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前文。
光确定下西行军将领还不行,眼下最着急的还是赵国正在遭受的军事压力,急需楚国的支援。谁可以胜任北伐救援军的将领呢?
摆在楚怀王面前的还是那两个选项,刘邦和项羽。但刘邦已经派去西征了,顾不上北伐了,那就只能选项羽了。楚怀王百般避讳项羽,他不能再掌握兵权了,不然自己的地位就会变得很危险。可是楚怀王一时又找不到可以代替项羽的将领。而此时此刻,有一个人帮助了楚怀王,发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找到了在怀王之约两线作战的战略里可选人员的第三个选项。这个人是高陵君显。
高陵君显是宋义出使齐国的时候路上碰到的齐国使者,两人马上相遇互相施礼寒暄,宋义问:“君可是要到项梁军中?”
高陵君显点头说道:“是。”
宋义劝道:“君若是信我,那就慢点走,最近项梁要打一场大仗,但是他的军队松散懈怠,项梁也是骄傲轻敌,君若是现在去了,很有可能会被他们的战败所牵连。”说完,宋义就走了,留下高陵君显一个人在原地沉思,心里很纠结,宋义说得很玄乎,到底对不对呢?再一想,就算宋义说的不对那又能怎样?慢慢走就慢慢走。果不其然,高陵君显到达楚国时,楚怀王已经迁都,项梁确实兵败身死。因而,高陵君显在彭城向楚怀王推举宋义当大将,说这个人在战斗还没打响时就能预料到战斗结果,这是个军事奇才啊,他可以统领北上救赵的兵马。楚怀王当即同意,楚怀王所看重的并不是宋义的军事才能,而是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代替项羽的又拿得出手的大将了。
楚怀王的基调定了下来,任命宋义为北上救赵军队的统领,号“卿子冠军”,对于项羽,楚怀王又不能爱答不理,还是要用,但项羽也只是作为副将出征。
叔父之死,兵权被夺,被楚怀王屡屡穿小鞋的项羽心中本来就很憋屈,但是让项羽憋屈的还在后面。
宋义统领大军离开了楚怀王的视野后,就驻扎在了安阳,这一驻扎就是四十六天。若说这四十六天是为了做修整,那也情有可原。但卿子冠军宋义整天与齐国的使者来往,好酒好肉,畅谈许久。而这时的楚军面临什么问题呢?时值深秋,一场秋雨一场寒,将士们都冷,而且粮草供应跟不上了,不少人都在忍饥挨饿。项羽看不下去了,项羽是一个体恤士兵的好将军,他最见不得自己的士兵受这种折磨了,于是跑到中军大帐对宋义说:“上将军,人常言‘救兵如救火’,我们既然是拯救赵国,那就应该火速前往,为何在这里停滞不前呢?”
宋义懒洋洋地斜了一眼项羽,说道:“我们的目标,是攻秦,赵国救不救的与我们关系不大,反正他们也撑不了多久了,我们到那也是徒劳。倒不如看秦与赵先斗,秦国打败赵国后,必然马乏兵疲,到那时我们趁虚而入,秦军一触即溃。”这就把项羽给打发走了。打发走了项羽还没完,宋义还在军中下了一条明令:军中如有凶猛如虎,贪婪如狼的人,一律杀之。很明显,指的就是项羽。项羽心里也很气,让项羽更气的是,宋义不但不管军中粮草吃紧的情况,还在和齐国的使者高谈阔论,山珍海味无一不有。宋义和齐国交好其实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宋襄找一份工作,双方谈得很融洽,齐国方面也同意让宋襄担任他们那里的国务大臣,宋义更高兴了,又和齐国使者把酒言欢了好长时间。
要知道项羽是恨齐国的,因为当年项梁兵败身死时,齐国的田荣袖手旁观,而且之前项梁还救过田荣,这让项羽很不爽。项羽召集了自己的亲信将领,说道:“赵国是我们的盟友,盟友有难,我们却视而不见,这对吗?我们的士兵忍饥挨饿,忍受寒冷,而上将军却整日好酒好肉与齐国的使者高谈阔论,一点也不把我们放在眼里,这是一个好的主将应该干的事吗?说什么秦国与赵国先打,我们作壁上观,等到秦国灭了赵国,我们趁虚而入。怎么可能!秦国若是吞掉了赵国,它的势力会更强大,我们将更难对付。为今之计,只有杀了宋义,立刻启程援救赵国!”周围可都是项羽的亲信,当然都支持项羽。就这样,翌日早晨,项羽带着剑,领着自己的一干亲信来到中军大帐,不等宋义开口问,项羽提剑就把宋义的脑袋砍了下来,当即血溅五步。项羽拎着宋义的脑袋,对众将说道:“宋义私通齐国,意图不轨,怀王密令我诛杀之。”众人当然明白密令什么的都是假的,但项羽这么大的本事,谁也不敢惹,于是都屈服了项羽。范增站在一旁,先是摇摇头,接着又轻轻地点了点头。项羽命令季布到彭城告诉楚怀王这件事,自己领兵继续援救赵国。
楚怀王得知了这个消息,也暗暗为宋义惋惜,可他现在也奈何不了项羽,只好顺从项羽,让项羽当了上将军,范增为副将,领兵救赵。
巨鹿城外,诸侯的援军筑起了高高的营垒,时刻注意着巨鹿的变化。其中有张耳的好朋友陈余和儿子张敖,还有一些别的诸侯。他们都不敢轻举妄动,但是张耳在城中看不下去了,于是从自己的朋友陈余入手,派了两个将军来到陈余营中,质问陈余为何不出兵。陈余也很无奈,自己不是不想,心有余而力不足啊。两人不信,要求陈余必须出兵,以证明自己对君主的忠心和对朋友的义气。陈余没办法,只好派了五千人,由这两个将军带领着,杀入秦军的包围圈,但是进去了就再也没出来。
诸侯们更害怕了,谁也不敢动。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楚军身上,希望楚军能够带来新的转机。
项羽所要面临的问题,最麻烦的就是人数上的劣势。项羽带着八千江东子弟兵,素质自然没的说,但是对方的秦军总共有二十万啊,这怎么打?但这个问题难不住项羽,项羽还很年轻,今年才二十五岁。年轻人的思维比较跳脱,也比较大胆。一个大胆而空前的计策在项羽的脑中形成了。
清晨,冷风呼啸,卷起满地的落叶,晨辉还未洒下,空气湿冷无比。项羽早已经穿戴整齐,站在点将台上。不远处,还未冻结成冰的河水翻腾着,呼啸着,肃杀之气蔓延开来。项羽望着远处已经可以看到大体轮廓的巨鹿城和黑压压的秦军,大声说道:“将士们!我们都是楚国的勇士,秦国曾经打败过我们,那是我们的耻辱!今天,我们终于有了反击的机会,为了国仇,为了家恨,每个人都要奋勇杀敌,怯懦者一律斩首!记住,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下面的将士们挥拳高喊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项羽满意地看着士气高涨的军队,挥手示意大家安静,发号施令道:“传令,过河后将所有的船凿沉,所有的锅砸碎!”将领们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所云,士兵们更是不明所以,只有站在项羽身后手持方天戟的韩信听明白了项羽的意思,深深地佩服项羽此计之高明。项梁战死后,韩信随着乱军回到彭城,成为了项羽的麾下,现在是项羽的执戟郎中,相当于亲兵队长的角色。韩信看出来了,项羽这是要自断后路,让楚军明白,这场战役,只能赢,不许输,一旦输了,那就是死路一条。这样,每个人都会在战场上拼命,以一敌百。
项羽令英布和蒲将军先渡河。这两个人都是悍将,且率领的队伍都是精锐之师。这也是为了防止如果先让力量弱的军队过去直接被敌方消灭的危险。英布和蒲将军顺利渡河,而且还发现了一个大秘密——秦军用来运输粮草的甬道直接暴露在楚军面前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