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前文。
刘邦一路退到了荥阳—成皋一线,构筑起了一道有效防御。我们前文书讲过,荥阳也是天下三大交通枢纽之一,和它连成一线的成皋有个大粮仓敖仓。占领了这一线作为防御,楚军不得西进半步,而且汉军根本不用担心粮草的问题,除了敖仓有大量的粮草物资外,关中方面也会源源不断地给刘邦补充粮草兵源,萧何已经把关中治理得有声有色了,关中以及汉中巴蜀一带,那都是汉王国的后花园。同时,对于刘邦而言,荥阳—成皋一线是他防止项羽西进的第一道关卡,是最重要的一道关卡。倘若荥阳—成皋一线失守,那就只能向西撤退到第二道防线,及洛阳一带。倘若洛阳一带也失守,那汉军的处境就如同联军突破三道防线直逼彭城时的楚军是一样的,洛阳失守后,函谷关就是汉军最后反抗的资本。
事情或许不会发展的那么遭,因为刘邦已经有了应对之策。他听取了张良的建议,立刻联络了彭越,彭越在项羽的背后发挥了其卓越的游击战本领,这一本领和当年齐国的田横差不多,就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游击打法,骚扰楚军的后方,导致楚军后方补给跟不上了。除此之外,刘邦的战略基调就是自己坐镇中部战场,和项羽在荥阳—成皋一带拉锯苦战,揪住项羽不放,另外还积极开辟南北两翼战场。
南部战场的开辟,主人公是英布。这第一步就是需要搞定他,让他能够为刘邦所用,吸引开项羽的注意力。
话说这英布也是一员骁将,他也有不少故事。他曾经让人相过面,说英布命中注定先受刑后封王。果不其然,英布很快就因为犯法而脸上刺了字,受了黔刑。英布还很高兴,说自己离称王不远了。众人都讥笑他在做梦。英布不在乎,还把“黔”当了自己的姓,天天挂在嘴上喊,大有和自己的命运作斗争的意味。如今我们看《史记》,英布的传记就叫做《黔布列传》。
英布趁着秦末大乱,带着一群和自己一样的罪犯从骊山的工地上集体逃亡,成了江洋大盗。这时候正好赶上了吴芮要起兵反秦,英布带着自己的人就加入了吴芮的队伍。吴芮还很欣赏英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吴芮,往后还会说到这个人,他的身上也有不少故事,我们后文书慢慢讲。
再后来,起义军的声势随着陈胜吴广被杀进入了低谷,原来陈胜帐下大将吕臣把张楚的都城陈夺了回来,但又因为秦军的反扑而被迫撤了出来,撤出来时,英布刚好和吕臣走了个对脸,两家一商量,干脆你五毛我五毛,我们两个一块,两个人一起带着自己的军队投奔了最大的起义势力项梁。英布的锋芒很快就展露了出来,巨鹿之战,最先渡河的是他。商量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卒的三个人里有他。项羽带着联军武力入关时,是他先破了函谷关。如此骁勇,项羽也以英雄视之,封了他一个九江王。可见,项羽很器重英布,和他的关系也貌似很不错的样子,刘邦怎么策反这个英布呢?我们留个问号。
随着彭城大战的结束,诸侯联军也瓦解了。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重新倒向楚国,河南王申阳下落不明,殷王司马卬战死,魏王豹借口探望母亲,回到了魏国,也宣布归楚反汉。赵王歇和代王陈余也宣布依附楚国,田横在齐国也采取了和解的对外政策。一时间,还跟随在刘邦身边的诸侯,也就只剩下常山王张耳和韩王信了。一直被刘邦关在冷藏室里的韩信,终于被刘邦放出来独当一面,去收拾诸侯,开辟北方战场了。这开辟北方战场,第一站就是魏国,主要是因为这是攻打楚国的东大门,必须打开这个门户。至于韩信是怎么打魏国的,后文书讲,我们留个问号。
彭城之败也让刘邦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骑兵的重要性。因为汉军的士兵大多出自沛县、砀郡一带,所以兵种以步兵为主。后来进入了关中,吸取了秦国的资源,才渐渐有了骑兵,但并没有作为主要兵种。项羽之所以能以三万人几乎全歼刘邦五十六万人,除了种种因素以外,项羽的三万人都是机动性很强的骑兵也是重要因素。为什么我们前文书总是在强调在战国时,秦国的力量那样强大,唯有赵国可以与之相抗衡,除了因为秦国国君努力,制度优越,还有就是他们拥有强大的骑兵,可以纵横驰骋。赵国同样拥有骑兵,所以才能与秦有一争之力。这是由于秦、赵都处于中原大陆的北部和西部地区,受到游牧民族的影响,其实北边的燕国也有机会学习游牧民族,只是势力太小罢了。
刘邦在关中确立的一系列制度也好,信仰也好,那都是在秦的废墟上重建,吸取秦的经验教训,稳步过渡,完成社会免疫系统的更新。从军队编制上,韩信早就在汉中对中提出了秦军的“申军法”,如今,刘邦想要接下秦国组建铁骑的班,也要组建一支属于大汉的骑兵军团。
要组建军团,首先要先挑选战士。刘邦的军事核心力量大多都是东南方的人,骑马射箭什么的并不是很在行,因而左挑右选,合格的大多数都是从这些有着骑兵传统素质的秦军里挑出来的。
有了兵还不够,还需要将,这兵都是从秦军里挑出来的,要挑两个最有本事的将军,那自然还得在秦军里挑。于是乎,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秦军,李必、骆甲被推举出来担任这支新组建的骑兵队长,当领头的将军。
但这两个秦人很聪明,他们哪里不知道这个军衔的危险性。军队是秦国旧部,将军也是旧秦人,虽然现在秦汉一家,可是突然多出来这么一支纯粹的秦国势力,不牵扯政治立场以及政治争斗的问题,单单说这支势力,汉军会服吗?会愿意和这支原汁原味的秦军合作吗?恐怕就算嘴上答应了,身体也不会认真服从的。
这两个秦人明白,大秦帝国的铁骑横扫千军的伟大君王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汉军的时代,至少在关中地区,现在刮的是汉家的盛行风,若非要迎着风走,刚则易折。于是,这两个秦人想出了个退避三朝的主意,他们直接对汉王刘邦挑明,自己不愿意当这个骑兵将军,他们愿意让刘邦选一个大家都信得过的人,也就是暗指选一个属于砀泗集团的汉军骨干成员,自己愿意做副手辅佐他。刘邦也听得出来,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于是刘邦任命了灌婴为骑兵将军,率领、操练、指挥这支军队,李必、骆甲为副手,辅佐灌婴。
灌婴,我们前文书提到过他,只是不够显眼。灌婴的出身也不高,和刘邦以及砀泗集团的等等诸位老革命一样,他也是草根英雄,未发家前也是个贩卖丝绸的小商贩,后来刘邦被楚怀王任命为砀郡郡守,还在砀郡的灌婴果断地加入了刘邦的阵营。灌婴年纪小,但是很精明,一直都被刘邦器重,视为亲信加以培养。后来韩信成为了汉军的总指挥,也很看好灌婴,明出子午,暗度陈仓时,就是灌婴率领一支军队和樊哙一起走子午道,吸引住了楚军的注意,韩信才能带着汉军主力度过陈仓道,完成了这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役。灌婴的作用越是到了后期才越是能体现出来,我们后文书会细细讲这位英雄,现在的灌婴,也只是一个努力奋进的劳动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