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存亡之秋

第十四章 诸葛瞻弹劾姜维

存亡之秋 学者凤鸟 5624 2024-07-06 15:40

  今日,黄皓、诸葛瞻、张天师三人密谈完毕后,诸葛瞻率先出宫,黄皓则稍晚送走张天师。

  在黄皓送张天师出宫的路上,遇见了正面走来的黄门侍郎陈寿,这让黄皓有些惊讶,于是立即道:“站住。”

  陈寿停下脚步,道:“黄常侍,有何吩咐?”

  黄皓道:“陈侍郎,你怎么在这?”

  陈寿道:“回黄常侍话,尚书令命我到少府传递文书,我刚完成公务。”

  黄皓道:“是乎?我此时正与张太卜研究宫中风水,你可明白?”

  陈寿道:“小官明白,小官什么都没看见,只是办完了公务。”

  黄皓道:“这就对了,走矣。”黄皓道后,陈寿于是离开。

  见陈寿走远,黄皓对张天师道:“这陈侍郎,应该不是姜维耳目。”

  张天师道:“诸黄门侍郎皆为尚书台之人,应该不听命于大将军。”

  黄皓道:“那就好,不过我听说陈寿与都护关系并不好,还听说他与秘书令郤正去北门送别姜维,不知这人是否靠得住。”

  张天师道:“若有怀疑,可找时间单独问话,一切便会了然。”

  黄皓点了点头,道:“有道理,走,我送你离开。”于是二人往宫门走去。

  在陈寿送完文书离开少府不久,尚书向充赶到少府,找到镡承,希望他能给与前线汉军一些帮助,然而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镡承直接拒绝,于是二人争论起来。

  向充道:“镡少府,以前你都愿意帮助汉军,为何这次不行。”

  镡承道:“向尚书,这里乃宫廷仓库,确实没有余粮与钱物支援前线。”

  向充道:“可陛下曾言,若前线困难或非常时期,可用少府之钱粮。”

  镡承道:“那好,还请向尚书拿出陛下旨令,若是没有,下官无法提供任何帮助。”

  向充道:“什么?这不是你真心,一定是诸葛都护让你这么做。”

  镡承摇头道:“无可奉告!”

  向充道:“内斗乃魔鬼也,国家早晚必败坏在你等手里!”向充道后挥袖而去。

  诸葛瞻走进尚书台,他未直接找众僚商议,而是先坐下,沉着良久,即挥笔写下,罢免姜维表:‘自汉相尽瘁,蒋费后已,姜维执军,已历十年。臣录尚书,日夜忙碌,政务难施,痛心沥血。维累年出师,好战无功,国家疲弊,百姓憔悴。

  今年北伐,耗费兵马钱粮无数,寸功未力之际,再求挥霍国力,目的只为贪图兵权,以公谋私。今贼众而国弱,伐罪之事,任重道远。不在一时,自寻恶果。及时匡矫,免遭祸败。唯诺放纵,危急大业。

  臣表请陛下,夺维兵权,削凉州刺史,改益州刺史,召回成都,以右将军阎宇取而代之。愿陛下察纳忠谏,臣万般感激。’

  写毕,诸葛瞻招呼尚书台众臣阅之,并要求联名表奏。

  于是辅国大将军董厥,尚书令樊建,尚书仆射张绍,大尚书卫继,尚书张遵、文立、程琼、刘武、尚书郎黄崇、费恭、李虎,尚书左选郎邓良等人先后阅读此表。

  阅后,董厥与樊建面面相觑,未先发表意见。

  见况,还是张绍率先道:“都护,早该如此了,我看可行。”

  张遵道:“事已至此,仁义尽致,罢免姜维,合乎公理。”

  黄崇道:“这表字意准确,将诸公之忧,诸公之想,给予表达,陛下阅览,必有所行动。”

  费恭道:“联名上表,我费恭一定支持。”

  邓良道:“蜀中同僚,还有疑虑否?”

  见诸葛瞻态度严厉,又见多人表达支持,事已至此,只能追随,于是蜀人卫继、文立、程琼皆表示支持。

  董厥、樊建等人皆参与‘站队’。

  这时向充才返回尚书台,也要求阅表。

  阅后,向充大为惊讶,又见众人支持,于是无奈离去。

  向充走后,黄崇又建议邀请蜀中元老,如谯周、张翼等人加入联名,得到诸葛瞻认可,于是派人陆续请来。

  忙碌半日,诸葛瞻说服众蜀中元老加入其中,达成目的。

  联名表文修正为:‘自汉相尽瘁,蒋费后已,姜维执军,已历十年。臣录尚书,日夜忙碌,政务难施,痛心沥血。维累年出师,好战无功,国家疲弊,百姓憔悴。

  今年北伐,耗费兵马钱粮无数,寸功未力之际,再求挥霍国力,目的只为贪图兵权,以公谋私。

  今贼众而国弱,伐罪之事,任重道远。不在一时,自寻恶果。及时匡矫,免遭祸败。唯诺放纵,危急大业。

  辄与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南乡侯臣董厥、尚书令录尚书事臣樊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都亭侯臣张翼、右车骑将军领并州刺史中乡侯臣廖化、镇军大将军领兖州刺史关内侯臣宗预,尚书仆射西乡侯臣张绍、尚书臣卫继、尚书臣张遵、尚书臣文立、尚书臣程琼、尚书臣刘武、尚书郎臣黄崇、尚书郎臣费恭、尚书郎臣李虎,尚书左选郎阳武亭侯臣邓良、太常臣张峻、益州别驾臣汝超、少府臣镡承、光禄大夫臣谯周等议,辄解维任,削凉州刺史,改益州刺史,召回成都,以右将军阎宇取而代之。愿陛下察纳忠谏,臣万般感激。’

  于是在季汉景耀五年(公元262年)九月,当季汉大将军姜维在侯和、洮阳一线对峙魏将邓艾,邓忠,因感到兵力与粮草不足,请求国内支援时,季汉行都护卫将军录尚书事诸葛瞻发动群臣,上表皇帝,要求罢免姜维兵权。

  得知诸葛瞻等人行为后,尚书向充急忙联系御史中丞向条、步兵校尉习隆,商议对策。

  向条,字文豹,荆州襄阳宜城人。景耀年间担任御史中丞,与向充是从兄弟关系。

  于是今夜,三人坐于一堂。

  习隆道:“以阎宇代替大将军之职,一定是宦官黄皓之主意。看来黄皓是要报复大将军,所以请都护出面联络百官。”

  向条道:“明日都护便将上表陛下,罢免大将军。大将军若不防备,或将遭遇不测。”

  向充道:“事态紧急,需马上给大将军写信。”

  于是向充写信,写好后交于向条、习隆过目,二人认为可行,于是向充命人火速送往前线。

  信使走后,向充道:“关于明日之事,陛下会如何看待?”

  向条道:“凶多吉少。到时宦官黄皓也将劝说陛下,而大将军在朝中势单力薄,根本不是对手。”

  习隆道:“那就只能凭圣上裁决。”

  向充道:“内讧到头,一片疮痍,没有胜者,尽是输家。”

  话说到这里,三人皆感叹不已,对于明日将要发生的事,感到悲观。

  第二日,上朝。

  今日宫廷之气氛格外特别,似乎比昨日严峻了不止十倍。

  皇帝刘禅刚询问是否军事援助前线一事,诸葛瞻即上表,黄皓亲手交于刘禅。

  刘禅拿到表文,品了许久,忽然间笑了,抬头将表文还给黄皓,对着下面众臣道:“说说是怎么回事,这算是弹劾否?”

  诸葛瞻当仁不让,出列道:“陛下,这是臣与同僚商议之后所决定,还望陛下察纳。”

  刘禅道:“察纳?汝可知自己在做什么?”

  诸葛瞻道:“臣自然知道,臣认为臣这么做不辜负于百姓,不辜负于国家,更不辜负于陛下。”

  刘禅严厉道:“有趣,汝是不是觉得如今自己羽翼丰满,便可为所欲为?汝让吾废大将军,是不是自己想当大将军?”

  见皇帝如此反应,这让诸葛瞻内心有些慌乱,于是跪下道:“臣不敢,臣推荐由右将军阎宇接替姜维之职务。”

  刘禅道:“阎宇?他还在白帝城!他十几年不在中央任职,汝却叫他突然回来接替姜维,汝到底有何居心?难道吾不知如今诸葛思远控制尚书台,整个国家还有谁之权力比汝大,竟敢发动百官,逼宫主上,汝这是什么行为,又是谁为汝出谋划策!”

  见皇帝发火,诸葛瞻遭到批评,黄皓赶紧道:“陛下,勿要生气,都护可能是不善表达,并没有其他用意。”

  刘禅看了一眼黄皓,道:“卿就别参合,这事没有卿想得那么简单。”刘禅道后又看着诸葛瞻,道:“吾告诉汝,国家所有官吏任免都由吾来决定,还轮不到汝。”刘禅又站起来,看着百官,道:“大将军是国家栋梁,多少年来励志北伐,在前线立了多少功勋,难道诸位都视而不见?大将军已是六旬老人,难道诸位还不放过,而与这后辈胡闹。若还有人支持罢免,吾就先罢谁之官,把他流放汶山,耕养自给!”话说到这里,刘禅拂袖而去。

  见皇帝如此表态,百官皆震惊不已,有些人摇头,有些人唉声叹气,有些人小声私语,而诸葛瞻则长跪于地,精神颓丧,似乎已经崩溃。

  黄皓走到诸葛瞻身前,道:“诸葛都护,都护,请起来,陛下已走远矣。”而诸葛瞻依旧跪地不动,黄皓无奈便走了。

  太子刘璿走了过来,道:“都护,妹夫,你太急,真太急也,这事怎么也该先向我说一声,咳!”刘璿道后,也离开了。

  董厥见况,道:“没想到陛下反应如此之大,我等算不算好心没办好事邪?诸位可退朝。”

  樊建道:“都退矣,就让大将军继续在前线过关斩将,为国立功。”于是在董厥、樊建的多次劝导下,百官陆续离开。

  到了最后,就只剩下少数人未走,而诸葛瞻还是不动。

  张绍看着身后空荡的大殿,走到诸葛瞻身前,道:“都护,可以起来,百官皆已走。”

  张遵道:“来,把都护拉起来。”

  于是张遵、黄崇一起把诸葛瞻拉了起来。

  见他面色苍白,张绍道:“都护,陛下这种态度,我等也是万万没想到,看来此事当从长计议。或者等姜维打败仗之后,再提议。”

  张遵道:“今日至此,无法挽回,只能离开。”

  黄崇、费恭也不断劝导,诸葛瞻总算愿意离开,缓缓走出殿门。

  另一方面,诸葛瞻在朝堂之上,率百官弹劾姜维之事使皇帝刘禅情绪波动很大,于是他把黄皓、太子刘璿、秘书令郤正叫到内殿问话。

  刘禅目视黄皓,道:“今日之事,汝可有参与?”

  黄皓紧张,赶紧下跪道:“陛下,老仆没有,这表文上没有老仆之名,再说老仆是宫廷内侍,根本不配参与这种事!”

  刘禅道:“那你起来。”

  黄皓起身后,刘禅道:“太子与秘书令也是朝会上才知此事对否?”

  刘璿、郤正连忙如是表示。

  刘禅叹了口气,道:“诸葛思远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将军是吾所任命,也属于他之上级,他有什么不满敢以下犯上,到底是谁给他胆子,难道连吾这个皇帝,他都可以不于在眼里乎!”

  黄皓道:“陛下,都护不是这个意思,他只是一时糊涂,还请陛下别再生气,气坏身子便麻烦矣。”

  刘禅道:“太子,汝认为应该如何处置此事?”

  刘璿想了想,道:“父皇,臣儿认为,就如黄常侍所言,诸葛思远之行为有些欠妥,但初衷并非完全错误,还望陛下念其父辈之功劳,不再追究思远之过失。”

  刘禅道:“汝还替他说话,今日他表罢姜维,明日就是阎宇,再后就是汝也。他要做大将军还是丞相,还是想称公称王加九锡,他有何功劳,除民间威望与吾赏赐他之职位,他还有何!”刘璿被批的哑口无言,低下头来。

  刘禅看着郤正,道:“郤爱卿,好像还有几个臣子并未参与其中,没记错当有尚书向充、御史中丞向条,步兵校尉习隆是乎?”

  郤正道:“正是,这三位臣子并未参与。”

  刘禅道:“汝去传吾令,把这三位爱卿请到内殿,吾要与之谈话。”郤正于是遵令行事。

  没多久,向充、向条与习隆赶到刘禅身前,礼拜之。

  刘禅对着三人道:“今日诸葛思远表文上没有三位爱卿之名,吾深感欣慰,所以请汝三人前来问话。”

  向充三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接话。刘禅又道:“不用紧张,吾是想听听汝三人之意见,今日发生此事,当如何惩办诸葛思远。”

  一听要惩办诸葛瞻,三人即跪下,道:“臣等不知。”

  刘禅扶起三人,道:“吾说过不用紧张,直说无妨,向尚书先说。”

  向充思索片刻,道:“陛下,臣认为都护年轻,需要成长,还是不处置为好。”

  刘禅道:“那不行,不然他以为自己可以恣意妄行,随心所欲。御史中丞。”

  向条道:“陛下一定要惩办,不如罚一月食禄,或让他在家冷静数日。”

  刘禅道:“如此轻乎?习校尉。”

  习隆道:“陛下,臣认为,与其惩罚诸葛思远,不如先安抚大将军。因今日之事,大将军很快便会知道,知道后大将军便很为难,那么前线大军或将陷入困境。”

  刘禅气愤道:“败吾家者,思远也!”于是看着郤正接着道:“郤爱卿,马上草拟文书,安抚大将军,告诉大将军,吾同意与支持他之一切军事行动。”

  郤正道:“遵命,臣马上去办。”

  郤正离开后,刘禅看着三人道:“向尚书、向御史、习校尉,汝三人要坚持自己主张,以后也不与诸葛思远来往。汝等有所不知,丞相在时,常说他不成器,只是我念其父辈劳苦,才给与官职。丞相与吾看人一向很准,他终成不了大器。”

  向充、向条、习隆皆道:“臣遵命!”

  这时刘禅已操劳过度,有些累了,于是让三人退下。

  三人走后,刘禅对刘璿道:“太子,今日之事,汝看在眼里,可从中学到很多知识,以下犯上,这是绝对禁止之事,若坏了规矩,国家便将失控。”

  刘璿道:“臣儿铭记于心。”

  于是刘禅让刘璿也退下。

  刘禅深感疲惫,便让黄皓扶自己回寝室休息。

  今日,诸葛瞻上表弹劾姜维一事,最终以完败告终。那么之后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姜伯约退走沓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