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西汉长歌

第076集:战后事宜

西汉长歌 槿贤 2777 2024-07-06 15:46

  书接前文。

  天下终于平定,刘邦此时此刻的内心里平静大于喜悦,他必须从巨大的喜悦中冷静下来,思考一下,这个已经让连年战火折腾得面目全非的天下,该如何步入正轨,这个正轨又是什么?

  摆在刘邦面前最棘手,也是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妥善地处理韩信的问题。韩信一直被刘邦视为和项羽一般危险的人物,项羽在外,是外患;韩信在内,是内忧。如今外患没了,重点就是内忧了。

  刘邦一行人自垓下之战结束后,从东城一路来到了定陶。韩信率领着齐军平定各方的残敌,驻扎在定陶修整。刘邦下令,所有联军将领及诸侯都来定陶开会,商议国事。

  到了开会的日子,各路诸侯都到齐了,可是左等右等就是等不来刘邦。刘邦哪去了?大家都很着急,就这样在约定开会的大堂上等了一个时辰,刘邦才姗姗来迟。

  原来,刘邦并没有马上来到自己的大营和诸侯们开会,而是单人独骑来到了韩信的军营,控制了军队,夺了韩信的兵权,重新安排将领,调动军队,这一股三十万人的力量被刘邦控制了。而此时此刻的韩信还在刘邦的大营里和其他诸侯焦急地等待刘邦的出现呢,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大营里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等到刘邦来到了现场,各诸侯这才放下心来。刘邦坐下来,做出了两个决定:第一,把齐王韩信徙封到楚国做楚王,原因是原来的楚王楚怀王没有后代,而韩信是楚国人,熟悉楚国的风土人情。第二,封彭越为梁王,定都定陶。

  此时韩信已经得知了自己被夺了兵权,如今又听到刘邦把自己迁到了楚国做楚王,心情复杂。首先是不快,刚刚消灭了项羽,打了一个大胜仗,刘邦就马上削了自己的兵权。如今又把自己封到了楚国,离开了齐国这个经济发达的大诸侯国,离开了自己的大本营,有点过河拆桥的意味。有些文学作品中会说此时的韩信是十分气愤刘邦把自己分封到楚国的,韩信从齐王变成楚王时的心情,史书上没有描写,但至少应该不会是十分气愤,自己的大本营及自己的部将军队都在齐国是不假,但那些都已经成为了刘邦的囊中之物,即便自己还留在齐国,那又有什么用呢?反而还会因为留在齐国这个诸侯大国而让刘邦放心不下,夜长梦多。倒不如到楚国,相比起齐国,虽然楚国领有的土地是所有诸侯国中最大的,但因为多年以来的战乱大部分都在楚国进行,因而楚国已经大不如从前,需要的就是修整。在这个地方偃旗息鼓,静观时局,休养生息,又何尝不是一条出路呢?何况韩信是楚国人,他的老家淮阴就在楚国,同项羽的想法一样,韩信也赞成衣锦还乡,他也想回去好好炫耀炫耀,当年你们瞧不起的浪荡小子,乞食漂母受辱胯下的窝囊废,如今出息成了什么样?

  所以说,韩信对于刘邦针对自己的两项行动,心中不满是必然的,但韩信也是理智的,他在不满之余还是顺从了刘邦的安排。

  那么问题来了,刘邦为什么要夺韩信的兵权,还要改封?包括彭越的分封又是为何?第一个问题很简单,刘邦就是担心,韩信本事太大,这三十万齐军可不是一般的军队,那是一支消灭了西楚霸王项羽的虎狼之师,数量多,质量高,如果还在韩信手里握着,必然会成为刘邦不可控的因素。刘邦也想睡个安稳觉,所以夺了韩信的兵权。

  至于改封,我们说过,齐国是一个诸侯大国,政治经济军事,已经可以和刘邦的大本营关中相匹敌了。当年的秦国号称“百二之地”,意思是说两个人守城就可以抵挡的住一百个人的进攻。齐国号称“十二之地”,两个人把守可以抵挡十个人的进攻。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军事战略上,刘邦绝对不放心把这个地方交给外人,尤其是像韩信这样有能耐的外人。改封到楚地,刘邦也考虑过,因为楚国连年战火,已经是满目疮痍,韩信在这里就算再能折腾,短时间内也折腾不出什么,而且还满足了韩信想要当王的愿望。

  分封彭越,那也是为了还愿,刘邦曾经许诺过,只要彭越和韩信能带着兵一起来打项羽,事成之后平分天下。现在项羽灭了,平分天下的事可不能说话不算数,不然就叫负约,别人就能抓住刘邦的这个小辫子,那刘邦通往皇帝宝座的路上就要多几个绊脚石了。

  妥善地处理了韩信的问题,既是填补了项羽时代结束后的真空,也安定了人心。当时天下的诸侯王一共有七个,韩信就是他们的代表。这七个诸侯王几乎占有了当时天下一半的国土,如果处理不好,对于自己称帝也是不利的。总之,种种措施,种种原因,种种利益,最终指向的都是刘邦的称帝之路。

  我们多次提到,刘邦是个选择了帝业的政客,他想要当秦始皇,想要中央集权,一家天下。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刘邦是个选择了帝业的人呢?

  第一,刘邦经历的转变。刘邦从十三岁起就进入了江湖世界,当时刘邦的偶像就是信陵君,想要到信陵君的手下当门客,但是一到那里得知信陵君死了,但听说信陵君的一个门客张耳也在招揽门客,于是张耳成为了刘邦心目中雷打不动的偶像,进而投奔到张耳的门下。随着秦帝国的建立,秦始皇杀掉或者流放六国的王孙贵族,连一些在诸侯国中很有名气的人也被通缉,其中也包括张耳,张耳为了避难,逃到了外黄,刘邦也只好回到了家乡沛县。这个时候,刘邦还处于一种追星的过程,追自己的江湖偶像。

  后来,他遇到了一个好时机,秦末农民起义,刘邦也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且他的政治演出非常成功,渐渐地走到了舞台中心,他成为了新时代里的新明星。这是第一次转变。

  第二次转变,是明星都想成为最明亮的那颗星,成为当红不让的明星,但是能够成功的很少,刘邦很幸运,他成为了为数不多的成功例子,他成了最亮的明星,他照耀的是整个天下。这就是从追星到成为明星,从一个小咖最终成为大咖的升华过程。成为照耀天下的明星,那不就是皇帝吗?

  刘邦追的是江湖风云人物,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后来自己也成为了领袖,还是个很优秀的领袖,当了汉王。但这还不够,他要从领袖再升华,那就是王字上面加一个白,当皇。

  第二,刘邦目标的改变。刘邦的目标从刚刚起事时到如今坐拥天下,发生了一次巨大变化。刚刚开始时,刘邦加入起义军,希望的是能够立功,然后得到一块封地,当个王爷,或者侯爷。他所期盼的是别人能够分封自己,赏给自己一块土地。但是进入关中后,他有了可以主宰天下的权利,虽然这个权利最后因为项羽的压迫被迫放弃,但尝过血腥味的猫怎么可能就此吃素呢?这时候,刘邦的目标从求别人封自己转变为自己封别人。

  主持天下分封,除了皇帝,霸王也可以啊,为什么刘邦选择做皇帝,而不是成为像项羽那样的霸王呢?

  第三,刘邦的政治手法。霸王对应的是分封制度,分封对于刘邦来说是一种招揽人才为自己卖命的政治手法,刘邦每打下一个地盘,就用秦帝国的郡县制进行行政划分,走的就是秦始皇的路线。按照这个路线,刘邦要走向秦始皇的位置,当皇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