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收复吴越,首次亲征便拿下北汉,让赵光义的自信心变成了夜空中最亮的超新星爆炸。五月初五拿下北汉全军班师回朝,还没回到开封,全军刚走到镇州(今河北正定县)赵光义就下令,不回开封了,全军转而北向,收复幽云十六州!
说实话,读史读到这里,我真的是不寒而栗,人这一辈子,最怕的就是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哪怕你是皇帝,之前几次轻松地收复国土已经蒙蔽了赵光义的双眼,让他以为战争也就是这么回事,契丹人自前朝到赵匡胤时期也已经被打败几回了,不足为虑,只要兵锋所指,必定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可问题是,辽国与之前的后蜀、南唐、吴越、北汉这些割据政权是一个档次的吗?
辽国,是中国北方一个强大的帝国,不仅仅有游牧民族的彪悍,还有农耕民族的智慧,辽国不仅仅等同于契丹族,还有大量的汉人、渤海人女真人,辽景宗即位之后,励精图治休养民生,国力稳步回升,顶在北宋国境线上的幽州(今北京),云州(今大同)在当时都是跟太原城一个档次的城市,城高池深易守难攻。辽国国土异常辽阔,战略纵深极广,即使幽云十六州被攻占,辽国还有广阔的国土可以迂回,你今天占我一城两城我往后退一退过几天我卷土重来,根本就不怕跟你硬碰硬。如果非要比较的话,当时的辽国跟二战时期的苏联有几分相似,你随便打过来,看你能打成什么样,我攒着劲儿收拾你。
而且,更可怕的是,北宋从皇帝到老百姓一直心心念念的幽云十六州,真的人心向着北宋吗?
事实证明,由于辽国出色的民族政策,幽云十六州的汉人活的非常滋润,中原大地五代十国打个不停,幽云十六州并入辽土之后至少避免了很多战火,辽国统治者也一直对所有民族的百姓搞和谐社会政策深得民心。历次中原王朝北伐都有汉人坚守国土坚决不投降的,谁都别说人家是汉奸,辽国可是地地道道的多民族国家,太平兴国四年,距离幽云十六州成为辽国国土已经四十多年了,两代人的时间,当地的老百姓对辽国的认同感极强,对于当地的汉人来说,辽国跟前朝的北魏北齐北周没什么区别,国家的子民效忠国家,没毛病。
可没办法,人的自信心要是超新星爆炸了,拦都拦不住,赵光义力排众议,全军开拔。
天文学上,超新星爆炸之后,就会变成一颗黑洞。
赵光义的自信心变成了一颗黑洞,在下令北伐之后,赵光义又做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就是不给北伐北汉的全军将士封赏。
这就很扯淡了,当兵的出生入死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挣点钱养家糊口吗?宋军全军上下本身就很疲惫了,突然间又要转而打辽国,还不提之前打胜仗的封赏,还马上要出发,这仗怎么打?
一个程序员团队,辛辛苦苦忙活四五个月,终于给公司做成一个大项目,项目上线之后好评如潮,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声誉,紧接着到了年底,老板却不提年终奖也没有项目奖金,这工作还怎么干?
辽国百姓心向国家,宋军还没出征就垂头丧气,两个帝国对决,一开始就已经分出了输赢。
宋军所有人都不吭声,崔翰吭声了,支持赵光义伐辽,告诉赵光义,乘此破竹之势,取之甚易。
崔翰是从后周历经战火洗礼由周入宋的将领,可以称得上是身经百战了,每次战斗中都身先士卒,在攻打太原过程中也立下了杰出的战功,他这样支持赵光义伐辽,不知道良心会不会痛。
六月十三日全军开拔,可令赵光义没想到的是,大军还没出发就开始出现逃兵,赵光义大怒要以军法处置,被众将劝阻。宋军虽然士气低落,但毕竟开国初期军队携新胜之势,战斗力依然强悍,一路推进速度飞快,到了六月二十日便到达了宋辽边境的辽国东易州,东易州刺史投降,旗开得胜。
辽国表面上不动声色,其实早已调兵遣将防备北宋,在幽云十六州集合了皮室军主力十万大军,幽云周边地区另有十万兵力保持机动,根据战争需要随时前往增援。而此时宋军精锐主力不过十万左右,加上随军民夫不过二十万,全军上下还处于一种面对辽军能打胜仗的心理优势之中。
宋军继续推进,连下辽国涿州、盐沟屯,六月二十三日到达幽州城下。
幽州,是辽国五京之一的南京城,辽称南京析津府,是辽国重要城市。当时的幽州留守是汉人韩德让,统领幽州本部辽军的马步军都指挥室耶律学古,辽景宗为了防备宋军侵略又专门派了北院大王耶律希达统军驻扎在幽州城北协防。
韩德让虽是汉人,却是辽国有名的红三代,祖父韩知古跟着耶律阿保机东征西讨打天下,阿保机称帝后又负责创制辽国的礼仪制度。父亲韩匡嗣与辽景宗自幼便是好友,韩匡嗣受恩荫担任辽太庙侍卫统领,辽景宗即位之后大力提拔韩匡嗣,历任辽国上京留守、南京留守,宋军侵辽当年升任南院枢密使,儿子韩德让继任辽南京留守。
宋军大军兵临城下,韩德让并未惊慌,而是妥善加固城防工事,做好了充足的战争准备。幽州城实在过于坚固,硬攻很难一蹴而就,宋军便打算还采用围攻太原的方法,拔掉外围的钉子,把幽州城困死。于是宋军在幽州城外开始了地毯式的搜索,这一搜索便在城北遇见了耶律希达。宋军的先锋部队二话不说上去就打,耶律希达是异常的郁闷,主场作战却被宋军打了个措手不及,慌忙迎战。可北宋初年的宋军实在战斗力强悍,加上主力就在附近源源不断赶来增援,宋军越打越多,辽军越打越少,没过多久就被宋军击溃,耶律希达跟副将萧讨古率残余部队直接跑了。
面对辽军首战告捷,宋军上下喜气洋洋,尤其是赵光义,听说耶律希达被击败,以为辽军不过如此,下令追击辽军残余部队,务必除恶务尽。
耶律希达向北逃跑,跑到得胜口(今长城德胜口)不跑了,因为耶律斜轸在这里。作为契丹战神,耶律斜轸在军中威信颇高,他在这里收拾耶律希达的残余部队,重整军势,辽军勉强恢复了点元气。宋军追击过来,耶律斜轸把军队一分为二,佯攻部队仍用耶律希达的军旗,对上宋军不作长久恋战,佯装败退诱敌深入。主力埋伏在得胜口两侧,等宋军深入得胜口兵线拉长之后突然从侧面和后方袭击宋军,宋军遭到偷袭,败退到清沙河(今北京昌平西南),与耶律斜轸隔河对峙。
耶律斜轸虽然止住了辽军的颓势,但毕竟兵力较少不足以战胜宋军主力。宋军经过几天摸清了耶律斜轸的底牌,便部署一支偏师在清沙河防备耶律斜轸,其余主力部队开始正式攻城。
赵光义作为御驾亲征的皇帝,其军事素质显然是不及格的,长城依靠崇山峻岭,关键处就那么几个,得胜口是幽州城通向漠北最近最方便的通道,控制了得胜口便占据了幽州攻防战的主动,控洛阳必取虎牢,据长安必取陷潼关,想要稳定占领诸如幽州城这种历史名城的必须牢牢地占领其周边山川险要。未来,辽国的军队将源源不断的从得胜口南下,而宋军终将为放弃占领得胜口付出代价。
潘美在城下总领北伐攻城部队,派宋偓率军一万攻击幽州东南,崔彦进率军一万攻击幽州西北,刘遇率军一万攻击东北,孟元喆率军一万攻击西南。宋军攻城将领和士兵都是刚从太原打过硬仗过来的,攻城对他们来说就是轻车熟路,上面命令一下达,下面就开始行动,宋军军势浩大,幽州城苦苦支撑。耶律斜轸的部将、幽州城守军不断出现逃军和向北宋投降的,韩德让心急如焚,在城头亲自督战,并带领辽军守军在城墙日夜加固防御工事。南京本部军队统帅耶律学古原本率亲兵在城外驻守,宋军围城后拼死从水道进城增援韩德让。六月二十六日,赵光义来到清沙河督战,宋军气势大盛一路掩杀过去,耶律斜轸不敢硬拼只好率军退却。三十日赵光义来到幽州城下督战,宋军再一次气势大盛,从城墙和城墙根上下齐攻,攻城墙的搭云梯进攻,城墙根的挖地道进攻。耶律学古率军在城头与宋军血战,打退了宋军的攻势,接着又堵住了宋军在城下挖开的地道,宋军暂时没能更进一步。
当时的战况就是这样,宋军团团围困日复一日的攻城,辽军守城部队同仇敌忾意志坚决,双方就在幽州城僵持不下。
托了辽国自古以来四时捺钵的好传统,皇帝常年到处游走,通讯十分落后,辽景宗直到六月底才知道自己的南京城被围困了,气得大骂耶律希达和萧讨古无能。但事已至此,绝不能坐视南京城被宋军攻占,辽景宗火速派遣老熟人耶律沙率大军增援,耶律沙一走,惕隐耶律休哥也来请战,辽景宗没有犹豫,直接命耶律休哥统帅精锐五院军三万另行驰援。
对付数十万之众的宋军主力,有的人十万都不够,但对于耶律休哥来说三万足矣,因为他是与耶律斜轸齐名的契丹战神。
耶律休哥是宗室后代,祖父耶律释鲁是耶律阿保机的兄长,刚刚成年时恰逢穆宗朝乌古部叛乱,耶律休哥随军平叛立下战功被辽穆宗封为惕隐,主管宗室事务。长年的内政工作没有磨去他心中的血性,国家危难之际果断站出来为国尽忠。由于征召部队稍晚,耶律休哥于耶律沙出发后才出发。七月初六,耶律沙率军在幽州城外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与宋军遭遇,赵光义亲自督战,耶律沙与宋军拼杀了半天终于不敌宋军,率军向北败退。宋军趁势追击,从中午追到晚上往北追了十多里,遇上了耶律休哥主力。
耶律休哥早先已经知道宋军士气旺盛,可战场有死无生,他所率的辽军是辽国短时期能够动员的最后一支精锐部队,如果他耶律休哥再被击败,辽国将彻底失去幽云十六州。耶律休哥来到战场,就没做往回败退的打算,宁可战死沙场,也要保住大辽的国土。
耶律休哥战意很强,但不代表着他只会正面硬刚,了解到前方战事之后,耶律休哥命令全军夜行每人双手各持一支火把,三万的军队前进出六万的气势。宋军夜间遭遇耶律休哥部,一看这阵势心里发虚,战争打到这份儿上辽国居然还有这种实力的军队,于是主动放弃追击耶律沙,退回高粱河防守。
宋军撤退之后耶律休哥没有闲着,他急忙帮助耶律沙收拾残余部队,耶律沙贵为南府宰相,是所有统兵大将的领导,先后被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两个部下所救,早已对宋军充满愤恨,内心的尊严已经不允许他再败给宋军。站稳脚跟后,他亲率辽军中军反攻,当夜耶律斜轸率军前来与耶律沙会师,契丹两大战神终于同台登场,辽军军威大振,耶律沙安排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分率两翼辽军趁夜渡河包抄宋军,自将中军与宋军主力对决。
两翼辽军摸黑来到高粱河宋军两侧,突然发动猛攻,宋军仓促应战抵挡不住纷纷后退,耶律沙率中军直奔而来,宋军更加无力抵挡,由败退变成溃退。辽国南京府本部军队看到宋军开始败退直接打开城门,耶律学古率守城辽军杀向宋军,宋军被彻底打懵了,耶律沙在后追击,幽州城守军在前堵路,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率骑兵在宋军阵中来回冲杀,宋军全军大乱。
辽军越战越勇,耶律休哥领兵冲杀在第一线,身负重伤坚持不下火线,反观宋军这边,全军大乱之后,全体宋军将士发现一个很严峻的问题,皇帝不见了。
这下可麻烦了,偏师将领战死了大家可以去找主帅,主帅战死了可以找副将找监军,主帅副将监军死完了大家大不了一哄而散各自逃命得了,这下皇帝没了,万一朝廷里再立个皇帝要清算军队怎么办?
其实赵光义没死,也没失踪,而是看见这仗打成这样吓破了胆,找了个驴车跑了。
当夜,宋军十万主力连带民夫近二十人几乎全军覆没,耶律休哥在战斗中身受重伤生命垂危,连马都骑不了了仍然不肯回营帐,让属下找了个车拉着他在前线发号施令追击宋军,一直追到涿州(今河北涿州市)城下,俘获宋军的兵仗、符印、粮草、金银财宝不可计数,残余宋军躲进涿州城终于保住性命,而耶律休哥此时已经昏迷了。
将者,国之辅也。
打败之后的宋军躲进了涿州城保住一命,赵光义却觉得涿州离辽国太近不安全,开着驴车绕城而过直奔南方的金台屯,到了金台屯过了两天到了七月初九,发现宋军众将领一直聚在涿州,没几个来金台屯的,派人去涿州一打听坏了,大家都以为赵光义已经死在战场上,已经有将领在涿州商量着立赵德昭为皇帝了。赵光义一听心急如焚,急令崔翰去涿州招命众将班师回朝,众将得知赵光义还活着便不再议论另立新君之事,七月二十八日,宋军众将随赵光义一起回到开封。
王朔的《过把瘾就死》里面曾经叙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两个贪心的人挖地下的宝藏,结果挖出一具骸骨,虽然迅速把骸骨埋回去了,甚至在上面种了树栽了花,但都清楚的知道底下埋得是什么,看见树看见花,想到的却是地底下的那句骸骨。
北宋太宗年间,赵光义就是那个唯一的贪心人,不同的是他把骸骨埋回去之后觉得不放心,终于又把骸骨挖了出来,毁掉了。
而骸骨,不止一具。
八月初二,赵光义开始问责高粱河惨败的失职之罪,贬西京洛阳留守石守信为崇信军节度使、贬平定北汉重要功臣刘遇为宿州观察使,平定北汉的所有将士无论生死全部取消封赏。此番问责一出,举朝哗然,全军将士舍生忘死跟着皇帝亲征,皇帝指挥失当导致高粱河大败,结果到头来连平定北汉的功劳也给取消了,赵光义再次显露出一个私企小老板的心胸。
满朝文武都在劝谏赵光义不要这么做,包括武功郡王赵德昭,赵德昭劝赵光义先行太原之赏,再行幽州失律之罪。
赵光义心里的骸骨被挖了出来,想起众将曾在涿州谋立赵德昭为新君,顿时大怒,愤怒的告诉赵德昭,待汝自为天子,赏未晚也。
赵德昭听闻赵光义的怒斥之后大惊,退朝之后便匆匆自杀了。
赵光义听说赵德昭自杀之后内心五味杂陈,也许石头落地,也许羞愧内疚,也或许两者皆有,慌忙来到赵德昭府邸,抱住侄儿的尸体痛哭流涕,痴儿何至此邪?
这句话我用的是史籍原话,毕竟是自己的亲侄儿,在经历了那些跟随兄长南征北战的艰苦岁月之后,我相信赵光义心中还是有亲情的。
可皇家的政治斗争实在过于残酷,之后,赵光义将继续在亲情与权力的纠结中做出一系列备受煎熬的抉择。
北宋这边对三军将士薄情寡恩不作封赏,辽国那边可没这么混账,耶律沙率军回师之后,作为辽军前线官职最高者,领着辽军在白马岭差点被郭进全歼,后来在高粱河要不是耶律休哥及时救援又要再一次被宋军打趴下,好在后来率领中军与宋军决战意志坚定,打赢了高粱河之战。辽景宗考虑再三,辽军最大领导耶律沙不奖不罚。耶律斜轸、耶律休哥、韩德让耶律学古等人都进行了重重赏赐,论功行赏之后,辽景宗又大宴众将士,跟一帮将领们喝了个痛快。
痛快之后,辽景宗决定给北宋点颜色瞧瞧,打从后周开始辽国就被中原王朝数次侵略,要是再算上后唐打输的那几次战争,辽国作为北方军事帝国颜面何存?当年九月,辽景宗趁北宋还没从高辽河惨败的经历中回过神来,发兵南征。
鉴于耶律沙低劣的军事水平,辽景宗果断的安排他这次当了监军,而南征主帅选择了燕王韩匡嗣。
要说辽国也真是神奇的国度,对于汉族人待遇真不算低,韩德让老爸韩匡嗣在高辽河之战中因在中央做官没能到前线参战,战后被封为燕王,汉族人在中原王朝能封异姓王的屈指可数,而在辽国就这么给韩匡嗣封了,而且直接跳过了郡王的级别,一封就是亲王。辽景宗对韩匡嗣此次出征寄予厚望,安排的配置也是顶级,耶律休哥率所部从征,韩匡嗣所率主力近十万大军,又命大同军节度使耶律善补从山西出征作为偏师牵制宋军。
辽军发兵速度很快,九月没出就攻入宋境,到达北宋满城(今河北满县),准备进一步攻取河北时却发现北宋居然早有防备。崔翰与孟元喆率兵驻守定州,崔彦进镇守雄州,刘廷翰与李汉琼镇守镇州,其中刘廷翰作为统帅总领河北各路宋军,以上这几位都是参与了平定北汉和高粱河之战的大将,对辽军并不陌生,托了赵光义瞎指挥的福被辽国在高粱河打的满地找牙,都憋着一口气要跟辽国好好算账,如今辽军来了反而如同久旱逢甘霖,终于等到你了!
辽军在满城,刘廷翰率领宋军主力集结到了满城附近的徐河(今河北徐水县),副将赵延进率斥候前去探查敌情,发现辽军声势浩大,军势强盛,便向刘廷翰建议到,辽军主力实力强悍,我们必须要把力量集中起来与辽军对决,这样才有希望取得胜利。
赵延进说的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军事理论,毛主席曾经讲过打仗就是要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可就是这么一个合理化建议却被刘廷翰拒绝了,他告诉赵延进,要依阵图列阵迎敌。
阵图,学名平戎万全阵,是伟大的民间军事家赵光义所创,自认为可以媲美孙子兵法的图文并茂的连环画,说实话第一眼看到这阵图的时候我是很震撼的,一张纸上密密麻麻的排布着各兵种的排布位置,下面的文字介绍一大堆,考虑到阵图已经被历史证明了就是个笑话我就不详细介绍阵图的排布方式了,只说一点,这个小小的阵图安排了约11万人的作战位置,方阵宽度超过20里,阵中各小阵之间距离超过一百步。
都知道辽军骑兵厉害,对付人家的骑兵用这种连绵20里,小阵之间距离超过一百步的阵型,那么等宋军阵型摆好之时就可以等着辽军的骑兵冲进来顺利的将宋军切割接着各阵歼灭了。
赵延进苦苦劝说刘廷翰没用,刘廷翰就坚持一点,不按皇上的安排来作战,皇上怪罪下来怎么办?
赵延进表示愿意一人承担所有后果,刘廷翰还是不愿变阵,战局凶危,眼看着宋军就要面临灭顶之灾,这时候另一名副将李继隆站了出来,告诉刘廷翰,皇上怪罪下来我李继隆愿意独自担当。
李继隆,李处耘之子。受到其父的恩荫早早入朝为官,参与了平定南唐和北汉的战争,高粱河惨败之时,所有军队都被打散了,只有李继隆所部完整的撤回国内,到了满城之战期间,李继隆已经在军中有着很高的威望。
除此之外,李继隆的亲妹妹还是赵光义的皇后。
从李继隆后来还多次违反赵光义命令而没有被处罚的情况来看,赵光义对李继隆还是比较袒护的,这期间的奥秘刘廷翰也懂,李继隆都站出来阻止了,他作为一军统帅何乐而不为,还要着阵图有何用?于是全军变阵,将原本零散的各阵重新整编成为两个集团军,派崔彦进领军潜伏在黑芦堤的长城附近,靠近辽军西北侧;安排李汉琼和崔翰从镇州和定州出兵挺进辽军西南侧;自率主力向辽军东侧进军,三路宋军共八万余人。
刘廷翰在决战之前先派了一员将领去辽军处诈降,韩匡嗣信以为真,没有及时向北宋腹地进攻,而是悠然的等着宋将领兵来降。耶律休哥提醒韩匡嗣,宋军整装有序不像轻易会投降的样子,我们最好严阵以待,切不可掉以轻心。韩匡嗣不以为然,没有安排周密的防守部署。
辽军全军就在满城等着宋军投降,左等右等,降兵没来,杀神来了。宋军从东北、西南和正东三个方向杀过来,辽军毫无防备,军营大乱,韩匡嗣慌忙之中点将出征,辽军中军众将无一人敢应战,大家一门心思只有逃命。
满城西面是太行山,南面是宋朝腹地,只有向北逃跑才能回到辽国。于是全体辽军集体向北溃败,宋军追出去上百里,从满城一直追到遂城(今徐水县遂城镇),辽军死伤无数,残兵一路逃回易州。
然而即使辽军败成这样,耶律休哥所部依然没有受到损失,完整的在韩匡嗣之后收拾残兵有序的退回辽境,耶律休哥手里依然是当初他带出来的三万五院军,八万宋军在歼灭了韩匡嗣主力后,没有敢直接与耶律休哥硬碰硬。
满城之战就这样结束了,辽景宗大怒,好不容易想给北宋点颜色瞧瞧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痛斥韩匡嗣五大罪状,当场就要砍了他,幸好皇后萧绰苦苦相劝,辽景宗饶了韩匡嗣一命,从燕王降为秦王,撵出了中央政府,打发到南京去做了留守。耶律休哥收拾残兵有功,避免了辽军全军覆没,辽景宗便不再让耶律休哥做惕隐,而是直接提拔为北院大王,负责对宋战争的一切事务。
韩匡嗣的处罚结果挺奇怪,领兵领成这样按说皇帝砍了他一点儿也不亏,结果皇后三言两语居然只是降了官职离开中央到地方上做官,甚至连王位都没有丢。
这其中的奥秘不在于韩匡嗣本身,而在于皇后萧绰,或者说在于他的儿子韩德让。
萧绰本是契丹拔里氏女子,因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认为契丹族乙室、拔里两姓一直跟随耶律家忠心耿耿,便以汉朝名臣萧何比作两姓,赐这两家姓萧。辽国除阿保机皇后述律平是回鹘人姓述律外,其他所有皇后都姓萧,而萧绰就是这其中最为杰出的一名皇后。
萧绰父亲萧思温是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共有三个女儿,萧绰是小女儿,萧思温在辽景宗即位过程中有拥立之功,辽景宗即位之后纳了萧绰作为贵妃,紧接着就册封萧绰为皇后。
萧绰小字燕燕,又叫萧燕燕,名字很萌,人却坚决果敢,一点儿都不萌。辽景宗保宁二年(公元970年)五月,父亲萧思温在跟随辽景宗打猎途中遇刺身亡。萧绰坚持一查到底,杀了一大批涉嫌谋杀萧思温的皇亲国戚,自此萧绰开始参与朝政。
辽景宗身体一向不好,萧绰帮助他处理朝政后,便逐渐的把国家日常大事全权交给了萧绰。到了保宁八年,辽景宗正式下令皇后诏命等同于圣旨,对萧绰的依赖达到了极致。
当辽景宗要杀韩匡嗣时,萧绰阻止了他,不是因为韩匡嗣罪不至死,而是因为韩匡嗣是韩德让的爹。
拜民间各种野史、路边社小道消息所赐,萧绰在普通老百姓的世界里口碑极差,什么生性淫荡啊什么太后下嫁啊,加上以讹传讹的说书人泼脏水,萧绰就成了白天作威作福晚上夜夜笙歌的风流太后,其实萧绰可没那么差劲,而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韩匡嗣虽然打了败仗,可毕竟还有着优秀的政治才能,兄弟子侄也都是辽国重臣,最重要的是儿子韩德让守南京立了大功,刚给国家立了大功的股肱之臣,国家不能让他心寒。别说什么军法如天,谁家儿子力挽狂澜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当老子的都有资格法外开恩。
当然了韩德让这个时候跟萧绰有没有什么感情就不好说了,毕竟萧绰年轻时曾在辽国南京幽州城住了很久,俩人也是老相识,从后来的感情线索来看俩人确实是真爱,不过从国家的角度考虑,萧绰的处理方法是得当的。
韩德让和萧绰的感情戏我们先放一放,毕竟这次宋辽满城之战北宋打赢了,我们先看看赵光义怎么对待功臣的。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十月,赵光义在满城之战胜利后良心发现,觉得之前平定北汉没给将士们任何封赏实在有些不地道,于是趁着满城之战的胜利大肆封赏了一番,曹彬潘美崔彦进李汉琼等人皆有封赏,所有从征北汉者也都给予了奖赏。
干活儿的人领了赏,总算没白干,北宋将士心里勉强有了点安慰,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辽国又来报仇了。
上次满城之战打输了之后辽景宗觉得很没面子,因为身体很差,平时处理朝政都是萧绰在代为处理,可满城之战的战败激发了他心中的血性,堂堂大辽帝国岂能让北宋骑在头上欺负,辽景宗调兵遣将决定搞一波大的,狠狠地教训教训北宋。
太平兴国五年三月,距满城之战过去不到半年,契丹人又来了,辽国西京大同府节度使萧咄李率军十万攻打雁门关。
而守雁门关的,是北宋名将,代州刺史杨业。
杨业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作为传统艺术作品《杨家将》中男主角,杨业在中国历史中有着极高知名度。当然了,知名度这么高也是杨业的实力决定的,杨业最大的特点就是特别能打,作战勇猛,所率部队战斗力极高。早先追随刘崇在北汉任职,因为战斗力实在太过彪悍人称“杨无敌”,后来北汉灭亡归顺北宋,赵光义早就听说杨业能打,便任命他为代州刺史兼兵马部署,专门防守辽国。
在之前的满城之战中,耶律善补所率的辽军偏师从大同南下进攻,本想牵制宋军,可惜刚走到雁门关就被杨业打了个大败而归。
但如今辽军主力十万,实力远远强于耶律善补之前的偏师,杨业手上的西北边防军不足五万人,当时西北最高军事统帅是潘美,率宋军主力驻扎在太原。杨业向潘美求援,潘美认为雁门关不足以据守,不如退守太原,凭坚城抵抗辽军,竟然拒绝了援助杨业的请求。
昔日平定天下的名将,大战在即居然会做出这样的决策,潘美如果坚持雁门关守不住大可以把杨业撤回来放在太原一起协防,如果相信杨业就应该坚定的率主力挺进雁门关与辽军决一死战。结果潘美就这样放弃杨业,让雁门关守军自生自灭,显然是不仗义的。
后来潘美被写进《杨家将》里,成了一名奸臣,让人叹息。
不过杨业既然被称作杨无敌,那他就有无敌的理由。意识到潘美不发援军之后,杨业孤注一掷,决定对辽军采取斩首行动。
辽军到了雁门关之后,杨业留下副将防守,亲自带领数百名精骑从雁门关北口绕行到了辽军后方,萧咄李率领中军在后方督战,没想到杨业居然会绕行到自己后面。杨业在进攻前仔细观察了辽军阵营,发现了骑着高头大马的主帅萧咄李的位置,然后突然发难率百名骑兵向辽中军冲锋,辽军一时被打蒙了没来得及组织抵抗,杨业的敢死队如同杀神一般直取中军大营,阵斩萧咄李,俘虏辽军大将都指挥使李重诲而归,主帅一死辽军大乱,全军退回大同。
杨业斩首成功,几乎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胆大、心细、武艺高强这些优点缺一不可。北宋此战虽胜,其实只能算是险胜,辽军退回大同,但主力未受大损失。辽景宗坐不住了,一败再败实在不能忍,他又调集军队,来到南京幽州城亲自挂帅,说什么也要打赢这场尊严之战。
十月初一,趁着北宋南边的交州叛乱,辽景宗纠结了辽国五京中除西京大同府之外其他所有四京的兵力近二十万大军,向南进攻。十月二十日到达固安,一路势如破竹,河北的宋军这次执行赵光义的阵图作战法很到位,坚决按照阵图迎敌,结果没一个能打的。辽军一路南下打到瓦桥关走不动了,这里的守将是雄州刺史张师。
瓦桥关在固安南不足百里的地方,位于易水河北岸,辽军横扫河北,瓦桥关已成为宋军在易水河北岸一座孤城。张师决定固守待援,与辽军形成对峙,辽军擅长野战,对于攻城战一时也没什么好办法,于是派出偏师渡河,到易水河南岸扫荡了一圈,南岸的宋军拒战不出,也没有任何渡河援救瓦桥关的行动。
瓦桥关毕竟只是一座小小的关城,城小粮少,辽军围困近半个月,张师近万人守军已经断粮了,再这么下去军队非哗变不可。张师决定突围,十一月初三,瓦桥关守军突围,耶律休哥带了数百精骑冲入宋军直取主帅张师,张师不及防备被耶律休哥阵斩,宋军大乱,近万人军队死伤殆尽,仅剩些许兵力退回到瓦桥关城中。
瓦桥关宋军被打残,接下来就要继续南下收拾的其他宋军了,十一月初七,耶律休哥率辽军先锋精锐骑兵近万人渡河,南岸的宋军毫无招架之力,被打的落花流水一路逃窜到莫州。
宋军一败再败赵光义坐不住了,再一次决定御驾亲征,并安排崔彦进担任抗辽总指挥节制河北所有宋军,辽军在莫州城外打败了宋军之后没有继续进攻莫州城,宋军退守莫州城后知耻后勇,又整合部队悄悄派出一支部队趁辽军大意期间渡河劫营,把辽军打了个大败。
辽景宗此次进攻抢了不少粮食金银,占了不少便宜,知道赵光义御驾亲征之后,不想在此时与宋军主力对决,于是就此退回幽州城。赵光义走到大名府后听说辽军撤了长舒了一口气,便也班师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