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王莽新朝一一历史的试验田

三十五.变革就从改名开始吧

  紧箍咒已经去掉,看我不翻他个十万八千里。再也不用顾虑什么,按自己的想法来吧!整个中华大地都是我的试验田,我将尽情挥洒,倾注我的热情,建造我心中的理想社会。王莽站在朝堂以皇帝的身份接受百官朝拜时,心里不由自主地冒出了这样的想法。

  王莽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他在中国大地上做了很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试验,不管他改革的结果如何,至少他在他那个时间点,为后人提供了很多可借鉴,可参考,可反思的改革。

  他的改革最让人诟病的一是不停地对地名,官名,官职的改动;二是币制的不停改动。这两项不管是在新朝还是后世,都认为相当的失败。

  我们先看一下他的改名的大致时间表,有一些是他在新朝以前进行的,但史书还是算在了王莽新朝头上。

  公元1年二月,王莽改大司农为羲和。

  公元4年冬,更公卿、大夫、八十一元士官名、位次及十二州名、分界。

  公元8年二月,王莽依周制置五等爵,以公、侯、伯、子、男封功臣。改关内侯为附城。

  公元9年正月,新皇帝王莽始建国元年,置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等官,位皆孤卿,下不置大夫;大改内外官名及宫室之名;师法古书取其意,允,信也;若,顺也。

  公元9年冬,置五威司命,主司察上公以下;中城、四关将军,主十二城门及肴黾(肴山、黾池)等四处险隘,皆以五威冠其号。

  公元10年二月,因行“五均·赊贷·六筦”之法,王莽下诏于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大城市设五均司市、钱府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及五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

  公元10年十二月,更名匈奴单于曰“降奴服于”,立呼韩邪单于子孙十五人为“降奴服单于”。

  公元12年二月,更名高句骊为下句骊。

  公元14年七月,大规模变易名号,以《周官》《王制》之文,置卒正、连率、大尹,职如太守,又置州牧、部监二十五人;分长安城旁六乡,置帅各一人。分三辅力六尉郡;河内、河东、弘农、河南、颍川、南阳力六队郡。并改易官名、地名,分合郡县,总力万国。

  公元15年二月,王莽遣使谕说匈奴单于改为恭奴单于。

  公元20年正月,置前、后、左、右、中大司马之位,命诸州牧至县宰(县令)皆加大将军、偏、裨将军、校尉之号。

  以上种种,只是史书记载的一部分,还有很多诸如将县令改为县宰等小改动还没记录。我想“王莽更名”被列为讨厌王莽的第一条理由很有道理,我看着都烦,你们看着这一章更烦。想来史学家要想做新朝时期的研究,史官要做史,同学要考试,见着这些变来变去的地名,官名,官职,有谁又在心里不恨王莽呢?你有病吧!变来变去干吗?自你当上皇帝,我历史考试就再也没及格过。

  大家脑子里一团浆服很正常,因为王莽改过的这些名称之所以很难记,是因为它没有很好的存续性。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他只存在于历史长河中短短的十几年,光武帝刘秀一上台就又把它全部改回来了,就象一个生僻的英文单词,平时很少用,专等考试来难为你。

  王莽的这些改名,有些完全没有必要,比如对匈奴,对高句丽;有些无可厚非,比如新增官职,或职能的变化而进行的改名;主要诟病的是他在方方面面改得太多,改得太勤。最烦他太依据古制和古籍,在一些官员结构上绕来绕去。

  新朝的行政区划大致与西汉后期相同,但由郡县制上加州牧,并且与分封制结合。在设置行政区划方面,王莽修改西汉十三州,据《尧典》分成十二州,裁撤朔方、司隶部,改凉州为雍州、交趾为交州;后又据《禹贡》改为九州。且将某些州改为部。新设了西海郡(郡治龙耆城,今青海民和县)。辽东地区撤消了真番、临屯二郡。在西南地区由七郡变成五郡,部分西南夷成半独立状态,放弃了海南岛与象郡。

  政府机构和官职名称跟随发生变动。公元9年更改地方官制的名称为古称。

  公元14年后大规模更动,结合分封制和郡县制,郡县首长与受有茅土的诸侯二合一,将郡太守(新朝称大尹)分成卒正(侯爵)、连率(伯爵)与大尹等。地方军事单位的都尉,分成属令(子爵)、属长(男爵)等。这里对应的就是王莽依周制置五等爵,即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五个等级。

  在官职的部分,公元14年设立州牧、部监以监督地方各郡,地位等同三公。设监,地位同上大夫,监督五郡事务。更置牧监副,秩元士,冠法冠,行事如汉刺史。随着六队、六尉等的建立,新朝也派出监察官员对这些队、尉进行监察。

  公元17年,王莽选用能吏侯霸等分督六尉、六队,如汉刺史,与三公士郡一人从事。

  新朝新气象,这很好理解,从行政区域,政府机构和官职名称着手,这是最简单的操作,先同前朝划清关系,但整个改动有些复杂,就算你看着上面的目录表,也未必能够理清楚新朝的官僚体系。这些改动也许是为了“去三俗”,也许是为了“尊古仪”。但这一举动感觉是为改而改,意义不大。你可以将乱坟岗,蚂蟥岭这些不太好听的名字适当的改一改,但是大批量的改动,会引起史籍,地志的混乱,必然会在短时间内给群众和官员造成麻烦。

  名称你一次性改好就可以,这样也还行。过份的就是你改来改去,一个地名,一个官职不停的变换名称,王莽,你这就精分了一点,一看就是强迫症晚期。

  必须得吐槽一下,王莽取名的水平很不咋地,就说”新朝”、“始建国”,你听起别扭不别扭。唐宋元明清,你感觉多好,对吧!而“新朝”、”始建国”,你总感觉有点黑色幽默。

  以此类推,你就不知道他会取些什么,拗口,生僻,复古,仿古。他的地名和官名,你要想完全弄清楚,会让你的脑袋一团浆。

  官制就算是改个名称,换汤不换药,那也无所谓,一旦你大开口子,大量的封官封爵,这样就会出问题。

  王莽根据《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制定出一套分封的办法:“州从《禹贡》为九,爵从周氏有五。诸侯之员千有八百,附城之数亦如之,以俟有功。诸公一国,有众万户,土方百里。侯伯一国,众户五千,土方七十里。子男一测,众户二千有五百,土方五十里。”

  在体现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已确立二百多年后的今天,王莽全面恢复分封制,将拥立新朝的功臣全部分封。王侯爵位当然可以世袭,但也别想太多,他只是称号,没多少封地。

  每每看到这里,你会发现王莽特别注重历史,但你越读懂王莽,你又会发现他只在意春秋前的历史,他和我们一样不太关心近代史。如果他知道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是如何艰辛,他就不会这样大肆分封,为自己和子孙后代制造麻烦了。

  王莽根据古籍,更改了秩禄之号,还按照传说的周制大封五等诸侯共796人,附庸1511人,其中有很多人并没有实际得到封地,每月只能领到几千钱。

  没有行市,也有比市。凭什么都是王爷,他可以享2000金,而我只享几千钱,患寡不患均,在中国这样做必然会让人内心滋生不满,会不自觉的想法找补,想想你们身边的人吧,你的领导常常会抱怨,别的领导会得到的比他更高,凭什么都一样的,我却没得到这样的待遇。这就客观的造成了这部分官员贪污受贿、榨取民脂民膏的现象。从内心的分析就是找补。

  王莽在官员的提拔,封赏上不够慎重,不是因为需要才设置那个岗位,而是感觉像为了安排这个人员,为了做得和古籍上一致,而编排了那个岗位。这样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人员臃肿,人浮于事。

  中国的官场,历来是只能上不能下,往上提,则你好,我好,大家好。往下撸,则难免会心生怨言。官员体系的稳定,在中国往往是最重要的一环。

  以上还只是王莽对官员体系改名部分,其他改地志等我就不展开讨论,你只需要记住王莽是一个很精分的人就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