军陷入对峙,天兴元年四月,窝阔台看大势已定,便与拖雷率亲军北归,将灭金战事全权委托给了速不台。
蒙军老大走了,金国朝廷看到了议和的希望,派使者前往蒙军议和,速不台同意议和,但需要金国皇帝亲自出城来谈条件,为了换取哪怕一丁点的和平,哀宗给了使者很大的权力,而皇帝出城会见速不台的这个要求似乎也不是很过分,于是使者满口答应下来,速不台下令退兵,退到了开封南方的汝州。
出城?当年宋钦宗出城去到青城寨之后发生了什么哀宗可是门儿清,把敌国皇帝骗出来然后软禁废掉这可是大金国开国元老们玩儿剩下的,想让金国皇帝也上一次当,不可能。
出城是不可能出城的,开封城也迫切需要和平,于是哀宗玩儿起了拖字诀,死活就是不出城。
速不台在汝州等了三个月不见哀宗出城,到了七月派出使者来到开封询问。蒙古使者名叫唐庆,来到开封之后见到哀宗,提出了那个终极和平方案:哀宗去帝号称臣,蒙军可以给予其最终的和平。
称臣?昏德公还是重昏侯?上一次称臣的两个皇帝什么下场?面对唐庆的要求,哀宗断然拒绝,称臣绝不可能,无需再议。按说两国交战期间,来使把各自主帅意思交代清楚就可以了,哀宗不愿去帝号称臣,唐庆大可直接告辞回去复命,可唐庆倒好,听到哀宗拒绝后就在开封皇宫里嘲讽起来,大意是金国如今仅剩开封一座孤城,还有什么资格与自己谈,不如早早投降还能留一条命之类的。
这是在人家金国地盘上,还是当着人家皇帝的面,就算皇帝能忍你,皇帝身边的亲信能忍吗?唐庆的嘲讽果然引起了金国朝臣的不满,蒙古使者拜见哀宗完之后,开封的飞虎军士兵申福等人当晚便潜入使馆将唐庆等人全部杀死,以发泄蒙古人侵略祖国侮辱自家皇帝之恨。
使者被杀速不台大怒,立即下令蒙军再次围城,可开封城经过之前的围困城内粮草已竭尽枯竭,蒙军如果一直围下去,开封迟早陷落。
形势万分紧急,可此时却从南方传来军情:恒山公武仙正在从南阳率十万大军赶来支援,开封有救了。
武仙这个人有点儿意思,虽然当年在河北有过一段降蒙的不光彩经历,可毕竟是形势所迫,而且后来又主动杀敌回归,也算不负皇恩。回归之后作为封建九公残存下来的唯一硕果,打出了不少经典战役,三峰山之战后金军能打的将领几乎团灭,武仙再次死里逃生,成了唯一幸存者。
三峰山之战后,武仙从深山老林里钻出来逃到了南阳,在南阳招揽金军残兵,短短几个月时间居然又招揽起来一支十万大军,得知开封被围后立即率军北上。哀宗得知武仙率军前来勤王之后也非常高兴,派枢密使赤盏合喜率军一万多人出城接应。
哀宗信任赤盏合喜,将城里为数不多的军队交给他出城与大军接应,可他不知道赤盏合喜是个蠢货。
赤盏合喜早年镇守陕西,贞祐年间多次率军与西夏南宋交战,累计军功就任元帅左都监,可后来蒙军灭夏后南下入侵陕西,赤盏合喜与其他将领一样,打西夏打南宋还可以,一遇到蒙古军就怂了,屡战屡败之后退守巩州(今甘肃陇西县),勉强没让蒙军消灭。
瘸子里头挑将军,只要别人比我更烂,那我就不是最烂的。蒙军横扫陕西后,赤盏合喜成了陕西少有的坚守住城池的,被哀宗调回京城担任参知政事,后来又升任枢密使。
当了枢密使就要有枢密使的觉悟,尤其是蒙军兵临城下的时候,枢密使就是开封守军的前线指挥官,然而赤盏合喜大人上了城墙之后看到蒙古人的大石头满天飞,自己人的震天雷咣咣响,被吓得说不出话,全然没了当年在陕西与夏军宋军厮杀的气势,在城墙上没待多久便一溜烟儿跑了。
跑就跑了吧,这种没胆儿的有他五八没他四十,可等到蒙古人好不容易退兵了,同意议和了,枢密使大人又跳出来了,说这次好不容易议和了,应该庆贺庆贺,当时就招呼尚书省员外郎元好问,让他赶紧去找翰林学士过来起草贺表。。
庆贺庆贺,国家眼看着都要亡了他还想庆贺庆贺,这种丧事喜办也就蠢货能干的出来了。元好问倒了血霉遇上这种领导,可元好问是谁?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聪明的元好问不可能被蠢货当枪使,他没有去找翰林学士,而是先去找了其他几个宰执请示。
平章政事完颜合达枢密副使移剌蒲阿都已经殉国,元好问就去问还在城中的参知政事完颜思烈,气的完颜思烈怒骂,说城下之盟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简直岂有此理。
有领导不同意,元好问又回来禀报赤盏合喜,没想到人赤盏合喜心态非常乐观,说国家没灭亡,皇帝皇后没有受难,这就是喜事儿,就应该庆贺。
元好问来回请示来回传话,一天很快结束,第二天赤盏合喜又在催元好问去找翰林学士起草贺表,元好问实在是顶不住了,于是心生一计,去找到了时任翰林学士的自己亦师亦友的同僚-翰林学士赵秉文,请他来起草这封贺表。
金承宋制,翰林学士地位极高,赵秉文对赤盏合喜的丧事喜办嗤之以鼻,让元好问回去传话,就说根据祖制如今国家面临的形势只能慰不可贺,从来没有把安慰的话写成表来上梳的。
翰林学士亲自拒绝写表,这下子赤盏合喜没办法了,只好作罢。
赵秉文又是谁?他是金代大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作品,有怀念故乡的《抚州》“燕赐城边春草生,野狐岭外断人行”、有怀念母亲的《至日感事》“昨日日短犹可长,今日衣弊不可绽。年年至日寿北堂,亲不在堂衣在眼”、还有雄浑豪迈的《游箭山》“天风吹雪下平田,纷纷逐马银杯翻。马亦喜风摇玉环,兴来不觉过青山”。
在央视某一期的《经典咏流传》里面,有个乐队就用《抚州》改编了一首歌曲《日暮草远》,听起来很美,很有意境。
元好问和赵秉文两个人我们先简单讲到这里,再说回赤盏合喜,天兴元年八月这位蠢货率军一万五出城,还没等与武仙接上头便得到消息,武仙兵败撤走,无法北上救援开封了。
武仙虽然有十万大军,但本来就是战败之师,强打起精神北上就如同强弩之末,加上走到半路上参知政事完颜思烈的友军被蒙军先行击溃,很快也不战自溃,逃到了留山(今河南南召县东)。
要说武仙来不来也就来不了,你赤盏合喜打哪儿来还回哪儿去就行,可这位爷听到武仙撤走之后立即跑路,随军的粮草辎重全都不顾,结果大军也跟着慌乱跑路,大家连夜跑回开封后发现坏了,本来开封城粮草就不多了,这次军队出城带了不少粮草,结果没接应到武仙便逃了回来,更严重的是这一出一进所有粮草全都没了。
赤盏合喜渎职回京立即被革职查办,不久后死于乱军,可这不能减缓开封城的危机形势。由于粮草短缺,整个开封城军民都在挨饿,到了十二月份城里已经出现人吃人现象,哀宗决定不再坐以待毙,突围出城。
十二月初十,哀宗率亲信从开阳门向东突围,当时蒙军还没有完全合围,哀宗得以顺利逃出开封,到了归德(今河南商丘市)。
哀宗的出逃抽离了开封城唯一的主心骨,天兴二年正月,守军将领崔立叛变,杀掉了哀宗安排的留守官员然后开城向速不台投降,接着在速不台的要求下,崔立在城中大肆搜刮,又对富人严刑拷打,榨出大量金银财宝。
有了金银财宝还不够,还记得靖康之变时金国怎么对北宋的吗?全都报应回来了,在蒙古人的要求下,崔立把金国太后、皇后、诸王、嫔妃们全部逮捕送出城外蒙军大营,速不台安排将宗室男性成员全部杀掉,仅留下女眷,将财宝和女眷悉数运往了和林。
这似曾相识的一幕何其可悲,何其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