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贵州提刑按察使纪弘光所说,此刻,播州的捷报正以八百里加急送往北京,首犯首级、叛逆文书、兵器等物证以及这些土官家里的银钱、珠宝、珍奇之物也经驿卒一站站送往京师。
而在播州,此刻杨家已经全家搬到海龙屯新府准备庆贺新年了,杨应龙二弟也从娄山关赶了回来,随着大哥全家搬到了山上。至于城中的宣慰司衙门,所毁伤房屋大体被清理完毕,待年后修理,由于前院受损并不大,宣慰司日常政务仍在此办理,不过由于快过年了,大部分人已经回了家,仅有少数人值守。
年前几天,杨可栋除了差人试验导火索加火药箱的简单“定时炸弹”,主要是到各处织布厂和水泥厂慰问,给厂里工人发放年货。
“每人大米一百斤,腊肉二斤,鲜肉四斤,南海咸鱼一条,盐巴五斤,棉布一匹,瓜子花生各五斤,排好队,排好队!”
杨可栋站在高台上,望着厂房空地上整齐排队领取年货的工人,心里顿时生出一种满足感,播州百姓是杨家基本盘,善待他们杨家才能稳固。
受前世学习教育影响,杨可栋对农民很是同情,来到这世上,他也决心尽己所能让这些勤劳的劳动人民过的尽量好一点,也立志让广大受封建思想束缚的妇女摆脱出来。
播州各个官营工场待遇不可谓不丰厚,一个城里壮劳力的薪酬,三餐管够管好,节日经常发小福利,工人小孩免费教识字算数,厂房还有免费住处,而每天仅仅工作四个时辰,对妇女来说甚至不耽误回家喂狗喂猪。杨可栋能给出如此优厚待遇,全凭科技带来的代差,如此优厚待遇杨家还有很大赚头,若是江南地区那种织场,开出这种待遇即便不破产,恐怕也要伤筋动骨。
其实,这次给工人发福利,所耗费成本并不高,棉布是自家产的,米是湖广廉价买的,猪一大部分是从重庆府收购的,咸鱼稍微麻烦一点,不过不算贵,至于盐,杨家一直暗地做私盐买卖,从四川盐井悄悄走私私盐,甚至播州还有几口小盐井,盐巴并非是太大问题,而瓜子花生,则是小物件了。
领物资的女工旁边大都站着丈夫或儿子,毕竟东西也不少,大多数人家还是推来了独轮车,用车搬运。
其实,杨可栋本来还想给众人发点糖,不过糖产自两广,在播州买的话这个需求量所花费银子太多,于是他便放弃了。
“吃糖也不急于这一会,先苦后甜嘛。待我殖民南洋,整个大明百姓都有便宜的糖吃。”杨可栋暗自畅想。
织造局各厂年假也即将开始,从除夕到初六,而愿意留下加班的人每人发三倍薪酬,还有更加好吃的食物,因此,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选择了加班。
而即便三倍薪酬,杨可栋仍然有赚头。
年间为何不停机器呢?为何要让人加班呢?杨可栋开始也在想,后来便释然了,因为利润,这大概是当了老板之后的天性吧。年间即便货物需求量并不大,但越来越大的生意让杨家的棉布始终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况且,按杨可栋计划,下一步就是打通江南市场了,更是需要大量囤货。
“产能不够,还是需要持续扩大产能啊。”杨可栋自言自语,“不过料想年后蒸汽机应该差不多很好用了,问题应该不大。”
辛苦大半年,女工们不但为家庭挣了不少银子,还不时能拿到一些小小的福利,连孩子都有人照顾,有人教识字,这些类似于小学堂的教育机构,孩子不管男女,只要是女工的儿女或孙子孙女都能免费参加,教的是识字算数,以及《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增广贤文》《洪武正韵》《声律启蒙》等一些基础性知识,任教的,都是外地请来的秀才,费用由织造局承担。
由此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至少数万个家庭,几万人口,腰包更鼓了,生活更好了,对杨家认可度更高了。各个织布厂总共上万名女工,连同她们的家人,无不对杨可栋感激涕零。
而由于妇女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奉献者,在不少家庭,丈夫对妻子日渐柔和体谅,因为很多夫妻不和睦的是家庭,其不和原因主要是没钱,俗话说“打穷仗”。农村人虽然没那么大文绉绉的情话,但无言的爱惜妻子还是会的,夫妻和睦,家庭便和睦,社会便更加有韧性。
杨可栋默默看着这些变化,心里倍感欣慰。
年前总是倍感忙碌,府上不时有一些下级官吏送来的贺岁礼,还有周边地区主官礼节性慰问,没办法,在礼仪之邦,尤其是古代,这些程序化的东西必不可少,杨应龙也必须回赠。包括对杨应龙恨得牙根痒痒的四川按察副使,重庆知府王士琦,每年过年也送不少东西。当然,还有杨应龙年轻在外结交的朋友,比如国子监读书时的伙伴,在京城认识的好友等。此外还有一些山寨头人,部落首领,这些距离较近的很多都亲自来访,不过这也算下属吧。杨应龙不得不在府上应付各路来宾,又需要给各个需要备礼的人准备礼物或回礼并附带着书信,杨可栋嫌烦,这些日子白天便一直在外面。
“看来,在官宦人家过年也有麻烦之处。”
杨朝栋则频频巡查慰问各个军营,毕竟播州兵是杨家立足的根本保证,过年了,劳军必不可少,让大多数士兵轮流回家休息也是必不可少,在这一年,播州军的每一个士兵都领到了一份更加丰厚的年货,因此所有人都倍感惊喜。
而杨朝栋一直忧心的边界危机,则迟迟没有发生,甚至有播州眼线传来消息,从永宁水西征来的土司兵都回驻地了,知道这个消息后,杨朝栋便放心了许多。
将播州所有军营巡视一遍后,杨朝栋便回了山上,和父亲应酬起各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