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初年,北宋朝廷面对的局势可以说相当险恶。在西北连战连输之后,北方的辽国突然发现了机会,原来南边的兄弟现在已经虚弱成这幅样子了。庆历元年二年年初,辽国在宋辽边境云集大军,主将南院宣徽使萧英向朝廷修书一封,称幽云十六州自古以来就是大辽国土,要求宋朝返还周世宗柴荣北伐夺回的瓦桥关南十县,否则大军立即南下。
面对气势汹汹的辽军,北宋朝廷决定派人前去谈判,国家大事听谁的,当然是听宰相大人的,吕夷简作为首相,主动推举了一位满腹经纶能说善辩的官员—富弼,前去辽营谈判。
富弼,真宗景德元年出生于洛阳,从小聪明且读书用功,范仲淹在地方任职时,无意间听说了富弼的传言,拿到他的文章一看非常赏识,范仲淹除了政治家文学家之外,我们都知道还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面对这样优秀的人才,范仲淹毫不吝惜赞美之词,推荐他参加制科考试,后来又把富弼推荐给晏殊、王曾、欧阳修等朝中重臣,在范仲淹的牵线搭桥下,晏殊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进入政坛的富弼与晏殊、范仲淹过从甚密,逐渐的也有了上书言事的习惯,仁宗朝中前期,朝堂上担任首相的吕夷简大人由于自己推行无为而治,最烦这帮上书言事的,什么范仲淹欧阳修,现在又来了个富弼,关键仁宗并不禁止大臣上梳,吕夷简是看在眼里烦在心里。
庆历二年,机会终于来了,你不是为国为民殚精竭虑吗?我推荐你出使辽国,好好去跟契丹人谈判去,谈不好不就不用回来了。
富弼坦然领命,收拾行李准备出发,同在朝中的欧阳修急坏了,连连劝阻富弼不要去,富弼坚持一定要去,欧阳修修书一封上梳朝廷,提醒朝廷防止颜真卿出使李希烈的悲剧重演。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封上梳到了吕夷简那里,看过之后直接扣住不报,富弼不得不走。
简单讲两句欧阳修这封奏疏吧,欧阳修引用了一个颜真卿的典故,我们后世知道颜真卿一般都是通过颜筋柳骨学习颜真卿的书法艺术,但是颜真卿可绝不仅仅只是书法家能概括的,其人生品格远远超出了书法家的范畴。
颜真卿为官期间正处于大唐帝国最巅峰的开元天宝年间,但到了天宝后期,杨国忠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奸臣一般有个共同点就是喜欢排挤陷害忠良,颜真卿是个正人君子自然遭到杨国忠排挤,被贬官到了平原任职。
平原属于平卢,有印象的读者应该熟悉安禄山的头衔就是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史之乱爆发后,颜真卿坚守平原城多次打退叛军,安史之乱平定后,颜真卿调回中央任职。风雨飘摇的大唐很快各地狼烟四起,后来叛将李希烈举兵反唐,中央下旨派颜真卿前去劝降,无数言官上梳不要派国家栋梁冒险,最终颜真卿还是前往李希烈营中劝降,被叛军扣押,最后坚贞不屈被叛军杀害。
插句题外话,颜真卿满门忠烈,侄子因为抗击安禄山叛军英勇不屈被杀,侄子死后颜真卿派人去收尸,最后只找到侄子风干的头颅,颜真卿悲愤交加,写下了著名的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这幅顶级国宝现在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根据顶级国宝不出门的原则,如果在台北了,就一直在台北问题也不大,可2019年,台湾当局出于某些不为人知的原因把《祭侄文稿》拿到日本参与展出,被无数人痛骂。
拿我们中国人的国宝去日本谄媚,是不是汉奸?
起点不让我说汉奸,把文章封禁了好几天,行,我不说,咱们书归正传,当时富弼面临的就类似于颜真卿的局面,朝廷已经下旨,不得不去,北面契丹人40年没打过交道了,父辈流传下来的说法契丹人都是吃人的鬼,跟安史之乱的叛军没什么区别,只身犯险能不能活着回来都不一定。
富弼出发了,在边界两国临时设立的会谈点见到了萧英。两国会谈按照规矩大家先互相行礼,出乎意料的,富弼行完礼之后,辽军大将萧英居然称病卧倒不起来拒绝行礼,富弼就问了,自己早年也曾出使辽国路上病倒,但到了双方使节行礼时依然互相行礼,如今见面不行礼这算什么?
由于长期被中原王朝骂作狄夷,辽国对文化礼仪有着极度敏感的自尊心,富弼一说对方没礼教可给萧英激住了,立马下床行礼,腰也不疼了腿也不酸了。
双方势均力敌时,开诚布公、义正言辞的要求平等的谈判地位就是最佳的谈判方式,富弼的坦荡为自己赢得了萧英的尊重,接着在两人谈判过程中,萧英被富弼的谈吐学识品格所吸引,主动说出了此次出兵无奈而又荒唐的真相:我大辽,没钱了。
当时的辽国皇帝是辽兴宗耶律宗真,辽圣宗的儿子。澶渊之盟后萧绰病逝,后来辽圣宗亲政辽国国泰民安过了很多年,再后来辽圣宗驾崩,当时儿子辽兴宗年仅15岁,辽兴宗生母萧耨斤摄政,号称法天太后。这位法天太后跟自己婆婆承天太后萧绰相比差太远了,萧绰总领朝政评定内乱发展生产,让国民安居乐业国家蒸蒸日上,萧耨斤摄政之后可能是感受到了权力带来的快感,总想永远把持朝政,享受天下人顶礼膜拜。
可辽兴宗毕竟半大不小了,为了把权力永远握在自己手中,重熙三年(宋景祐元年),萧耨斤准备联合国舅萧笑先废掉辽兴宗耶律宗真,改立其弟耶律重元,耶律重元天真无邪告诉哥哥母亲筹谋,被辽兴宗提前下手,一举歼灭叛党,将萧耨斤囚禁了起来。
从太平十一年(公元1031年)到重熙三年(公元1034年)四年间,先是萧耨斤摄政,诛杀了一大批前朝重臣,然后是辽兴宗亲政,推翻了萧耨斤党羽又杀了一大批朝臣。两次大规模政变使得辽国元气大伤,朝政废弛,辽兴宗又不善治国理政,眼看着国家一天天衰弱下去。
然而宋夏战争的打响让辽兴宗看到了生意,怎么对面现在已经垃圾到这种程度了吗?连区区一个李元昊都打不过,还连败三场,这不上天送来的银行吗,国内矛盾重重,辽兴宗想到了自古以来转移矛盾的最佳方式:对外发动战争。
辽兴宗刚开始筹划开战,大臣张俭便来劝他,告诉辽兴宗,想要达到目的无需出兵,只要派使臣去跟宋朝谈就行了。辽兴宗不解,张俭接着解释说,贸然兴兵师出无名,皇上只管派人去索要关南十县,宋朝自会主动提条件,到时候条件能谈则谈,谈不成发兵也不迟。
于是有了接下来萧英与富弼的谈判,从萧英处回来之后,富弼给朝廷带回来了辽国的目的:本欲索取关南十县,但是不给地给钱也能接受。
仁宗听后表示,原本我们不是有岁币吗,可以加钱,还可以和亲,但国土没有谈判余地。
得到中央授权,富弼再次出使辽国,庆历二年(辽重熙十一年)六月,经过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富弼穿越辽国腹地,在辽国东北边疆的穆丹河畔(今俄罗斯阿穆尔州布林达河)见到了辽兴宗。
辽兴宗在行营接见了富弼,面对北宋来的使臣,辽兴宗首先发难,称北宋违背盟约,原本说好的两国边境不设防、不兴修水利设施、不操练军队,结果现在宋军战备个不停。群臣上梳要求行兵南下作为惩罚,但鉴于两国世代交好,给你们一个机会把关南十县让出来,否则大军压境就没有反悔的机会了。
辽兴宗虚张声势,富弼根本没放在眼里,反唇相讥,陛下难道忘了真宗皇帝的恩德了吗?澶渊之战若不是真宗皇帝开恩同意和谈,辽军君臣上下恐怕一个也逃不回国内。两国世代交好最大的受惠者是两国百姓,百姓安居乐业群臣却无利可图;一旦发生战争,某些大臣就能大发国难财,但最终受害的还是两国百姓。
辽兴宗若有所思,富弼接着进言,我国边境设防主要是在西北边境防备李元昊,兴修水利操练军队都是为了对付夏军,宋辽两国盟约从未改变,还请陛下慎重考虑。
第二天,已经动摇了的辽兴宗约富弼外出打猎,阴历六月的外东北天气爽朗,辽兴宗骑着马来到富弼的马旁边,说还是想要关南十县。
富弼赶忙劝说,大辽拿回关南十县是荣耀,大宋丢掉关南十县那可是天大的耻辱,兄弟两国怎能一荣一耻?
辽国大臣又提议,不如大宋公主嫁过来和亲,兄弟加姻亲亲上加亲岂不美哉。
富弼再一次回绝,嫁过来的公主那都是虚的,就带一次嫁妆过来,还不如我们增加岁币,每年都给大辽额外的利益,不比和亲划算多了。
多讹点儿钱比啥都实在,辽兴宗最想要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于是催促富弼,回去之后怎么处理你们自己决定,下次决定好了就带国书过来,我们签订国书盟誓。
知道辽兴宗的真实目的后,富弼马不停蹄赶回开封准备国书,经过北宋中央商议,决定在原来每年十万两白银和二十万匹布帛的基础上,再各增加十万,每年二十万两白银,三十万匹布帛。
八月,富弼带着拟好的国书再次踏上旅程,辽兴宗在幽州接见了他,两国交换国书,给澶渊之盟签订了个补充协议,北宋被辽兴宗每年又多讹了十万白银十万布帛。
北宋庆历年间,宋辽西夏三个国家来回的撕逼,最无事生非的其实并非李元昊,而是辽兴宗,这位爷天天贪图享乐又不想励精图治治理国家,就想通过威胁别人占便宜,看到富弼带来的国书之后辽兴宗仔细一琢磨,坏了,吃亏了!
北宋的国书对于这笔钱的说法是“赠”,辽兴宗不愿意了,怎么能是赠呢?告诉富弼,要么“献”,要么“纳”,宋朝选一个。
富弼不是李鸿章,想威胁富弼相大人儿都没有,直接拒绝辽兴宗的无理要求,辽兴宗看富弼挺硬气,试探说,我军南下宋朝必定抵挡不住,不如接受要求,称臣纳贡自古就有,此时不要拘泥。
富弼回答道,两国是否交战他无法主导,但向北朝纳贡以前只有唐高祖干过,后来李世民即位把当初纳贡的颉利可汗都抓到长安当战俘了。言下之意辽兴宗要是也不怕去开封当战俘的话不妨试试,要打便打。
辽兴宗碰了个钉子,但是人家不灰心,富弼回朝之后辽兴宗又派使臣到开封面见宋仁宗陈述盟约表述问题,宋仁宗为了息事宁人,不想再跟辽兴宗计较,于是在最终签订版国书里用了向辽国“纳”岁币的说法。
拿了钱就要办事儿,作为接受岁币的附加义务,辽国要约束西夏接受与北宋和谈,不再挑起战事。庆历三年元月,接连打赢三场打仗的李元昊因为国力耗不起,不敢再跟北宋打下去,主动请和。经过辽国的从中斡旋,庆历四年九月,双方终于签订合约,史称“庆历和议”,和议规定:
一、李元昊不再称帝,对宋称臣;
二、北宋每年赐给西夏银、绢、茶共二十五万,逢李元昊生日额外赏赐五千
三、重开榷场允许商品交易
宋夏两国终于不再打了,然而庆历和议的签订却进一步加深了辽夏两国的矛盾,甚至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辽兴宗看李元昊不爽不是一天两天了,重熙元年(公元1032年)辽兴宗刚即位时,辽国朝廷为了彰显天子恩德,选派了宗室兴平公主下嫁给了李元昊,兴平公主跟着李元昊过了七年,李元昊称帝当年病逝,有流言称公主是因为知道了李元昊毒杀太后之事被囚禁郁郁而终。
李元昊招呼不打一声直接称帝,虽然辽国对礼仪看的不像北宋那样重视,但毕竟也是世界大国,南边一个汉人皇帝已经让我很不爽了,你这再来个党项皇帝,把我契丹皇帝放哪里?堂堂天朝上国难道要与你党项小国平起平坐?
擅自称帝搞僭越,公主又不明不白死在你家,辽兴宗讹完北宋之后,以天朝上国的架子督促西夏跟北宋签了合约,签完之后发现,李元昊这孙子从北宋那里得到的比大辽的还多。
辽兴宗看不惯李元昊,李元昊也忍了辽兴宗很久了,当年定川寨之战,约好辽军作为呼应南下共同攻宋,结果辽军只是做做样子最后只是图钱,自己辛辛苦苦差一点就能占领关中雄踞西安,就因为辽兴宗这个财迷导致千秋功业差一步没完成。
这么说来也是讽刺,辽夏两国最大的矛盾居然是因北宋而起。
辽国西南边境与西夏接壤部分一直有不少党项部落生活,庆历三年,辽国西南党项五部叛逃进入西夏,在以往出现某支部落叛逃入别国情况的,一般都会遣送,但这次李元昊根本不予理会。辽兴宗没当回事儿,派招讨使箫普达讨伐叛军,箫普达是辽圣宗朝就一直活跃在战场上的一代名将,专业就是平叛,箫普达率军讨伐叛军本应一战而胜,结果没想到李元昊派夏军主力前来支援,箫普达寡不敌众,全军覆没。
这下辽兴宗可忍不了了,庆历四年(辽重熙十三年)十月,辽兴宗发兵攻夏,自己亲点十万大军,从金肃城(今内蒙古达拉特旗)出发向南进攻;皇太第耶律重元为马步军大元帅率军七千、北院枢密使萧惠率军五万从主力南北两侧策应进攻。
西夏东部边境与北宋以黄河为界,北部边境与辽国同样以黄河为界,辽军轻松突破黄河边境进入夏境,面对契丹铁骑,夏军完全不是对手一路败退,辽军长驱直入达到贺兰山脚下。
从贺兰山到西夏都城兴庆府不到50公里,辽军骑兵速度快点儿一上午就能赶到,李元昊怂了,辽军万一再突破贺兰山防线那西夏就亡国了。大丈夫能伸能屈,李元昊派人向辽兴宗请罪,不打了。辽兴宗有意收兵,本来也就是边境一些小纠纷,既然人家现在都认怂了,大辽面子也挣回来了,没必要再耗下去。但辽军将帅萧惠等人向辽兴宗建议既然来了就应当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打一场歼灭战,否则大军劳师动众,无功而返就是失败,辽兴宗动摇了,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要不要继续进攻。
李元昊是一个天生的演员,见辽军有些犹豫,连忙派人到辽营进献礼物,又向辽兴宗汇报,要亲自率部到阵前谢罪。
辽兴宗一看这态度这么真诚,欣然接受,于是李元昊率亲信部众来到辽军阵前,辽兴宗派北院枢密副使萧革在阵前斥责李元昊接受辽国叛民破坏两国盟约,李元昊低头认罪任凭萧革数落。最后在辽兴宗安排下,给李元昊赐酒一杯,过去之事既往不咎,下不为例。
辽兴宗可能以为自己是项羽,号令天下十八路诸侯,什么宋朝西夏都是我的小弟,李元昊不听话就给他摆个鸿门宴,看他以后还敢不敢以下犯上。
辽兴宗可能忘了,鸿门宴里项羽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抓住机会干掉刘邦,而辽军对面的李元昊所作所为却跟刘邦简直如出一辙。
辽兴宗不了解李元昊,辽军了解李元昊的大有人在,当年范增鸿门宴上就多次提醒项羽赶紧杀,如今辽兴宗的范增也来了。李元昊谢罪之后,萧惠找到辽兴宗,说李元昊这个人忘恩负义是出了名的,如今我军大军压境,李元昊表面低头认罪,背地里却没有把叛民全部遣送回来,这就是阳奉阴违。现在这天赐良机李元昊近在咫尺,如果我们不抓住这次机会歼灭李元昊以后就再也没机会了。
辽兴宗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李元昊只是口头上认错,先前做错的招纳叛民根本就没打算痛改前非,连忙重新调遣大军立刻开拔追击李元昊。
李元昊料到自己一通表演忽悠不了辽军所有人,早就做好了辽军追击的准备,从贺兰山脚下一路向南退,一路上坚壁清野不给辽军留一点儿补给,夏军退辽军追,辽军对西夏地形不熟系,追了一百多里都没追上。
辽军这边追着,大军粮草却成了问题,行军作战,粮草如果不济的话根本不需要对方来进攻,军队自己就会崩溃,辽兴宗有些着急了,正巧这时候李元昊又派人过来请罪,表示上次错的都是自己,请陛下再给罪臣一个机会来亲自请罪。
这次辽兴宗不上当了,李元昊这小子忽悠一次可以,忽悠两次绝不上当,接着追击夏军,终于在黄河边追上了李元昊。萧惠一马当先领着先锋就冲了过去,李元昊在河岸边设置了拒马,又布置了盾牌大阵,寻思着辽军一路追击人困马乏还饿着肚子,怎么着也没什么战斗力了,等一波冲过去,他带主力打个防守反击赢下战斗。
李元昊还是低估了辽军,萧惠的先锋他都挡不住,夏军一触即溃,辽军主力接着蜂拥而至,夏军一路溃败,辽军追了一段时间,李元昊料定辽军已经筋疲力尽,于是收拾前方败退下来的士兵,然后调遣中军主力反杀过去。
夏军虽然不如辽军人多势众,但几万兵力还是有的,可没想到辽军战斗力实在太猛,人和马都饿着肚子硬是抗住了夏军反杀,然后两翼又包夹过来。辽军作战凶猛,夏军以逸待劳,一时间杀的你来我往,战局陷入胶着。
两军激战正酣,突然狂风大作,从夏军方向刮向辽军方向,夏军顺风作战越战越勇,辽军顶风作战眼都睁不开。
战局瞬间扭转,辽军阵型大乱,夏军趁势掩杀,辽兴宗一看这战局干脆学习北宋著名高梁河车神赵光义同志,逃吧。
此战辽军大败,从征的辽国驸马萧胡睹连同其他将帅大臣被俘数十名,辽兴宗逃走之后身边仅剩数十名亲兵。
党项族有个恶习,抓到的俘虏一定要羞辱一番,把俘虏的鼻子割掉然后再放回去。辽兴宗一路提心吊胆的跑路,终于体力不支停下来要休息,还刚没休息一会儿,伶官罗衣轻来了,问辽兴宗,陛下赶紧摸摸,看自己的鼻子还在吗?
辽军近乎全军覆没,皇帝仅以身免,灰头土脸的逃出来,罗衣轻这个辽朝脱口秀演员居然还敢出来嘲讽,不出所料辽兴宗大怒,让侍卫绑了罗衣轻马上就要杀掉。
太子耶律洪基(没错,就是萧峰的大哥耶律洪基),素来跟罗衣轻私交甚好感情深厚,马上出来打圆场,说笑的不是黄旙绰(当时著名戏子),罗衣轻不亏皇家脱口秀演员,死到临头业务能力依然稳得很,对道,领兵的不是唐太宗。
辽兴宗听了不住感叹,此次大败还是怪自己缺乏统帅的决断,辽国开国以来就自称继承大唐正统,唐太宗李世民带兵打仗一向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如果自己能像李世民那样杀伐决断,恐怕这次就不会输给李元昊。
辽兴宗感叹完,居然气也消了,罗衣轻捡回一条命。
辽军残部刚退回国内,李元昊便派人前来请罪,李元昊南征北战多年,除了高超的军事指挥水平以外,也逐渐成长成了一名成熟的政治家,以西夏弱小的国力,长期与北宋或者辽国对抗最终都是无法支持的,不如乘胜认错请和,给对方一个台阶下。辽国虽然强但是却没什么钱,也指望不上能捞什么油水,打起来没什么便宜可占,有北宋给岁币就足够西夏过的滋润了。
庆历四年(辽重熙十三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七年)十一月,辽夏讲和,李元昊再次低头认罪,释放了战争中被俘的契丹贵族,为了照顾契丹贵族们的感情,也给两国关系留一条后路,这次被俘的契丹贵族统统没有割鼻子。
接连战胜宋军和辽军,李元昊似乎走到了人生巅峰,但人生不可能总是站在巅峰,巅峰过了便是低谷,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李元昊也也无法跳脱这规律。
李元昊的衰败从后宫开始,具体的讲应该是从野利皇后开始。
野利皇后当年污蔑卫慕皇后上位,当了皇后之后非常得宠,喜欢一种金丝头饰叫“起云冠”,李元昊宠爱她下令全国只准皇后戴起云冠,其他人不准戴起云冠。
然而野利皇后三个儿子,小儿子早夭,大儿子李宁明忧惧而死,二儿子李宁令哥虽然贵为太子,但在李元昊的疑心病之下过的也是战战兢兢。
党项源自拓跋鲜卑,拓跋鲜卑在北魏年间有明文规定,为防止后族干政,凡被立太子者,生母皆处死。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李元昊国都建了,基本的执政素养还是过硬的,皇后是野利家的,太子是野利皇后生的,朝中多位大臣也是野利家的,这其中最位高权重的就是野利旺荣和野利遇乞。
野利两兄弟曾经多次率部随李元昊对宋作战,立下战功赫赫,宋夏和谈之后都住宅在边境,一副随时和谈崩了还要打过去的架势。当时北宋顶在边境的是种世衡,宋夏战争期间他守在青涧城固若金汤,夏军无从下手。夏军对种世衡虎视眈眈,种世衡对西夏也是恨得咬牙切齿,尤其是对面那两个统兵大将野利旺荣和野利遇乞。
种世衡决定离间西夏君臣关系,都知道李元昊猜疑心强,现在两国和平,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恶心恶心对面。
庆历三年九月,种世衡找来一个经常混迹宋夏边境叫做王嵩的和尚,派他去给野利旺荣送了一封信。这事儿以前宋夏两边都经常干,无非是你招降我我招降你来回的忽悠。可这次不一样了,种世衡在信里说的非常具体,说北宋朝廷已经封了野利荣旺做夏州节度使,俸禄每月一万缗,大宋天子钦赐的旌旗节钺已到,信的最后还画了一个乌龟,龟背上点缀着枣,寓意早归。
野利旺荣收到信大吃一惊,以前大家不过是表面上劝降好打击对面士气,没想到种世衡这次戏份做得这么足,把官位俸禄什么都编造好了,西夏军中耳目众多,王嵩进入野利旺荣军营那一刻就有人向李元昊汇报动向。野利荣旺不敢怠慢,赶紧把王嵩绑了派人连人带信一起送到兴庆府。
王嵩到了兴庆府一阵表演,李元昊出于防后党防权臣的心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诛杀了野利旺荣全家。
野利遇乞的死,后世一直有个说法也是被种世衡反间计给反死的,故事是这样的:
野利旺荣被杀后,种世衡又盯上了野利遇乞,野利遇乞早年与李元昊的奶妈不对付,奶妈多次在李元昊面前诬告野利遇乞要造反,李元昊都没有当回事儿。种世衡在边境招募了一名番将,番将父亲正巧是野利遇乞的亲信,种世衡重金贿赂番将父子,让番将父亲偷走了野利遇乞的一把随身宝刀。
有了宝刀,种世衡开始做戏,在边境摆了个祭坛,把宝刀放在祭坛中间,书写祭文:野利遇乞本欲弃暗投明归附大宋,不想被李元昊奶妈进献谗言害死,特在大宋遥祭将军。
种世衡祭祀搞得阵仗非常大到了晚上都不停,点着火继续搞,结束之后故意把祭文和宝刀都留下。西夏守军过来侦查发现宝刀祭文,拿回去汇报给了李元昊,李元昊一看证据确凿以为野利遇乞也要反,便诛杀了野利遇乞全家。
野利遇乞死在种世衡的“宝刀计”之下,听起来似乎非常厉害了不起,种世衡简直料事如神。然而我翻遍所有史料,在正史里均看不到野利遇乞的死因。
野利旺荣的死是有明确记载的,不管是李元昊单纯的出于猜忌还是种世衡的演员演得太逼真让李元昊信以为真杀掉野利旺荣,正史总归有记载。而野利遇乞的死,仅仅在一本清朝人编纂的《西夏书事》里有记载。
这本《西夏书事》在史学界一直有争议,成书仓促且引用不规范,因为蒙元的屠杀,西夏大部分史料都已毁灭殆尽,《西夏书事》引用的大部分文献并非原始史料,甚至还有引用错的。比如种世衡遥祭野利兄弟的事件,《宋史·种世衡传》就明确记载了是在野利兄弟都被杀之后才祭祀的,不存在单独用宝刀遥祭野利遇乞反间李元昊君臣。
野利遇乞的死大概率不是因为什么宝刀计,因为历史上曾有过一出太过类似的“金刀计”,前秦丞相王猛借前燕降将慕容垂金刀忽悠慕容垂之子慕容令,使得本在秦燕战场上对阵燕国的慕容令临阵脱逃最后死在燕国,慕容垂仓皇出逃也被抓回来,最后因为苻坚宽宏大量没有治罪。
王猛的金刀计因为算无遗策被后世奉为经典,见金刀如见人,种世衡读过史书,李元昊同样读过史书,李元昊的狡猾程度还在种世衡之上。归根到底,宋夏和谈之后,防止后党做大已经成为李元昊的工作重点,只不过种世衡的计谋被李元昊用来借刀杀人而已。
两位兄长惨遭横死,野利皇后悲痛不已,向李元昊哭诉兄长无辜,时间长李元昊心软了,于是派人去找野利家幸存的家属抚恤。不得不说李元昊手下办事能力就是强,找来找去最后找到了野利遇乞的遗孀没藏氏,诛杀野利遇乞时逃过一劫,于是便把没藏氏接到宫中。
没藏氏长得漂亮,李元昊很快就跟没藏氏混到了一起,野利皇后这下更是悲愤交加,两位兄长被杀,嫂子又不顾廉耻来跟自己老公厮混,气的野利皇后把没藏氏逐出皇宫,送到庙里当尼姑去了。
没藏氏去当了尼姑,辽国北宋那边又都和谈完不打了,这下李元昊是空虚寂寞冷,庆历四年十二月,李元昊的首席谋士,中书令张元病逝。
张元的病逝,意味着当初与辽宋争霸天下的战略彻底束之高阁,李元昊曾经的豪情壮志似乎都已抛到了九霄脑后,什么逐鹿中原,什么大夏崛起跟他似乎没什么关系,他现在最喜欢的就是夜访尼姑庵。
尼姑庵去的多了,没藏氏居然怀孕了,李元昊高兴地不得了,也不管孕妇行动不方便,外出打猎也带着没藏氏,庆历七年二月,没藏氏在跟着李元昊打猎途中的两岔河畔生下儿子,儿子取名两岔谐音李谅祚。
一个人受宠时没什么在乎的,可有了儿子,没藏氏心态不一样了,女人虽弱,为母则刚。儿子小小年纪李元昊活着还能保母子平安,一旦李元昊驾崩没藏氏母子无依无靠怕是凶多吉少。为了保护儿子长大,没藏氏开始罗织党羽,把自己哥哥没藏讹宠推荐给李元昊,没藏讹宠老谋深算,到了李元昊身边辅佐之后立马得了李元昊的赏识,不到一个月便升任相国。
兄长当了相国,没藏氏终于在朝中有了依靠。事实证明没藏氏的布局非常及时,李元昊在对外休战之后,骨子里瞎折腾的基因根本停不下来,不对外折腾就对内折腾。
庆历七年五月,没藏氏儿子李谅祚出生不到三个月,李元昊又看上一个叫做没移氏的美女,这个没移氏可大有来头,她是西夏太子李宁令哥的太子妃。
轮起风流,李元昊可不比唐明皇差,不就是儿媳妇吗?拿来吧你,直接把没移氏接走,为了享受跟没移氏的爱情生活,又大兴土木在天都山修建了行宫,带着没移氏去了天都山行宫里居住。
离开了皇宫,野利皇后彻底失去地位,原本宠幸没藏氏时李元昊还顾及一些伦理纲常,知道不好意思,现在直接去儿子那里扒灰,李元昊知道自己名声已经臭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彻底放飞。没过多久李元昊下旨废除野利皇后,野利皇后被动被废,情敌还是儿媳妇,实在是有苦说不出。
跟野利皇后一样惶惶不可终日的还有儿子李宁令哥,老婆被老爹抢去,自己堂堂当朝太子无能为力,亲娘又被废,局势对自己越来越不利,按照李元昊的尿性搞不好哪天把自己干掉都有可能。
李宁令哥焦虑的时候,相国没藏讹宠找到了他,告诉他皇后被废、太子失势这样的下场只有死路一条,想要绝处逢生就必须当机立断找到李元昊做个了断。
形势比人强,就算没藏讹宠不来劝李宁令哥造反,他也要行动起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李宁令哥决定,死国矣。
庆历八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正月初一,李元昊还在昨晚年三十的醉梦中沉湎,太子李宁令哥带着几名贴身护卫直接闯入宫中,侍卫一看太子杀气腾腾冲了过来当然是上前阻拦,李宁令哥杀意起来一点儿不含糊,上去直接跟侍卫开干,经过一阵搏杀,贴身护卫全部战死,李宁令哥趁机溜进寝宫。
我深深怀疑大内侍卫是故意的,皇帝惹不起,太子也惹不起,毕竟刀剑无眼万一伤到太子以后还是难逃一死,把其他人干掉就行了,太子一个人就算闯进去就让皇上解决他,毕竟李元昊身经百战体质强悍,单挑太子不在话下。
正常情况下李元昊轻松吊打李宁令哥不成问题,可当时宿醉未醒的李元昊显然不是对手,李宁令哥闯进了的时候,李元昊还没来得及反应,上来就挨了一刀。
这一刀不偏不倚,正好砍在李元昊鼻子上,鼻子瞬间被削掉,鲜血喷涌。
看见亲爹被自己砍成了血人,李宁令哥突然慌了,他设想过一百种刺杀李元昊的方式,可真到了生死关口还是心理素质不过关,于是丢下血人李元昊,跑了。
李元昊受了重伤,急忙招太医救治,然而创面实在太大,古代社会又没有条件做外科手术,鼻子上的流血完全止不住。众人一阵忙活无济于事,李元昊明白大限将至,招来众臣安排遗诏,自己死后由弟弟委哥宁令即位。
李元昊与野利皇后几个儿子,长子李宁明忧惧而死,二儿子李宁令哥叛国弑父,三儿子早夭,此外还有其他嫔妃生的儿子李阿理,早年因起兵反叛被杀,当时在世的只剩下不到一岁的没藏氏生下的小儿子李谅祚。考虑到孩子太小,主少国疑,李元昊不得不安排弟弟即位稳住大局,保住西夏江山。
李元昊考虑的很周到,别人可不这么想,尤其是当朝相国没藏讹宠不同意。
没藏讹宠撺掇李宁令哥刺杀李元昊,本就隐藏着政治投机,他是当朝相国,外甥又是皇子,李宁令哥刺杀失败,外甥就成了唯一的皇位继承人,将来外甥即位他就能把持朝政;刺杀成功,他将第一时间捉拿反贼,除掉李宁令哥然后扶保外甥即位。无论怎么看,这项行动都是赚。
幼稚的李宁令哥就这么给没藏讹宠当了枪,刺杀亲爹之后,李宁令哥慌乱中投奔没藏讹宠,指望着相国能主持大局保他即位,没想到正中没藏讹宠下怀,直接把李宁令哥拿下处死。
处死李宁令哥之后,没藏讹宠又派人到冷宫处死了李宁令哥生母野利皇后,野利皇后当年造谣卫慕皇后,害的卫慕皇后母子双亡,如今三个儿子全都不得善终,自己也被杀,不知是否后悔当初的恶毒。
善恶到头终有报,人总归要有些敬畏之心。
平叛之后,没藏讹宠进宫商量皇嗣继承问题,几位顾命大臣提出要尽快派人接委哥宁令进宫即位,没藏讹宠一听急了,怒斥群臣说委哥宁令于国无功,况且先帝子嗣尚在,怎可立其为帝。大臣们还是顾念李元昊遗诏,没藏讹宠继续力排众议,大夏自太祖皇帝(李元昊给他爷爷李继迁追封的夏太祖)以来,从来都是父死子继,现在没藏皇后儿子李谅祚仍在,谁敢不服?
众人皆惊,这阵势,好家伙,皇后是没藏家的,相国是没藏家的,皇子是没藏皇后生的,后宫和朝廷都是没藏家的,确实没人敢反对。
于是不满一岁的李谅祚即位,尊其父李元昊为夏景宗。
《谥法》里对“景”有三重解释,其一获得成功;其二深思熟虑;其三仁义坚强。李元昊这辈子跟北宋斗跟辽国斗跟嫔妃斗跟儿子斗,斗了一辈子,外战确实深思熟虑也获得了成功,但内部斗争最后实际上是惨败。在位最后几年,发现穷兵黩武并不能带领党项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果断与两个大国讲和,国家得以喘息,经济有所发展。
李元昊虽然征战一生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但死的时候只有四十六岁,正是一个男人干事业的黄金年龄。如果不是乱搞别人老婆最后遇刺,李元昊完全可以把国家发展的更好,可惜上天不会再给他机会。
狡猾残忍的李元昊最恨别人背叛自己,凡是背叛的人都会被割去鼻子,然而儿子一个个的背叛,最后自己也死在儿子手中,割了无数人的鼻子到头来自己的鼻子也被削掉,这结局大概就是最大的讽刺。
流星划过天际光芒万丈,李元昊总归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