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禅让
前期的舆论导向做得很不错,上书请求王莽代替汉朝的百姓与官员不计其数,上书的内容同质化太严重,为了博眼球,陈述的理由一个比一个奇葩。随便挑一个儒生的上书,该儒生宣称自己找到了汉高祖刘邦感谢王莽的信,在信中刘邦宣称汉朝运数己尽,指定由王莽接任皇帝位,理由够奇葩吧!
这是一笔无本买卖,随意杜撰一个由头,再结合点什么祥瑞,阐述一遍王莽代汉的必然性就可以了,如果上奏能被当局所采纳,等待自己的将是无尽的荣华富贵,这简直就是一本万利,数年间,吸引了无数的政治投机者,其中最成功,也是最幸运的是梓潼人哀章。
哀章(?—23年)梓潼人,西汉末年太学生。西流的学校可分为官学和私学两大系统,官学又可以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类。最主要的中央官学是太学,它是国家最高学府和全国学校的典范。太学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北大,清华的在校学生。
处在京城的政治中心,辅以良好的教育,这些都培养了哀章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在公元7-8年这段时期,关于王莽代汉称帝的符命图谶频繁出现,各种祥瑞更是层出不穷。在很早很早以前,我们的政治老师就给我们讲过,要学会从新闻的表面内容上去洞察事物的本质。我不知这样的话哀章的老师有没有传授,可哀章却明显掌握了这一技能。他从这些表面现象中,已经推出王莽称帝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王莽取汉代之已不可逆转。
这是个机会,现在的节奏明显在加快,我一个太学生都感受到了王莽称帝时机快到了,最多一年,不,应该就在这几个月,甚至这在这个月。哀章猛地发现这点,觉得自己的心快都要跳出来,这就象世人突然发现了一个能一夜暴富的窍门一样。我必须抓住这一机会,尽早上书,不然就快赶不上趟,王莽称帝后谈什么都没用呢。
太学生做事,就体现了很好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学以致用吗!这个机会我必须抓住,首先得解决博眼球的问题,哀章对自己提的要求就是形式上得标新立异,语言上要语不惊人死不休。符命图谶这些已经出现得太多,就不用搞,搞了也不会有人注意。
哀章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择了制作铜匮这一形式,铜匮就是铜柜子,在西汉时代,制作铜匮可是一笔很大的开销。铜制作在王莽的倡导下,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手工业,但铜制品常以工艺品的形式出现,是王公贵族的奢侈品。
下血本就下血本吧!要想唱多大的戏就用多大的鼓,哀章认为自己应该赌上这一把,铜匮金贵,这一点正好说明了我上奏的可信度。只要有可信度,那么里面的内容才有可能补采纳。这一点现代人特别好理解,骗子总会把公司包装得富丽堂皇,Y货总是有一个漂亮的外包装,古往今来骗子都一脉相承。
哀章打了两校铜匮,一匮藏《天帝行玺金匮图》,一匮藏《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这里“天帝”指上天,老天爷;“赤帝”指的是炎帝;“某”指汉高祖刘邦,这个“黄帝”就是王莽。“图”,“书”中都写了“王莽应做真天子”,意思是天帝和汉高祖刘邦都传位给王莽。
《天帝行玺金匮图》里,哀章依据民间传言的五行相生相克,提出朝代也同五行一致,有五行相克,有五行相生,每个朝代有每个朝代的命数,各朝代有自然的更迭交换。同时以“天帝”的口吻,将刘邦的汉朝归属于火,将王莽归属于土,土克火,这是无法逆改的命数,现在汉朝的气数已尽,“天帝”批准王莽取而代之。
《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中,刘邦则亲自出马,认可了“土克火”这一命数,并在书中对王莽进行了一番孜孜教诲,黄帝王莽你就别客气,我打下的江山已走到终点,你别客气,拿走好好管理吧!这还不算,刘邦还好人做到底,处心积虑为王莽考虑,将辅政的三公四将名单共十一人全部都罗列出来,还标明了各自的官职和爵位,对王莽的关爱溢于言表。
我们来看看这十一人都有些谁,刘歆、王舜、平晏、甄邯、甄丰、王邑、王寻、孙建这八人是王莽的心腹重臣;王兴,王盛这两个名字在全国同名实在太多,甚至王莽第五子也中王兴,但当时王莽重臣里并没有这两个人;还有一个就是哀章,就是敬献“铜匮”的梓潼人哀章。
这就是哀章精明并恶心人的地方,敏锐的政治嗅觉帮助了他,这份名单不是全都言之无物,有真有假,真假掺杂其中,有当朝的八大重臣,当然也有哀章自己,为了不显得自己那么突兀,哀章又极其狡猾地虚构了两个根本不存在的人,考虑到王家称帝,增加了“王兴”和“王盛”两个王氏子弟,这两个名字在当时是很普通,并且特容易同名的名字,同现在的“刘强”差不多,你一定会找得到这两个人,不至于穿帮。这份名单你要么不信,要么全信。
十二月的某一天,哀章连夜将这两校铜匮送至高庙,并对管庙的仆射说:“这是上天叫我将金匱送来的,请即交安汉公。”
仆射那敢怠慢,第二天上朝,立即将哀章交来的金匱呈递给王莽。
哀章这个太学生,在献金匱前可以肯定地说不是王莽的人,这两者相差十万八千里,国家元首每个太学生都认识,可国家元首不认识你呀!献金匱这个行为也肯定不是王莽集团的安排,是的话,那份名单就永远不会出现哀章,王兴,王盛这三个鸟人的名字,这三人谁呀?
可“金匱”格调之高,形式之好,让你根本无法拒绝。他超过了智囊首席刘歆所有的设计,让群臣眼前一亮,你一度有些恍惚,就认定这是上天的礼物。
民间的舆论随着“金匮”的降临达到顶峰,广大人民从这份图谶中,看到了上天传位王莽的旨意,以莽替汉就是上天的安排。图谶在王莽废汉自立过程中发挥了奇迹般的作用,当时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认为谁符合了图谶,谁才是符合天命的“真命天子”,人民才会无可争辩地拥护他。这些奇怪的言论,一方面是王莽方的舆论导向,一方面是底层人民的呼声,人民期待一个明君,盼望一个明君来带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
王莽集团决定顺势而为,实施王莽称帝。各方面虽有些仓促,准备还不够完美,但哀章这把火点得实在是太大,民意已被彻底点燃,浪费就是一种可耻。
我想哀章在太学里应该主修的营销学,他准确地找到了客户的需求,伪托汉高祖遗命,令王莽称帝。并在形式上做到了完美的包装,在同质化如此严重的产品中脱颖而出,并以消费者的五行思想作为促销手段,得到了绝大多数消费者(人民群众)的喜爱,最终引爆整个市场。
现在传国玉玺也到手,民间的呼声也被“金匮”推高到了极致,登基称帝看来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横亘在王莽面前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5岁的刘婴该如何处置。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其非正常死亡,这样的方法很多,毒杀,意外,暴毙等等,事后可以全部甩锅给生病而亡,这个操作是最简单的,但这会给后世留下口实,哪怕是正常的英年早逝,都逃不过这个猜测。
王莽是个讲究人,断不会选择这一条。这也从侧面看出,史书记载刘衎是王莽毒杀大概率是错误的,人有行为惯性,你选择毒杀了一个皇帝,那么第2个也会这样选择,干顺手了吗。
非正常死亡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找人背锅,可以是部下,可以是刺客。明确的告诉史书,他是死于谁之手,但绝不是死于我之手。朱元璋早期对小明王就采取了这一招,部下让小明王沉船而死,朱元璋严厉的谴责了他,可后来开国却凭此封爵。
非正常死亡历史上常用,剩下的正常死亡历史更常用。
干净利落,手起刀落,一刀下去,一个朝代结束,一个朝代升起。这就是流血的政治,是社会体系上的弱肉强食。新的时代推翻旧的时代,通常会这么干,哪怕是父子也好,兄弟也好,叔侄也罢。这样做无关道德,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历来为强者歌颂。
王莽这些都没有选,太简单了,太血腥了,太不人道了。孺子婴两岁时来到我身边,我看着他长大,现在他5岁了,我抱过,我疼过,我下不去手。
最关键的是没有一个部下主动站出来分忧,直接跳出来干掉刘婴,那事情就超级简单化,公开谴责,私下表彰就完事。如李世民的手下尉迟恭,主公的哥哥弟弟,你们下不了手,好,我来,结果一棒下去,成为开国功臣。
不让刘婴死,这是大的前提,那该怎么办呢?
王莽在自己府内沉思冥想,他已经明确的拒绝武将们提出的干掉刘婴的提案,那不废掉他,如何顺理成章的接手汉朝呢?这个问题一日不得到解决,后续的工作就无法进行,再缓缓,拖一拖。
王莽不急,群臣们急了。
先群臣联名上书,请求王莽做皇帝,王莽愤怒,这怎么可以。
群臣又集体至府中,再次请求王莽做皇帝,王莽异常气愤,说大家要陷其于不义,再说可就翻脸不认人。
这时群臣立马要死寻死,说王莽你今天不当皇帝,我们早晚会因为此事被刘婴杀掉,是在刘婴的手里,还不如死在你手里。王莽仰天长叹,好吧,为了你们我就只有作皇帝吧!
卡,这次完美,一遍过。
看见没,这才符合王莽的风格。
箭在弦上不可不发,事已至此,就让汉朝翻篇吧!孺子婴,我已经给你想好了出路,不要你的命,你可以享受余生的荣华富贵,学学古人,禅让出你的位置,我会把孙女儿王夫人许配给你,去享受你的人生吧。
禅让就这样被王莽从历史的角落捡起来,掸去全身的灰尘,洗去铅华,活灵活现的展现给了世人。
禅让是上古五帝时候的传说,古时候的帝王,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有才有德的贤人,体现的是古代的民主,真实性其实有待考证,也许是后者的实力逼迫前者禅让,也是有可能的。尧禅让给了舜,舜禅让给了禹,禹却给了自己的儿子启,三个回合后就不按套路出牌,你禹也接着禅让啊!
禅让还有内禅和外禅之别,内禅就是禅让给同姓,外禅就是禅让给异姓。不管真实性如何,尧,舜的禅让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我将学习古代贤君,从别人手中禅让过来,用尽一生,竭尽全力,让帝国的人民安居乐业,让国家繁荣富强,当百年之后,选其贤人,最后再禅让出去。
1月15日,禅让在汉高帝刘邦祠庙内举行。这是禅让制在史书上记载的毫无争议的首例,王莽是禅让制的首作俑者。
众臣簇拥着王莽,王莽手牵着五岁的刘婴,王莽以”假皇帝”的身份领着百官,对汉高祖进行了最后一次祭拜。
祭拜完毕,刘婴居上位,王莽居下位,将事前准备好的”铜匮”,就是那块所谓的里面藏着汉高祖遗命的”铜匮”,经刘婴手交到了王莽手中,这代表着祖先对王莽的认可。
随后就是传国玉玺的交接。王莽早己命人用黄金对玉玺的缺角进行了修补,在玉盘上古朴的玉玺,云润而有光泽,王莽望着这方玉玺,从它诞生起就充满了流血和杀戮,世人为之疯狂,好多英雄诸侯为了它,命丧黄泉,甘之如饴。从姑妈王政君手里得到后,也曾仔细的端详,但都没有今天这种感觉,不知是眼花,还是怎的,王莽甚至看见了玉玺发出的滚滚热气,在祠庙内冲天而出。
刘婴双手将玉玺捧给王莽,王莽接手后,禅让正式生效。王莽接受5岁的孺子婴禅让称帝,建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称”始建国元年”。汉朝成为历史,“新”朝来临。
王莽顺手将孺子婴一牵,5岁的刘婴自然而然的居在了下位,王莽在上位,降刘婴为安定公,接受百官的朝拜,整个禅让结束。
这一整套的流程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蓝本,加九锡,宗庙禅让,传国玉玺的交接成了一个标准,曹丕,司马炎,赵匡胤等都学得很不错。
然后戴上王冠觐见太皇太后,坐在未央宫前殿,即天子位,定国号为“新”。尊王太皇太后王政君为皇太后(后来又改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降刘婴为定安公,将平原郡的平原、安德、漯阴、鬲、重丘等5个县,民万户,地方百里,作为定安公国,允许刘婴在国中立汉祖宗之庙,世代祭祀,后将孙女王夫人许与其为妻;改王太后王嬿尊号为定安公太后。至此,立国210年的西汉帝国灭亡。
后来又改王政君称号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并说既然汉朝已灭,太皇太后不得再侍奉元帝,遂毁元帝庙,改为“文母篹食堂”。因为王政君还在世,不便称庙,便称为长寿宫。
为了女儿的幸福,将安定宫太后改为皇室室主,为其择良婿改嫁,后王嬿无此打算,只好作罢。
上古五帝才有的禅让制,被王莽重新启用,尧禅让给舜,舜禅让给禹,多么的美好,皇位都是有德者居之。可惜他忘了,社会在进步。现在的皇位你可以抢,正大光明的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喊着抢,就是不可让。
安汉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一路走来,我共用了8年时间,面对过生死,面对过鲜血,失去过亲人,现在撸起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