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前文。
张良沉默是因为他看清楚了一点,刘邦要解决甚至解除韩信以及其他异姓诸侯王的问题那是早晚的事,不然刘邦睡不了安稳觉,张良看到了刘邦的这番决心,觉得多说无益,故而闭口不言。
萧何之所以沉默,其实也是出于明哲保身。刘邦猜忌功臣,那是必然的,甚至于萧何自己也被猜忌过,我们前文书讲过萧何的信任危机,他比张良更明白此时此刻刘邦的心思,在这里萧何和韩信有类似之处,都是被刘邦头号猜忌的手握军政大权的功臣,这辩解阻止的话说不出口,所以萧何也不说话。
却说韩信被带回长安,关在监狱里。韩信心里很气,却又很委屈,很无可奈何,在监狱里简直是度日如年。
夜深了,秋风冷飕飕的灌进衣领,韩信紧了紧身上的衣服,怎么也睡不着,映着窗外若有若无的灯火看着自己多年征战累计下来记录自己统兵作战的经验的竹简。这时只听牢门处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小声说:“大人?大人还不睡吗?”
韩信抬头望去,那是门口的狱卒在说话。再仔细看看,这个狱卒很眼熟啊……“你是……王一?”韩信走上前,仔细看清楚了那狱卒,确实是当年那个连敖下属王一。
王一点点头,欣喜地说:“是啊,下官是王一,没想到大人还能认出下官来。”
韩信问道:“你怎么在这里当狱卒了?”
王一笑着说:“当年帮您洗清了罪名,下官便辞职了,来到长安当狱卒。虽说一直在长安,但我也常常听到您打的漂亮仗,下官打心眼里佩服您啊!”
韩信摇摇头,叹气道:“想我当年击魏、灭代、平赵、下燕、破齐,垓下连六十万之众,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最终逼死了楚霸王项羽。如今却沦为阶下囚,惭愧,惭愧啊。”
王一隔着牢门说道:“不不不,大人,您在我们心目中可是大英雄啊,天下人尽皆知,您是开国元勋。陛下一定是听取了小人的谗言才把您关起来的。大人您也别跟陛下赌气了,先吃点饭吧,您都一天没吃饭了。”
说着,王一打开牢门,双手捧着一个托盘,上面有几盘菜,一壶酒。这显然是王一的心意。韩信坐在草垛上,手里拿着竹简,说道:“我哪里还有心情吃饭呢?指不定哪一天皇帝一下诏书,我连吃饭的买卖都没了。”
王一放下托盘,上前劝韩信道:“大人啊,身子骨是自己的,无论如何您也不能和自己的身子过不去啊。从陈县到长安一路颠簸,下官看大人脸色不太好,大人的身体怕会吃不消啊。”
韩信没有理会,一边解着竹简上穿竹片的绳子一边说:“倘若我不懂这么多兵法,何至于落到如此地步!”说完,韩信手一挥,散了架的竹片在空中飞舞,最后噼噼啪啪地落到地上,如同一个逐梦者破碎的梦。
王一也顿时感到很伤感,颤声说:“大人……您是下官心目中的英雄,您可否把这些传授与下官?”
韩信望着王一,王一的目光灼灼,十分诚恳。良久,韩信说道:“好。”
韩信用竹片在地上画了一个棋盘,找来几块小石头当做棋子,车、马、跑、士、兵、卒。棋盘中间写着四个大字“楚河汉界”。韩信按照自己所学的兵法,用这个棋盘和棋子演示了一遍走法,最后说道:“把它琢磨透了,你也就学到真本事了。”王一跪下连连磕头,谢过韩信。
就这样,象棋诞生了。其实这个故事也是个文学创作,只因为象棋盘上的“楚河汉界”符合楚汉相争的历史,而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家是韩信,再加上韩信的遭遇令人同情,所以就把象棋发明的故事附在了韩信身上。而早在战国时期,象棋就已经能在古书中查到了,所以大家当故事听听就好,不要较真。
几日后,刘邦才带着文武大臣回到了长安,一回到长安,刘邦就在新建成的未央宫举办了庆功宴,庆祝平定臧荼叛乱。
宴席上十分热闹,刘邦的脸上也难得挂起了笑意,发自内心的喜悦的笑容。旁边有娇小可人的戚夫人陪着,有多少年没没看到这样君臣打成一片的和谐画面了啊。
酒过三巡,刘邦忽然问:“众爱卿都说说,朕是怎么夺得天下的?项羽怎么就失了天下呢?”
高起、王陵起身说道:“项羽待人仁厚,陛下这一点就比不上他,您总爱侮辱人。但是您能够重用贤者,打下城池就分给有功之人,这叫与人同利。而项羽这一点比不上您,他总是吝啬赏赐,还嫉贤妒能,谁比他能耐大,他就怀疑谁。这就是为什么您夺得了天下,项羽失掉了天下。”
刘邦摇摇头,说道:“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此后,我们常常把张良、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这个“三杰说”是刘邦自己提出来的,他认为自己能夺得天下,靠的就是这三个大才从谋略、政治、军事上帮助了自己。
刘邦刚说完,眼神在左右的文武大臣里扫了一遍,自己刚刚说完汉三杰,除了萧何还坐在自己身边,另外两人都不知所踪。张良早早的就辞职了,说要去学仙人成仙,练不吃饭只喝露水也能活得好好的辟谷功。刘邦同意了。刘邦哪里不明白,张良是个大学问家,他怎么会不知道人生老病死是必然的呢?那为什么还要去学那些神神鬼鬼的东西,想要长生不老?分明就是张良明哲保身,功成身退。
在张良临走前,他还给刘邦留下了一个计策,这也是我们前文书留下的一个包袱——刘邦在某天和张良一起散步,在皇宫宫殿与宫殿之间的道路上闲游,就看到有几个将领凑在一起窃窃私语。刘邦很好奇,就问张良他们在讨论什么。张良的回答吓了刘邦一跳,张良说他们在商量谋反。刘邦连忙问为什么,自己好不容易打下来了江山,怎么又有人要和自己争天下啊?张良说这很简单,包括张良在内的很多人都封了侯,每个都有很多食邑。可是分来分去,分到最后食邑分完了,可是还有很多人没有分到。而且得不到赏赐还好点,他们还怕刘邦翻旧账,因为刘邦最近赏的是他喜欢的人,杀的是他讨厌的人,这些人很惶恐不安,所以要谋反。
其实张良也不知道那些将领们在商量什么,但是他知道,刘邦的手下人会出现利益分配不均匀的问题,所以张良给刘邦出了个主意:他让刘邦找一个自己最恨的人,而且大家都知道刘邦恨他,张良问有这样的人吗?刘邦脱口而出:“雍齿!”刘邦恨他,恨得都想随便找个理由就剁了雍齿。我们前文书讲过雍齿和刘邦的仇恨,但是雍齿有军功,当时又正是用人之际,所以刘邦不能杀他。张良说:“非常好,马上赏赐他。”这就是给大臣们看,连雍齿这样让刘邦恨得牙痒痒的人都得到了赏赐,那其他人再恶劣,还能有雍齿恶劣吗?肯定也会得到赏赐的。这就是“安一仇而坚众心”。
张良此后并没有就彻底不过问政事了,虽然是少说话不做事,但仍旧为刘邦的江山谋划着。为此,张良留下了功成身退,淡泊名利的美名,万古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