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平被撤职的消息对京城的很多人来说是振奋的,但朱棣又把方平留在了京城又让很多人担心,这人从不按章出牌,一出手就让其对手难以招架,怪异的气息在京城上空盘旋。
早朝上,方平混在文官队伍中一言不发,冷眼看着这群老古董商讨大事。
朱棣因为徐皇后转危为安心情好了不少,对百官的态度也收敛了点,询问着最近发生的大事。
礼部奏报,直隶及浙江诸郡军民子弟,私自削发为僧、赴京冒请度牒的就达一千八百余人,这事再次引发军户的问题。
武将集团默不发声,这里面的猫腻,他们是不可能捅破的。
朱棣大怒:“祖宗早有定制,民年四十以上才许出家为僧。今犯禁如此之多,是不知有朝廷之举,。”
顿了片刻接着道:“诸卿有什么好的建议拿出来说说?”
武将沉默,文官这边看了下方平没什么动作,自觉的出来提前开口。
“陛下,此事当按照祖制,让这些人重新回到军籍去。”
这是朱棣意料之中的事,这是换汤不换药,军户的本质没改变,日后还是会出各种问题。
挥手让礼部退下后,朱棣思虑了一阵,觉得军户不能在这么拖了,直接决定按照河南布政司的方式来处理这事。
一时间引起武将团体的反对,一个河南布政司已经不能再有油水捞了,现在如果直隶及浙江诸郡在这么搞下去,大家的利益都要受损。
朱棣毫不退让,强硬的态度让众臣都感到害怕。
就在两边争执的时候,不想多插言的方平走了出来。
“陛下,既然各说各有理,不如我们问问那些军户的想法。”
这下武将那边就待不住了,大呼有违礼制。
看着方平出手的朱棣,心里一下高兴起来,不顾他人的反对,让锦衣卫带了几个剃了头的军民子弟进来。
经过一番询问,事情的起因和河南布政司的差不多,都是卫所糜烂导致,气的朱棣直接大骂兵部。
兵部也无脸面对朱棣,只能默默承受,刚才还反对的武将这时就鸦雀无声了,事实摆在眼前也不容这些人抵赖。
方平看着这些腐败之人大声的说道:“各位都清楚的听到了这些军户子弟所说吧,这还是直隶及浙江诸郡就有如此逃藉之人,其他地方还不知道有多少?大明以后还有军士去战场吗?”
振聋发聩的声音响彻大殿,这些人心里都明白,只是装糊涂,但是今天这事是礼部起的头,又被方平挑明明显不能善了。
兵部尚书金忠也想息事宁人,说出了武将们的想法:“陛下,此事不能轻动,不然各地卫所有叛乱之嫌啊。”
这给了朱棣一个耳光,大明有太多的卫所,这要是一改底下这些人不翻天才怪。
方平可不由着这些人,卫所的军户只是常年驻扎,在永乐这里真正能打的除了九边的军户以外,就是朱棣手上的三大营,有这些人在还怕小小的卫所吗?
“陛下,这卫所制度要改了,若有人反叛,臣愿率兵平叛。”
大殿上的百官都不解的看着方平,这是不嫌事大啊,故意挑起内乱,一下子百官都弹劾方平。
朱棣压住了百官的声音,让方平解释其中的道理。
“陛下,卫所糜烂如此,等于形同虚设,陛下只要下旨改革,那么大多数的军户都是愿意的,即使有叛乱也只是小股的人数,裹挟的军户也不可能过多,只要臣率三大营去平乱那就很轻松了。”
“胡闹,方平你这是祸乱大明。”
金忠不服气的吼着方平。
“金尚书,这是民心所向,敢问几位军户,如果卫所改成河南布政司那样,你们可愿留下?”
几个被找来的军户连忙答应,河南布政司的改变他们也早有耳闻,现在只要朱棣开口他们立马就答应。
大殿上兵部和武将都没有反驳的理由,这些军户当着朱棣的面都这么说了,事情也找不到回转的余地。
趁此机会,朱棣就下旨全国卫所进行改制。
可是方平还加了一条,那就是军户以后直接从户部领兵饷,不再从上司哪里领军饷了,这直接就断了所有武勋贪污的主要来路。
让武勋集团对方平恨之入骨,可户部尚书夏原吉不同意了,户部没那么多人手根本不能照顾的了那么多军户,让方平自己解决。
方平给出的方案也很简单,那就是由锦衣卫代发,户部和督查院派人监督,三方一起进行发放军户的兵饷,次方案一出,督查院也不干了,自己就那么几百人,怎么可能有多余的去监督这里。
一时间搞的方平也不知道说才好,朱棣看着底下的人推诿这事,心情不高兴了。
“方平,这人手不够你说怎么解决?”
“陛下,这不是每年有那么多的生员吗?让他们去啊,这些人闲着也是闲着正好去磨砺一下。”
这下礼部和吏部又不干了,哪里有这么糟蹋读书人的。
各方都不想接着烫手的山芋,现在直接就开骂方平。
承受着各方谩骂的方平,毫不客气的吼道:“这些人是朝廷养着的,拿着朝廷给他们的膏火银不干事,难道想白吃白喝占朝廷的便宜吗?”
礼部和吏部一下就尴尬了,生员这些人都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正式进入官场,但是朝堂从这些人参加考试以后就在养着这些人,导致有些人没有多少实际的能力,也就只能纸上谈兵而已。
现在方平说明了就是要看他们自己的能力,让礼部和吏部都有些理亏,只好在祖制上找一些存在感。
朱棣这时候也是为难,本来一个小事只要轻松处理一下就好,现在被方平这么一搞,整个朝堂都有点乱了。
但还是相信方平的判断,朱棣只是把军户的事在朝堂上处理了一下,退朝后带着自己的内阁去了书房。
“方平,你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要这么做?”
现在的朱棣很想听方平的想法,至少方平做事不会无的放矢,是有很深的谋划的。
“陛下,这军户不改是不行了,你也看到了,今日能为了脱籍出家,明日就可以做其他的事。”
旁边的杨荣就不太同意方平的说法了。
“陛下,方平有点危言耸听,这是太祖立下的祖制不可擅改。”
这老头实在太迂腐了,朱棣都看的到你们就当睁眼瞎吗?抱歉我方平不允许。
“杨大人,若是日后卫所没有了军户,你去充当吗?”
“你..老夫不与你计较。”
说不过的杨荣只能如此发泄。
“好了,你们两个别在这里辩了,先说说这么多的意义是什么?”
“陛下,这么做可以一石三鸟。”
“哪三鸟?”
“第一就是安置好军户子弟的问题,第二就是收归兵权,第三就是清理闲人解决财政负担。”
方平这话说的莫名其妙,众人除了在沉思的姚广孝有点头绪以外,其他人都等着方平的解答。
“方平,这安置军户子弟朕明白,可这收归兵权又是怎么回事,还有第三条。”
这次问的是朱棣,他也不清楚方平这么做的意义。
“陛下,前边的军户我就不说了,卫辉府做的好好的,对于这兵权诸位有何看法?”
方平直接点点到了重点。
“现在不是有五军都督府吗?你这么做不是多此一举吗?”
朱棣也不赞同方平的做法。
“陛下,历朝历代以来都是兵粮给带兵将领,这才有了他们贪墨的机会,这也是一些有异心之人叛乱的保障,只要钱粮都不从他们手上过,即使叛乱了,他们也难以持久下去。”
话说的简单明了,对于靖难起兵的朱棣来说这就是一根扼在喉咙里的刺,方平这一招下去直接就掐断了不少人的幻想。
不管是贪墨还是叛乱,钱粮都是第一位的,现在按照方平所说的直接就截断了这些人的源头。
朱棣心里当然高兴,这样天下的兵权才真正在自己手里控制着的,没有钱粮你们就是乌合之众,到时候也不怕叛乱了。
“好,此计甚好,再说说下一条。”
这里的尚书和阁臣听到方平说的这绝户计心里一颤,以后武勋算是完了,这方平是堵死了一些人发财的道路。
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户部,只要钱粮在自己手中,那么那些军户就要听自己的,这方平反向的帮了户部一把。
“大明的生员良莠不齐,很多人都是读了一辈子书没做过一点实事,导致朝廷白养这些人,臣要的就是让这些人从底层做起,慢慢积累政绩升迁,不然过上个百年,生员可能比现在还要多好多倍,难道朝廷也白白的养着这些人吗?”
吏部尚书蹇以虽然平时不多说话,是朱棣的跟班,但也不表示他是个装饰品。
“这是朝廷优待这些生员,怎么能这么做呢?”
“蹇尚书,大明的官位这就这么多,除非多增加官位才能容纳下这么多生员,可是那样又会成为宋朝时候的冗官现象,我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去芜存菁,让有能力的人为朝廷做事,没能力的自己就回去该干什么干什么,这样也减轻了户部的负担。”
蹇以听了后有所思虑,这未必不是一个好办法,一举两得,还减少了生员在翰林院学习的时间。
一顿解释后,这里的众人对方平有了不同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