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季汉朝堂。
当收到前线军情,皇帝刘禅颇为满意,于是对群臣道:“诸位爱卿,大将军在前线连续奏凯,从祁山打到洮阳,在上百里战线上攻克魏贼营寨数十座,今已把魏将邓忠包围于洮阳,看来破城斩将之日,指日可待也。”
见皇帝高兴,黄皓附和道:“此乃陛下圣明,用人得当,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刘禅道:“奉承话就先别说,诸位爱卿以为如何邪?”
皇帝虽发问,一时却无人主动说来,这让皇帝脸上之笑容逐渐消散。
见皇帝面容已变,董厥出列道:“陛下,大将军在前线取得胜利值得称赞。只是文书上还说,大将军感慨兵力不足,希望陛下发兵支援及增加粮草。”
刘禅道:“是矣,毕竟大将军想要彻底击败邓艾,需要增援,也属常情。那么朝廷是否应该立刻给予支援?”
樊建出列,道:“陛下,大将军北伐军人数不下四万,春季离开成都时又带走粮食千万斤,可刚到九月就感到兵粮不足,这让朝廷很为难。”
诸葛瞻出列,道:“陛下,北伐军从祁山打到洮阳,战线延绵百里,所以感到兵力不足。如今与邓艾、邓忠在侯和、洮阳相遇,如此看来,战机或失。适可而止,见好就收,方显大智慧。”
见尚书台三位臣子皆不太愿意给予支援,这让刘禅感到不爽。或许此时刘禅觉得尚书台已经完全被诸葛瞻控制,而诸葛瞻与姜维之间的关系又很难协调,这让他颇为失意,叹气一阵,勉强道:“这么看来,诸位是不想支持大将军也。”
诸葛瞻道:“朝廷确实没能力支援更多。陛下可问张、廖、宗三位老将军,是否愿意亲自率兵前去支援。”
刘禅看着张翼、廖化、宗预,三人皆低头沉默。刘禅又看着樊建,道:“尚书令,国库应该还有上千万斤粮否?”
樊建道:“陛下,国内百姓,君臣官吏皆需食粮,哪里还能支援战争。若掏空国库,那么国内君民又该如何生存?”
董厥道:“陛下,确实难以支援。就是再支援一次,大将军最多明年也要回来,总不能一直指望国内千里县粮。若他能再打一次胜仗,就地解决粮草,才为上策。”
二人这么说,刘禅看着黄皓,黄皓道:“陛下,既然尚书台是这个意思,不如延期再议?”
刘禅见此事已无法再商议下去,勉强道:“也好,此事再做考虑,之后再议。”
于是季汉朝堂之上,君臣对于是否给予支援姜维北伐一事,难以决定,只是单纯的肯定了姜维的军事进展。
退朝后,尚书台。
尚书向充找到尚书令樊建理论,道:“尚书令,明明成都还有上万士兵,为何不发兵,若不发兵,前线兵力不足便很难取得更大战果。再说粮草,国库存粮超过千万斤,你是知道,可为何又不能运往前线?”
见他气愤模样,樊建笑着道:“向老弟,缓缓气,别激动,你我坐下说来。”于是樊建让他坐下,二人皆坐后,樊建接着道:“成都是有上万后备,亦有千万斤粮食,可是就算今日全送上去,怕也不够。毕竟这战争,太耗国力,我国是小国,小打还行,大打总是无法支撑。你想昔日丞相用兵入神,亦因粮草问题屡次撤兵,后来无奈选择屯田。难道姜维比丞相用兵更强,今日国情又优于昔日?这个道理很简单,你可以细品。”
向充站起身来,道:“什么!那你之意是,只能自我示弱,而等大将军失败归来,而不愿再全力讨贼。”向充看着左右,又道:“都护何在!都护为何此时不在尚书台。”
樊建道:“向老弟,都护在宫中,在太子宫或是后宫。”
向充道:“今日军情尚未解决,都护贵为尚书台重臣,怎能藏于深宫而毫无作为,我便去找他。”
樊建道:“咳,你找他亦没用。我直接告诉你,我之态度便是都护指令,都护不允许尚书台再给大将军运去一兵一粮。”
向充摊开双手难以相信道:“都护为何要这么做,两国正值交战,难道都护还想内斗?这是政治陷害!这种内斗会是个什么结果,只会让这个国家失去希望,这难道不是国之悲哀!对于都护之行为,我向充真是感到无耻至极!”话到这里,向充挥手把案几上的笔墨文书宣泄一地,愤懑而去。
见向充这般行为,董厥走到樊建身前,道:“都护真要与大将军斗争到底否?”
樊建道:“请问不是此时,更待何时?”
董厥道:“都护究竟在哪里,太子宫还是后宫?”
樊建道:“我估计,或许皆不是,应该是在黄皓那里。”
董厥惊讶,道:“什么?若是如此,快要变天矣。”
樊、董二人看着一地狼藉,预感诸葛瞻就要对姜维下手,而且是重手。此时姜维正在北伐,正是需要全国支援之际,诸葛瞻却开展政治内斗,或许真是一种可悲之事,难道这个国家真的没希望了吗?而诸葛瞻和黄皓真在一起吗?
当姜维与邓艾、邓忠在侯和、洮阳对峙之时,除正面战场,谍战战场逐渐活跃起来。
邓艾长期动用大量金钱拉拢与收买反对姜维与反对北伐的人。使其诋毁、重伤姜维,从而削弱汉国军事力量,造成汉国国内之动荡不安。
而其中一人,便是太卜张天师,张天师是一名善于游说,身份非常特殊之人。邓艾花费重金将其收买。
而此时汉军在前线取得胜利,形势对魏国越发不利,邓艾即启用张天师,要求游说季汉身居高位持政者诋毁姜维。因为与中常侍黄皓的良好关系,于是张天师入宫,直接求见黄皓。
一间隐秘的阁楼中。张天师与黄皓,便坐在那里。
张天师道:“青羊肆得到修缮,全赖黄常侍关照,这点薄礼,还望不嫌。”于是张天师命人将木箱放于堂中,打开箱盖,里面全是财宝,黄皓瞬间乐了,道:“天师,这也太多也。”
张天师道:“不多不多,非常应该。”黄皓于是吩咐小宦官将木箱抬走,禁闭房门,二人继续交流。
黄皓道:“今日天师找我,或许不仅也此事。”
张天师道:“贫道确实有一事要告之黄常侍。”
黄皓道:“请天师明示。”
张天师道:“道家弟子,遍布天下,北国自然也不少。我在北国之弟子传来消息,大将军姜维在前线打出胜仗,邓艾形势岌岌可危,黄常侍是否了解此事。”
黄皓道:“这些日子传到成都之军情从未断过,自然知道,那这能说明什么?”
张天师道:“大将军在前线不断胜利,预示着黄常侍,甚至诸葛都护在国内之地位将越发微妙。”
黄皓一听,立即重视起来,道:“此话怎讲?”
张天师饮口茶后,道:“难道黄常侍忘了,姜维在北伐之前,从汉中返回成都,要求圣上杀你,圣上为你求情,你才得以解脱。若大将军在前线再立新功,拿下邓艾父子,到那时回到成都,陛下定会重赏,不仅是重赏,更要加封三公、丞相之职。若是如此,姜维再提杀人一事,那陛下就再难为你求情矣。”
黄皓一听,心头一紧,冷汗直流,抖动右手,拿起绢布擦汗,缓了片刻才道:“你接着说。”
张天师道:“那时姜维若执意杀你,你让陛下如何保你。不仅要你人头落地,你下属之大小宦官,命运皆会类同。这样之结局,难道黄常侍从未担忧否?”
黄皓感慨道:“若是如此,如之奈何!还望张天师教我保命之计也!”黄皓说着即扑通跪下。
张天师见况,赶紧将其扶起,黄皓坐好后,张天师道:“想要保命,其实不难。但是,需要麻烦你请一个人来,我才能教授。”
黄皓道:“天师让我请谁?”
张天师道:“诸葛都护。”
黄皓眉头一皱,道:“我与都护有一定来往,这事不难。要不这样,明日退朝,我先安排陛下休息,之后你我与都护三人再聚于此,天师以为如何?”
张天师道:“好,就按黄常侍所言。”
便是今日。
退朝安顿好皇帝休息后,黄皓请诸葛瞻来到这间阁楼,与张天师见面。
此时尚书台,尚书向充正与尚书令樊建讨要说法。
而在宫中一隐秘楼阁中,黄、诸葛、张三人的交谈很快进入主题。
诸葛瞻道:“大将军若得到上万援兵与粮草支援,很可能围歼洮阳城中之魏军邓忠。之后再围困邓艾。邓艾虽人数众多,但侯和城小,粮草支撑不了太久。而大将军只需让一部分军队挡住外围援军,便可把邓艾困死于侯和。邓艾外无援军,内无粮草,士气低下,姜维必一战取胜。倒时手持邓艾、邓忠父子首级,震动凉州,姜维将立下不世之功,成就超过家父,威望达到极点。陛下得知后,便会派人到姜维驻地,将丞相相印交于姜维。”
张天师道:“都护分析得很有道理,所以无论如何不能再支持姜维。不仅不支持姜维,还要反对姜维,让姜维早点归国。”
黄皓道:“以大将军之地位,若让其退兵,只能是陛下降旨。”
诸葛瞻道:“这个太难,就是我亲自上表,陛下亦不会同意。”
张天师道:“我有一计,能使姜维退兵归来。”
诸葛瞻惊讶道:“天师请讲。”
张天师道:“诸葛都护可连同百官,上表弹劾姜维,陛下无奈,便会降旨命姜维退兵。”
黄皓点头道:“都护,我看可行。群臣意下,陛下不得不如此也。”
听到这里,诸葛瞻犹豫了,因为弹劾并非小事,他从未这么想过,而且干这种事,会有什么后果。
见诸葛瞻犹豫,张天师道:“都护,请勿犹豫。若晚矣,等姜维胜利归来,你与黄常侍皆为政敌,必被肃清。你诸葛家世代汉室忠臣,若到你这里被恶人重伤,岂不是败坏了你诸葛家之名誉,你亦会成为家门之罪人,且永无翻身之日。”
黄皓也劝道:“都护,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还请都护早做决断。老仆与宫中上百内侍之性命,就全靠都护也。若都护不愿保全老仆,那你与麾下部曲总应考虑,不然到时或有上千人被姜维除去。”
张天师再道:“曹魏高平陵之变,司马懿杀曹氏家族,同时被杀者有五千多人,也就是十几年前发生之事。”
黄皓接着道:“难道都护欲学夏侯霸,投奔他国而换取更高职位?可是丞相堂兄,你叔父诸葛诞已被诛灭三族,你吴国堂兄诸葛恪也被满门抄斩,他国这般对待诸葛家族,你还去得了?”
张天师、黄皓反复劝说诸葛瞻尽早行动,这让诸葛瞻感受到情况已非常严重。
于是诸葛瞻终于下定决心,拍案道:“若不制衡姜维我永无翻身之日,如今百官皆心向于我,不如拼也,我决定,弹劾姜维!”
黄皓大喜,道:“好!到时我全力支持都护,劝说陛下。”
张天师乐道:“那贫道提前恭喜都护,一统军政。”
于是张天师、黄皓起身向诸葛瞻行贺礼。
当黄、诸葛、张三人在密阁中完毕商议后,诸葛瞻率先离开,黄皓稍晚送张天师出宫。
当姜维在前线取得军事进展,包围洮阳邓忠、对峙侯和邓艾之际,成都朝堂反对北伐的声音占据主导。而魏将邓艾使用离间计得手,使季汉行都护卫将军诸葛瞻决定联合群臣,上表弹劾姜维,欲一举将其拿下。那么诸葛瞻等人能否成功,在前线的姜维又将何去何从,之后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诸葛瞻弹劾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