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托吏部的朋友查过,没有找到前些年任命宣抚大使的诏书。”在李元到明州以前,黄镛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已经想好了说词。看到李元面无表情,他继续说到:“我一开始怀疑是不是王规记错了,直到后来江老师提醒我,我查到一个被拘留的蒙古国使者,他就曾经任过蒙古国江淮路的宣抚副使。”
李元问到:“莫古儿人怎么也设跟这边汉人一样的官职?”
黄镛说:“很正常啊,辽、金、蒙这些狄夷侵占了中原土地以后,任官的大部分还是汉人,也一直沿用宋国的官制。”
李元没有作声,十几年前的那些事情又浮现出来:如果黄镛说的是真的,那莫古儿人是怎么找到我们的?是谁泄的密?谁派萨伊德杀了帮主,这人为什么还同时派其他杀手?会不会是黄镛对我撒了谎?他想了一会儿,说:“我想见见那个人,你安排一下。”
黄镛说:“这……李元,事情已经过去十多年了,我们应该放更多精力在计划刺杀上。”
李元说:“我既然已经来这里,就会把事情做好。只是心里还有很多疑问,希望见到那个人,了解一些真相。”
黄镛有些为难,说:“那个人虽然曾经是宣抚使,但是很可能跟这些事情无关。就算是有关,他也未必会跟你讲实话。你能了解什么呢?”
李元说:“能不能问出真相到时候才知道,我只是想见见他,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吧?”
黄镛见到李元如此坚决,只好说到:“好,我来安排,不过你要答应我,不管见面的结果如何,回来后你要全心投入刺杀行动。”
李元点点头说:“很公平。不过你也要答应,等我出发去北方了,要马上赦免青龙帮。”
真州①的忠勇军营里,郝经正在和苟宗道讨论自己编撰的《续后汉书》。苟宗道读到“立于弑逆之贼而不讨,亦篡也”,看到后面郝经备注的一行小字:“晋成公立,不讨赵盾,是也。”不禁抬头说到:“郝学士,这段话我有不同意见。照你的说法,晋成公为赵盾所立是篡位。可是赵盾是晋国的功臣,而晋灵公是一个荒淫无道的昏君,而且是他多次要除掉赵盾在先,赵盾才不得不出手。虽然确实他指使别人杀了晋灵公,可是不能简单用弑逆之贼来说他吧。”
郝经微笑着摇摇头,说:“我们读史要看大势。赵盾在晋襄公死了以后,决意立当时只有四岁的晋灵公为国君,实际是为了掌控大权。《春秋左传》里写晋灵公那些残暴之事,是发生在他十七岁的时候,而当年他就被赵盾杀死了,为什么?很可能是晋灵公不再听从赵盾的摆布而被杀死。被赵盾立为国君的晋成公宣布赵盾无罪,还制定新法让公族大夫可以世代继承官位,这不就是赵盾的傀儡吗。赵盾为了自己的私利弑君立君,不是弑逆之贼是什么?所以晋成公也是篡位。”
苟宗道想了想,点点头继续读到:“推恶于人而诛之,亦篡也……”
这时一个士兵走进来说:“郝丈,刑部的黄侍郎要见你,你快去。”郝经点点头,笑着对苟宗道说:“最近宋国人态度好了许多,那些大官们还时不时来找我,我看他们是吃败仗了。”
李元见到郝经,在黄镛介绍完以后略略行了礼。郝经问到:“二位来找我有什么事?”要是想我以后在皇上面前说些好话的,大可不必了。我已经离开故国十多年,那边发生了什么我是一无所知了。”
黄镛冷笑到:“呵呵,你想多了。我的这位兄弟想问你一些事情。”
郝经打量了一下李元,这人长着花白的络腮胡子,眉目比汉人深,鼻梁高挺,面容黝黑,还有几道伤痕,不是宋国本土人,他身型健硕,不像是个做官的。这人怎么会跟刑部侍郎是兄弟?他没有说话,用眼神示意他继续。
李元也毫不客气地盯着郝经,慢慢开口说到:“我就是十几年前去合州刺杀你们大汗蒙哥的那个人。”
郝经楞了一下,仔细看着李元,问到:“哦?你告诉我这个干什么?”
李元没有回答,问到:“你曾经任莫古儿国的宣抚使?”
郝经点点头,问:“你还没有回答我。”
李元说到:“因为你派了杀手想要杀我,我就特来见你。”
郝经顿了一下,摇摇头说:“你搞错了,不是我。”
李元问这话一是为了确定蒙古人确实有宣抚使这个官职,二来就是想诈他,但是见到郝经的反应以后,心里升起一种感觉,这事情跟他有关系。李元继续编下去:“哦?你别骗人了,那个杀手说是你派来的。”
郝经面无表情,他说到:“我被拘在这里这么多年,这种把戏就不要在我面前演了。你来这里就想问这件事?”
李元说:“事情已经过了这么多年,我不是来报复的。只是想了解一下当时是怎么找到我的。”
郝经笑着摇摇头,说:“你还是把我当做派杀手的人啊,你真的猜错了。你是军队的人吗?”
李元摇摇头。
郝经继续问到:“哦?那你做了对宋国这么重要的事,事成以后为什么朝廷没有给你官做?”
黄镛脸色微微变了一下,郝经问这话是什么意思,是暗示李元朝廷里的人想害他?他插话到:“李元,你不用回答他的问题。我们走吧。”
郝经笑了笑,说:“我说对了吧。你既然没有做官,那就是拿了很多钱了?是谁付钱给你?”
黄镛生气地对郝经大声说到:“够了!”转头对李元说:“你别被他戏弄了。”
郝经看了看黄镛,又看了看李元,没有说话。
李元迟疑了一会儿,说:“我去刺杀蒙哥不是为了钱,而是执行谢赫的命令。”
郝经听到以后皱了皱眉,好像自言自语地说着:“谢赫的命令?……谢赫……十五年前,不对,应该更早……”他问到:“你说的谢赫是在阿拉木特的那个首领?”
李元惊讶地问到:“你知道谢赫?”
郝经笑了笑,说:“怎么会不知道,我当时就在忽必烈汗的幕府,忽必烈汗和旭烈兀汗两兄弟的私人关系很好。旭烈兀汗曾经跟忽必烈汗讲过西征时候遇到的阿拉木特首领,也就是你的谢赫不少事情。”
郝经讲得很含蓄,李元心里也明白。那时候谢赫命令他们暗杀了不少蒙古商人和跟蒙古人做生意的波斯人。
郝经说:“那你就是阿拉木特的阿萨辛啰……当时有人知道你的身份吗?”
尽管对阿萨辛这个称呼有一丝不快,不过李元的思路很快就被这个问题带了过去:那时候安平会的人都知道我是从波斯国来的,虽然我没有说得太细,但是他们都见识过我的身手,再加上泉州城里波斯商人也多,说不定他们猜到了。想到这里,李元的脑海里突然跳出了蒲寿庚和胡辛,他们和莫古儿人有着某些牵连,跟眼前这个莫古儿国的宣抚使有什么关系呢?
黄镛听到郝经这么问,对李元说到:“李元,蒲寿庚跟安平会这么熟,会不会早猜到你的身份了?你不是怀疑他跟蒙古人有关系吗,是不是他给蒙古人告的密?”他一心想让李元的心思往蒙古人身上引。
在李元心中那种虚无缥缈的感觉,被黄镛这么一说,就像烟雾被人的手一抓以后就散开了。他回过神来,对郝经摇摇头,说:“我不清楚……”
郝经并没理会李元的回答,他对黄镛说到:“蒲寿庚?这名字有些耳熟,好像在哪里听过。”
黄镛说:“他是泉州有名的大海商,你听过他也很正常。”
郝经点点头,他对李元说:“刚才说蒲寿庚跟你们关系很熟,是他付钱给你的吗?”
李元犹豫了一下,说:“可以这么说。”
郝经听了以后不再言语,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李元和黄镛也没有说话,李元在回忆着当时接了买卖以后的细节,而黄镛则在想着如何能尽快结束这次会谈。就在这时郝经开口了:“李元,你在十几年前刺杀了蒙哥汗,后来却又被人追杀,很幸运你逃脱了。这么多年以后你才想到来我这里调查,想要知道是不是我派人杀你的。我说得对不对?”
李元点头说:“大概是这样。”
郝经接着说到:“你能找到我,应该是这位黄侍郎帮忙的吧?”李元点头,而黄镛面色有些尴尬,不知道郝经想说什么。
郝经看着黄镛,说到:“黄侍郎,是不是你们被蒙古国打败了,想说服李元重操旧业?”
黄镛心里一惊,这郝经怎么推测得这样准,他沉着脸说到:“你别想挑拨,确实是你们蒙古人派杀手追杀李元。”
郝经说:“你刺杀了我国的大汗,我国派人来报仇也很公平。可是要是如今你还想通过刺杀挽回败局,只是螳臂当车罢了。”
黄镛勃然大怒,高声说到:“郝经,你……你……我要杀你只要一句话!”
郝经冷笑到:“不用这么大声,贾似道早就用过这招了。我来宋国是为了两国的和平,却被无理扣押了十三年,这种昏庸朝廷有什么好救?”
黄镛霍地站起来,几步走到门口对外面高喊:“来人!”门外匆匆跑进来几个兵。一个头目见到黄镛气急败坏的样子,连忙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黄镛面色涨红,点了点头。
郝经平静地说:“黄侍郎,看来我猜对了。”黄镛知道自己中了激将法,脸色很不好看,心里暗暗后悔这次来见郝经。
经过这短短时间接触,李元已经感觉到郝经非常聪明,他被拘留在军营里十几年,意志还能如此坚强,心里不禁生出佩服之情。李元说到:“既然你猜到了,我也不妨告诉你。是的,我要去刺杀忽必烈。”
郝经摇摇头说:“没有用,天下统一是大势所趋,本来两国间有机会和平相处,让人民免受战争之苦,可是现在已经晚了。”
黄镛愤愤地说:“你说的和平,不过是想让大宋臣服于你国,这种和平不要也罢。”
李元说到:“既然两国已经开战,我们所有人,哪怕就像你这样的高官,也只不过是巨浪中的小舟。与其等着被巨浪吞没,还不如放手一搏。”
郝经看着李元,微微点点头,没有再说话。黄镛松了一口气,示意李元离开军营。
回城的路上,李元说到:“这郝经一定与杀手有关系,看他说话时脸上虽然没有什么表情,可是手上的动作却有些僵硬。”黄镛按捺住心里的高兴对李元说到:“嗯,观察得很仔细,确实是这样。不过你有些大意了,怎么能向他承认我们的计划呢?这种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
李元笑了笑,说:“就算我杀了忽必烈,还会有他的兄弟或者儿子继位。反而他身边的幕僚们才是我的目标,你也见识到郝经的厉害了。就拿宋国来说,皇帝死了可以换一个,可还是贾似道做宰相。”
黄镛一听,摇头说到:“这不一样,我大宋尊从儒家传统,哪里是那些狄夷能比。如果忽必烈死了,新人上了必定会撤换掉上批幕僚,这样对我们最有利。”
李元想了一下,接着把眼睛转到窗外,看着马车外的风景,不再出声。
①真州江苏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