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灭,四海一统,全国地域东至大海和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门朝北开的地区,北据黄河为屏障,顺着阴山直至辽东。秦王政在廷议上炫耀说:“我凭着这个渺小之身,兴兵诛讨暴乱,靠的是祖宗的神灵,六国国王都依他们的罪过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天下安定了。现在如果不更改名号,就无法显扬我的功业,传给后代。请商议名号。”
群臣经过研讨会议,王绾、冯劫、李斯等上奏说:“我们恭谨地跟博士们商议:上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尊贵。我们这些臣子冒死罪献上尊号,王称为‘泰皇’,发教令称为‘制书’,下命令称为‘诏书’,天子自称为‘朕’。”
秦始皇的博士,都是博学饱闻之士,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将天下饱学之士集中到咸阳,授以博士官职,以备咨询,其职能是:“一曰通古今;二曰辩然否;三曰典教职。”地位相当高,秩比六百石粟米,折合现在价格年薪大约二十万。秦始皇设置的博士官多达七十人,这里面涵盖了诸子百家各派人物,尤其以黄老之学的道家居多,其次是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等各派。
秦王政想起当年韩非的文章有”超过五帝赶上三王“之辞,自认为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就说:“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帝’的位号,称为‘皇帝’,其它就按你们议论的办。”又下令说:“我听说上古有号而没有谥,中古死后根据生前品行事迹给个谥号。这样做,就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主了。从今以后,废除谥法,我就叫做始皇帝,后代就从我这儿开始,称二世、三世直到万世,永远相传,没有穷尽。”
从此,秦王政称秦始皇。
秦始皇根据”五德终始“的嬗递次序进行推演,认为周朝得到了火德,秦朝代替周朝的火德,遵循五行相胜的法则现在应是水德的开端。于是改变一年的首月,衣服、旄旌、节旗都祟尚黑色。
尊号之事敲定后,王绾进言说:“诸侯刚刚被打败,燕国、齐国、楚国地处偏远,不给他们设王,就无法镇抚那里。请封立各位皇子为王,希望皇上恩准。”秦始皇把这个建议下交给群臣商议,群臣都认为这样做有利。李斯却别有不同地说:“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和同姓亲属很多,可是他们的后代逐渐疏远了,互相攻击,就像仇人一样,诸侯之间彼此征战,周天子也无法阻止。现在天下靠您的神灵之威获得统一,都划分成了郡县,对于皇子功臣,用公家的赋税重重赏赐就可以了,这样就才容易控制,设置诸侯没有好处。”
秦始皇说:“以前,天下人都苦于连年战争无止无休,就是因为有那些诸侯王。现在我依仗祖宗的神灵,天下刚刚安定,如果又设立诸侯国,这等于是又埋下战争隐患,李斯说得对。”
于是,秦始皇把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以下设县,并统一完善了地方管理机构:郡设郡守,领有尉、监等属官;县万户以上者设令,万户以下者设长,领有县丞、县尉等属员;县以下设乡,由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诉讼和赋税、游徼掌治安;乡下设里,是最基层行政单位,由里正统管;里中编什伍户籍组织,以便支派差役,收纳赋税,并互相监督告奸,一人犯罪,邻里连坐。在此系列之外,还设置有掌管治安、捕盗及文书传递、人员物资输送接待事宜的机构,叫亭,设亭长。县令、长及其以上称官员,以下称吏员。
构建了地方管理体制后,秦始皇又进一步完善中央政权机构。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是百官之首,掌政事;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百官。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有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掌京畿警卫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货的治粟内史,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皇室内廷事物的少府,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皇室宗族事物的宗正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皇帝作裁决。此外就是供咨询并参讨论朝廷事项的七十位博士职务。三主官称“三公”,诸事务官称“九卿”,合称“三公九卿”。
于是,一个以皇帝为核心集中统一管理的帝国就此诞生,秦始皇奠定了中国其后数千年的政治体制格局,后世“百代皆行秦政法”。
帝国体制构建完毕,秦始皇下令收集天下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熔铸成钟鐻并铸造了十二个铜人,严禁民间私藏武器,违者杀无赦,这样就可以永保天下太平了。接着,秦始皇下诏统一法律制度和度量衡等标准,规定车子两轮距离相同,书写采用统一的文字,这就是“车同轨,书同文”。接着又将列国五花八门的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的铜钱秦铢。
就此,秦始皇把“诸夏”真正统一为中华民族:说同样的话,写同样的文字,生产生活各项活动都统一在同一的标准之下。若非秦朝传承过短,仅二世而亡,中华民族便不会称为汉族,而应称为秦族。
一切就绪,秦始皇开始把精力转到彰显个人辉煌上,征发大量役徒,大造宫殿。之前秦国各王的陵庙和章台、上林苑都在渭水南岸,秦始皇又在北岸模仿各诸侯国的王宫建造一系列宫殿,雍门以东至达泾水、渭水汇流地区,宫殿室宇、空中栈道和缭绕回旋的阁道连续不断,并将从各诸侯国掳掠来的美女、钟鼓器物安置其中。这项工程十分浩大,所征发的役徒数十万计。所谓役徒,就是按一定期限义务服务,只管吃饭,白白劳动而没有工钱。
工程开启后,秦始皇打算巡行天下,看一看他一统治下的江山是个什么样子,并宣扬千秋始皇的浩大恩德,考察百官执政状况。为了辇车銮驾出行方便,秦始皇再次下令大举征发役徒,在全国各地修建驰道。这个驰道,好比如今的高速公路。驰道的修建固然是秦始皇为了巡行而起,然而也把整个中国完整沟通起来,极大便利了全国的交通。
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秦始皇首次出巡,首先就近巡视陇西、北地,穿过鸡头山,路经回中,在渭水南面建造了信宫,不久又把信宫改名叫极庙,以象征处于天极的北极星。从极庙开通道路直达骊山,又修建了甘泉前殿。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嬴政第二次出巡,他要看一看所征灭的六国的郡县。秦始皇一路东行到泰山,登上玉皇顶,筑祭坛,效仿黄帝祭天,然后刻立石碑,镌碑文:
“皇帝登基即位,创立昌明法度,臣下端正谨慎。二十六年(公元前222)天下归于一统,四方无不归顺,亲自巡视远方,登临泰山,一览极尽。随臣思念伟绩,推溯事业本源,敬赞功德无限:治世之道实施,诸种产业得宜,一切法则大振,大义清明美善,传于后代子孙,永世承继不变。皇帝圣明通达,既已平定天下,毫不懈怠国政,每日早起晚睡,建设长远利益,专心教化兴盛,训民皆以常道,远近通达平治,圣意人人尊奉,贵贱清楚分明,男女依礼有别,供职个个虔敬,光明通照内外,处处清净安泰,后世永续德政。教化所及无穷,定要遵从遗诏。”
虽然是歌功颂德之词,但确实道出了秦始皇的丰功伟业:统一六国,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烽烟战乱,使得天下百姓得到安宁,“诸种产业得宜,一切法则大振”,这是功盖千秋造福万世的大功。
但是,人民安居不假,可是刚刚结束战乱,未经休养生息就开启诸多浩大工程,数十万计征发役徒,人民未必乐业,其实苦不堪言。老子为什么讲治大国应当如烹小鲜,秦始皇的所作所为,正是老子的担忧所在。
泰山祭祀后,秦始皇继续东行,沿渤海岸经黄具、腄县,登上成山头。成山头三面环海,一面接陆,是中国大地的最东端点,称为”天尽头“,是最早看到海上日出的高角,传说中日神居住的地方。接着,又前往登上之罘山顶峰。之罘山位于烟台北部海面,其实是个海岛,但有连岛沙坝与大陆相连,是个陆连岛。芝罘岛的阳坡,树木苍翠欲滴,风景如画;背面怪石嶙峋,崖壁陡峭。芝罘岛是祭祀古齐地的八神之一阳主之地,阳主又称梁王,齐国人历代奉祀。
下之罘山后,秦始皇转向南行,至琅邪(今青岛)。琅邪又名琅玕,是传说中的一种仙树,其果实似玉珠,这里因盛产玉珠而得名。秦始皇命迁来百姓三万户到琅邪修筑琅邪台,其后在此居住,免除他们十二年的赋税徭役。秦始皇在此立石刻字,歌颂秦帝国功德。碑文云:
“......端正一切法度,整治万物纲纪。彰明人事之宜,提倡子孝父慈。......实行重农抑商,为使百姓富裕。......统一器物度量,统一书写文字。日月照耀之处,车船所到之地,无不遵奉王命,人人得志满意。......除疑惑定法律,无人不守法纪。地方长官分职,各级官署治理,举措必求得当,无不公平整齐。......劳役不误农时,百业繁荣富足。黎民安居乐业,不再用兵动武。六亲终得相保,盗寇从此尽除。欢欣接受教化,法规都能记住。天地四方之内,尽是皇帝之土。西边越过沙漠,南边到达北户。东边到达东海,北边越过大夏。人迹所到之处,无不称臣归服。功高盖过五帝,恩泽遍及马牛。无人不受其德,家家安宁和睦。”
立石刻辞结束,有琅邪术士徐福上书给秦始皇说,海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住在那里,请求秦始皇给予三千童男童女,由他统带去寻找三座神山以及山上的仙人。一统中国后的秦始皇,正在梦想如何能长命百岁,永生享受这无比的尊荣,于是便下令征召挑选了童男童女三千,交与徐福到海中寻找仙人。这一下子就造成三千个家庭儿女离散,痛苦不堪。人世间哪里有什么仙山,徐福就此一去不返,传说最终到了日本,如今在韩国最南端的济州岛上,遗留有岛民世代祭奉的徐福登临处,日本有诸多列岛也自认为是徐福的后代。
打发徐福启程出航后,秦始皇车驾返京。
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嬴政第三次出巡,东行至阳武博狼沙,遭到韩国贵胄后裔张良所雇请的大力士以铁锥袭击,由于秦始皇早有防范,出行带了三辆车,都是一个样子的“金银辇车”,大力士不知道秦始皇坐在哪辆车上,铁锥击中了并非秦始皇乘坐的车,将车盖击碎,秦始皇逃得一劫,但是受到很大惊吓,于是中途返京,并通令全国大肆搜查十天,却没有抓获。
秦始皇受到惊吓后,次一年没有出巡。
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十二月,咸阳盛传一首民谣,说:“帝若学仙腊嘉平”,秦始皇遂萌求仙之志,于是把腊月改名为“嘉平”,赐给都城每个里六石米、二只羊。秦始皇每每便装出行,由四个武士陪伴,寻访仙踪,有次晚上在兰池遇见了强盗,武士们打死了强盗,于是在关中大规模搜查了二十天,捕捉强盗余党,无果。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嬴政第四次出巡,沿渤海到达秦皇岛碣石山,镌刻石碑,为后世垂示规范。
在秦皇岛,秦始皇派燕地术士卢生去访求传说中的北海仙人羡门、高誓,又派韩生、侯生、石生去寻取长生不死的灵药。然后从辽东至雁代巡行北方边境,从上郡回到咸阳。
回到咸阳时,卢生从北海寻仙回来了,向秦始皇作报告,他献上了一部图书,说是在海外抄录的,上面有一句“亡秦者胡也。”秦始皇理解这个“胡”是指胡人,于是便派遣将军蒙恬向北往攻胡人。孰料想机缘巧合,这个“胡”应在了他的儿子胡亥身上。
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一举将匈奴逐出其发源地鄂尔多斯高原河套,在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阴山一代设置了三十四个县。接着,蒙恬又渡过黄河,占据了阳山,迁徙大批内地人民到这里充实边县。其后,蒙恬遵照秦始皇之命,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的长城,秦始皇进而下令在全国再次大举征伐役徒,将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东至大海西至嘉峪关的万里长城。这项工程更加浩大,造成无数役徒背井离乡,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是生动写照。
传说有个叫范喜良书生,为躲避服役而从家中跑出,在衙役的追逐中跳进孟姜女家后花园,孟老员外见他知书达礼,就招他为婿,但是成亲三天,范喜良就被衙役抓走了。过去整整一年,范喜良音讯皆无,孟姜女放心不下,就赶做了寒衣,去长城夫。孟姜女一路向北,穿过一座座山、越过一道道水,饿了啃凉饽饽,渴了喝凉水。有一天,她问一位打柴的白发老伯:“这儿离长城还有多远?”老伯说:“很远很远,在幽州北面。”孟姜女想:“就是远在天边,我也要找我的丈夫。”孟姜女风也走,雨也走,终于走到了长城边,打问修长城的役徒:您知道范喜良在哪吗?不知打问了多少人,才打听到邻村役徒,不料这位役徒说:“范喜良上个月累饿而死了,这里死的人太多,埋不过来,监工的都叫填到长城里头了了。”得悉惊天噩耗,孟姜女手抚长城失声痛哭,她的哭泣昼夜不停,哭得成千上万役徒个个低头掉泪,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哭得秋风悲号海水扬波。忽然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一大段,露出一堆堆人骨。有好心人告诉孟姜女,亲人的骨头能渗进亲人的鲜血。于是孟姜女咬破中指,滴血认尸,找到了了丈夫的尸骨。
在北逐狄胡匈奴的同时,秦王政又派屠雎、任嚣、赵佗等发卒五十万为五军南征百越蛮胡。五路大军中,其中一路由江西南康县境一带向东攻打勾践的后代东越、闽越,置闽中郡;有两路攻取南越,一路由南昌经大庾岭入广东北部,一路由长沙经骑田岭抵番禺,均未经挫折而取胜;其余两路进攻西瓯,一路由萌渚岭进入广西贺县,一路经越城岭取广西桂林以南地区,这两路军队受到西瓯人顽强抵抗。当屠睢率军来到西江畔三罗地域时,路经一个大树林,当地土人埋伏在林中发动偷袭,屠睢面颊与身子中了两支毒箭,这些毒箭是浸泡过蛇蝎剧毒的,屠睢当场从马背跌落幕,坠地而死。公元前214年,秦军终于统一岭南,在那里设置了南海、象郡、桂林三郡。
征讨了南蛮北狄两方胡人,大秦帝国的疆域再次扩大,帝国的天下真的达到”南至户门朝北开的地区,北据黄河为屏障“了。拓展华夏文明圈,这是秦始皇自兼并六国后的另一个丰功伟业。
于是秦始皇在咸阳宫摆酒设宴,七十位博士上前敬酒。仆射周青臣颂扬说:“从前秦国的地域不超过一千里,依靠陛下神灵圣明,平定了天下,驱逐了蛮夷,太阳和月亮所能照到的地方,没有不降服的。把各国诸侯的领土置为郡县,人人安居乐业,没有战争之忧,这功业可以流传万世,从远古以来没有人能赶得上陛下的威德。”秦始皇很高兴。博士淳于越进谏说:“我听说殷周称王天下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和功臣,作为自己的辅助势力。现在陛下拥有天下,而子弟却是平民百姓,偶然出现齐国田常、晋国六卿一样的臣属,无人辅佐靠什么挽救呢?不效法古代而能长久不败的,我没有听说过。如今青臣当面阿谀,来加深陛下的过错,实在不是忠臣。”秦始皇把他的建议交下去讨论。丞相李斯说:“上古五帝的制度不互相重复,夏商周三代的制度不互相因袭,各自都得到治理,并不是后代一定要与前代相反,这是时代变化的缘故。如今陛下开创了伟大的事业,建立了万世不朽的功勋,不是愚蠢的读书人所能理解的。淳于越说的三代的事情,有什么可效法的?从前诸侯纷争,现在天下已经平定,颁布了统一的法令,百姓从事生产,士人学习法律禁令。读书人不向现实学习,而去模仿古代,来指责现行的社会制度,惑乱百姓。我李斯冒死罪说:古代天下分散混乱,不能统一,所以诸侯同时兴起,人们的言论都称道古代,损害现行的政策,文饰虚言空语,搅乱事物的本来面貌,每人都以为自己的学说是最完善的,非议君主所建立的制度。现在皇帝兼并了天下,分辨是非,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人们仍在私自传授学问,批评国家的法令教化,听到法令下达,就各用自己的学说去议论,回家时在心里非难,出来时街谈巷议,在君主面前自我吹嘘,以此来沽名钓誉,标新立异,认为超人一等,带着下面的一群信徒编造诽言谤语。这种情况不加以禁止,上则君主的权威下降,下则形成党徒互相勾结。应当禁止这种情况,我希望史官把不是秦国的典籍都烧掉,不是博士官所主管的私家收藏的《诗》、《书》、诸子百家著作,都送到郡守、郡尉那里焚毁。有敢相互私语《诗》、《书》的,在闹市处死示众,以古非今的要杀死全族,官吏知情而不检举的和他同罪。命令下达三十天不烧掉书籍,就在脸部刺上字,成为刑徒城旦。所不烧毁的,有医药、卜筮、农林方面的书籍。如果想要学法令,可以到官吏那里学习。”秦始皇说:“可以照此办理。”
这就是为后世广为诟病的“焚书”。
焚书固然帮助秦始皇统一了人们的思想,但却使先秦大批文献古籍被付之一炬,给中国文化造成重大损失,使春秋末叶以来蓬勃发展起来的自由思索精神,遭受了致命打击,并为后世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开了恶例。
秦始皇三十五年,秦始皇又宫廷狭小,听说周文王建都丰,武王建都镐,丰镐相连,是帝王的都城所在。于是就在渭水南岸的上林苑中兴建朝宫。首先建造前殿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堂上可以坐一万人,殿堂顶下可以竖立五丈高的旗帜。周围环绕着架起阁道,从殿下直达南山。在南山的山顶上修建标志,作为门阙。在空中架设道路,从阿房宫渡过渭水,与咸阳相连接,以此象征天下阁道越过天河直至营室。秦始皇征发天下各郡役徒及刑徒七十多万人,分成几批营造阿房宫,或修建骊山工程。挖运北山的石头,输送蜀地、荆地的木材,都集中到这里。关中共计宫殿三百座,关外四百多座。
当时,汉高祖刘邦担任沛县泗水亭亭长,在骊山管带沛县发来的役徒。秦始皇多次前来视察工程进展情况,秦始皇所乘坐的“金银辇车”,紫色车盖,车身红底彩画,外表装饰有金涂银叶和龙凤图案,顶部四面绘有行云、龙气等纹饰,四角各镶嵌一个龙头,龙口衔香囊,顶中央有一银莲花坐龙,以红绫为里,碧牙压帖。金银车由六匹马所驾,前面的马以虎皮蒙着眼,警跸车开道,后面的马挂着豹尾,以桃木制作的弓箭辟邪驱魔,车辕、横端、轮毂外侧、轭尾等部位分别采用玉、金、象牙、皮革、漆等材料作装饰,随车驾士三十人。刘邦看到秦始皇出行的场面,由衷赞叹:“大丈夫当如是也。”
这时候,秦始皇责问之前所派遣的术士们,为什么寻访仙人仙药不得。卢生对秦始皇说:“应该是有什么东西妨碍了他们。按照仿仙术要求,君主应隐蔽行迹,躲避恶鬼,躲避了恶鬼,真人就来了。君主居住的地方,臣属都知道,就会妨碍神仙。希望您居住的宫殿不要让人知道,然后长生不死的仙药大概就可以找到了。”秦始皇说:“好,我羡慕真人,从今称‘真人’,不称‘联’。”就命令把咸阳附近二百里内的二百七十座宫殿,都用空中架设的道路和地面上的甬道连接起来,把帷帐、钟鼓、美人安置在里面,各种布置不得移动。所临幸之处,如果有人把地点说出去,罪当处死。有一次秦始皇帝临幸梁山宫,从山上看见丞相随从车骑众多,做出不以为然的神色,宫中侍从就告诉了丞相,为此丞相就减少了随从车骑。秦始皇生气地说:“这是宫内的人泄漏的。”于是下令审问宫人,却没有人认罪,于是便把当时在他身边的人全部杀掉了,从此以后再没有人知道他的行迹在什么地方了。
然而,真人并没有出现。卢生、侯生担心把戏终究会被戳穿,便商量说:“秦始皇为人刚愎暴戾,自以为是,吞并了天下万事称心如意,为所欲为,认为自古以来没有人能赶上自己。他倚重治狱的官吏,虽然有博士七十人并不信用,而丞相和大臣都是接受已经决断的公事,一切依赖皇帝处理。皇帝喜欢采用刑罚杀戮来确立自己的威严,天下人害怕获罪,只想保持禄位,没有人敢竭尽忠诚。皇帝不能听到自己的过失,日益骄横,臣下因恐惧而屈服,用欺骗来取得皇帝的欢心。根据秦朝的法律,方伎不灵验就处以死刑。我们再不逃跑,性命难保。”于是就逃跑了。
秦始皇听说二人逃跑,十分恼怒,在朝会上对大臣们说:“我先前查收了天下所有不适用的书都把它们烧掉,征召了大批文章博学之士和有各种技艺的方术之士,想用他们振兴太平。可韩生离去后一直不来复命,徐福耗费巨万无影无踪。他们没有得到仙药,只是每天传一些为奸谋利的事情。我对卢生、候生很尊敬,赏赐丰厚,他们却诽谤我加重我的不仁。咸阳的一些儒生,我派人察问,有的制造怪诞邪说惑乱百姓。”于是,朝廷派御史逐一审问这些人,这些人则辗转互相告发,最终被告发牵连了四百六十多人,全部予以活埋了。秦始皇诏令全国,使全国都知道这件事,借以警戒后人。这就是“坑儒”。其实秦始皇“坑儒”本意主要是针对卢生、侯生、徐福、韩众等方术士,并非针对孔子门徒儒生,只不过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牵连了不少读书人。
由于样机了不少儒生,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劝告他说:“天下平定不久,远方百姓尚未安辑,儒生都学习和效法以仁德著称于世的孔子,现在您用严厉的刑罚绳治他们,我担心天下动乱,希望您明察此事。”秦始皇正在气头上,容不得半点劝诫,就把扶苏打发到上郡边塞蒙恬那里去了,这就为秦始皇死后赵高谋立胡亥埋下了伏笔。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以左丞相李斯跟随,以右丞相冯去疾留守京城。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很羡慕,要求跟着去,秦始皇答应了。此次出巡,目的地是楚地,因为有术士跟秦始皇说,东南有天子之气,当时又广泛流传c楚地一位贤者南公的话,叫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于是秦始皇决定凭借自己真龙天子之身去压这股天子之气。十一月,走到云梦,朝九疑山方向望祭虞舜,然后浮江而下,观览籍柯,又渡过江渚,途经丹阳,到达钱唐,在浙江岸边,看见波涛凶险,就向西走了一百二十里,从江面狭窄的地方渡了过去,登上会稽山,祭祀大禹,又望祭南海,树立石碑,致辞颂扬功德。
此次出巡,后来的西楚霸王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挤在人群中观看,当看到秦始皇豪华的车驾时,项羽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之。”口气与刘邦截然不同,刘邦是发自内心的由衷赞叹,项羽则是一副不服不忿的表示。项梁听到项羽如此说话,急忙将他拦住,不让他接着再说下去。
随后,秦始皇经吴县,从江乘渡江,沿海边北上,再次到达琅邪。琅邪方士们因徐福耗费了很多钱财出海寻仙而不归,害怕受到谴责,就欺骗秦始皇说:“三座仙山是可以到达的,仙药是可以得到的,之所以得不到,是因为常常苦于鲨鱼的袭击,希望陛下派擅长射箭的人和我们一起去,鲨鱼出现就用连弩射死它。”是夜,秦始皇梦到与海神交战,醒来询问占梦的博士,博士说:“海神是看不到的,它的到来,是以大鱼和蚊龙为征候的。陛下祷告和祭祀周到而又恭谨,却出现了这个凶恶的海神,应当把它铲除,然后善良的神物就能到来。”于是秦始皇便让人携带捕获大鱼的用具,而他自己则亲自手持连弩,等待大鱼出现射死它。从琅邪往北到达荣成山,一路没有见到大鱼。到了之罘,遇见了大鱼,射死了其中一条。然后离开海向西行。
到了平原津,秦始皇得了重病,虽然他一生都在寻求长生不老仙药,讨厌谈到死,但此时也自感无法抗拒生命的自然运作规律。随着病势一天天加重,秦始皇感觉自己大限已到,当务之急是赶快确定立储之事。长子扶苏虽与自己政见不合屡屡进谏,但他为人“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再加上大将蒙恬的辅佐,无疑会是一位贤能的君王。况且,依照嫡长子继承制也应该传位于他。于是,秦始皇当下召来兼管着皇帝符玺和发布命令诸事的赵高,让他代拟一道诏书给长子扶苏,命他将军事托付给蒙恬,赶回咸阳主持丧事。秦始皇没有把话说明白,但这实际上已确认了扶苏为继承者的身份。诏书封好后,秦始皇吩咐赵高火速派使者发出。岂料赵高见秦始皇病危,竟胆大包天偷偷将诏书扣下。原来,太子扶苏与赵高向来不合,赵高担心扶苏继位于自己不利,而幼子胡亥素来亲近自己,于是图谋以胡亥能继承帝位,那么自己的前途则无可限量。
七月丙寅,秦始皇死于沙丘平台。
丞相李斯鉴于皇上死在外面而太子又未确立,怕天下人知道后会大乱起来,也担心秦始皇的诸多儿子们来争夺皇位,于是就封锁了消息,将棺材置于辒辌车内,队伍所经之处,进献食物、百官奏事一切如故,除了胡亥、赵高和五六名宠幸之臣知晓秦始皇已逝外,其余的人均被蒙在鼓里。
一天傍晚,车队停下住宿。赵高带着扣压的遗诏来见胡亥,对他说:“而今大权掌握在你我和丞相手中,希望公子早作打算。”胡亥当然想登上皇帝宝座,但却故作姿态对赵高说:“父皇病逝的消息还没有诏示天下,怎么好就去麻烦丞相呢?”赵高说:“公子不必瞻前顾后,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事没有丞相的支持不行,臣愿替公子去与丞相谋划。”
赵高找到李斯,对李斯说:“皇上驾崩一事,外人无从知道,给大公子扶苏的诏书及符玺在我这里,定谁为太子,全在丞相与某家一句话,丞相看着办吧!”
李斯大惊,听出了他想篡诏改立的意图,当下断然拒绝,义正辞严地说:“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你怎么说得出口?李斯本来出身低微,幸得皇上提拔,才有今日的显贵。皇上现今将天下存亡安危托付给你我,怎么能够辜负他呢?”
赵高并不正面回答,而反问李斯:“依丞相你之见,在扶苏的信任程度方面,你与蒙恬将军谁强呢?”李斯沉默半晌说:“我不及也。”赵高进一步说:“丞相是个聪明人,其中的利害关系恐怕比高看得更清楚。大公子一旦即位,丞相之职必定落入蒙恬之手,到时候,你还能得善终吗?胡亥公子慈仁敦厚,实乃立嗣的最佳人选,希望丞相仔细度量度量。”
听了这话,李斯心乱如麻。人恐怕都是这样,一旦涉及切身,考虑问题必然从自己出发。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李斯答应了赵高。赵高见计已成,欣喜若狂,马上与李斯合谋,假托始皇之命,立胡亥为太子,又另外炮制一份假诏书送往上郡,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赐扶苏与蒙恬自裁。
扶苏接到诏书后,如晴天霹雳,他失声大哭着,转身回到帐中就要拔剑自杀。蒙恬多年追随秦始皇,对这份诏书有所怀疑,劝阻他说:“陛下而今出巡在外,又没有立定太子,诸公子必定都虎视眈眈,暗含窥伺之心。他委任你我监军守边,足见信任之深。今天忽然派使者送来赐死命令,怎知不是有诈?不如提出恳请,弄清楚再死不迟。”那使者早就受了赵高胡亥等人的交代,只在一旁不断地催促。扶苏则认为是其父责备他,说:“陛下当年令我监军,已是无立我为太子之心也。今胡亥既定为太子,年最幼,陛下必是恐诸公子不服,尤其是我。你我领三十万大军,守边御贼,其势足以谋反,虽陛下神威天降,却也不得不防。陛下赐我以死,正为此也。我一日不死,陛下一日不得心安。”言罢挥剑自杀。蒙恬不肯不明不白地就死,使者便将他囚禁在阳周(今陕西子长县北),将兵权移交给副将王离,又安排李斯的亲信为护军,这才回去复命。胡亥听说扶苏已死,就有释放蒙恬的念头。此时正好遇上蒙恬的弟弟蒙毅替秦始皇祭祀名山大川归来,赵高和蒙毅有积怨,同时也担心日后蒙氏重新掌握大权,于是对胡亥进谗言道:“先帝本来早就想选贤立太子,就是因为蒙毅屡次阻止才没有实行。这种不忠惑主的人,不如杀之,永绝后患。”胡亥信以为真,就派人把蒙毅拘留在代地(今河北蔚县东北),其后将蒙氏兄弟一并杀害。
赵高见障碍已除,便建议胡亥赶快回去继承皇位。由于气候炎热,始皇的尸体已开始腐烂,一阵阵恶臭从车中传出。为掩人耳目,赵高便命人买来大批鲍鱼将臭味盖住,一行人浩浩荡荡回到了咸阳,这才发丧,公告天下,不久举行了空前隆重的葬礼。太子胡亥称帝,是为秦二世。赵高官被封郎中令,成为了胡亥最亲信的决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