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廉丹
廉丹(─22年),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王莽称帝后,任中郎将。同原尚书令唐林,博士李充,谏大夫趟襄一道被王莽选为王临的“太子四友”。成为“太子四友”后官职变为御侮。
史书对廉丹之前的记录很少,由此事可以看出,他是军中的青壮派,颇受王莽的重用。
成为太子四友后,才开始真正获得王莽的青睐,随后青云直上,再迁南城将军,转宁始将军,成为王莽一手栽培起来的谪系。
廉丹军旅生涯最出彩的一战就是南征句町。
句町是壮族建立的国家,在今广西云南一带。其形成时间大约在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句町王亡波率部归附汉朝,西汉以其地置句町县。汉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亡波因协助平定姑缯、叶榆的反叛有功而被封为“句町王”,享受着国县并置的特殊待遇。
新朝王莽将句町国变为句町县,句町王降为句町候,引发出句町国不服。
公元12年,牂牁大尹周钦杀句町王邯,后“邯弟承攻杀钦,州郡击之,不能服。三边蛮夷愁扰尽反,复杀益州大尹程隆”。先是句町王亡邯不胜新朝降王封侯,起兵造反,被牂牁大尹周钦,随后周钦又被亡邯之弟亡承所杀,句町国开始正式反新,州郡地方兵几次围剿都未获成功,反而引发了广西境内其余蛮族的反抗,最后连益州大尹程隆都惨死敌手。
公元16年冬,时任宁始将军与庸部牧史的廉丹,奉命镇压西南夷句町反叛,大发天水、陇西骑士、巴蜀等郡吏民十万人击句町。士卒饥疫,乃大赋敛民财。句町国大败,这场战争,史书没有详细记载,只留下一句点评:“杀戮甚众”。
这场战争后,句町仍和新朝战斗了数年。
前后9年的战争,最终也拖垮了句町,让这一古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消失的根源就在于廉丹。杀戮,不管是否老人,不管是否小孩,只要是句町国人,廉丹均不放过。一句“杀戮甚众”,造成句町国人口大量减少,彻底伤了句町国的元气。
平叛句町,在朝廷上为廉丹带来了“威名”,这名青壮派军官,坐实了新始帝王莽谪系之名,此战过后,王莽在军事上更加倚重廉丹,其地位超越了严尤。
“杀戮甚众”的“凶名”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是双刃剑,可让意志薄弱者放弃抵抗,也会让摇摆者破釜沉舟,垂死挣扎,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凭南征句略的军功,廉丹被王莽拜为更始将军,成为将军之首。成为至自甄丰、姚恂、孔永、侯辅、戴参以来的第六任更始将军,居十一公之位。
这是廉丹生命中的最高峰,接下来迎接他的就是不可避免的下坡路段。
廉丹为后世所熟知的不是他的军旅生涯,也不是他的战功,而是别人以他为主体写的《说廉丹书》和《复说廉丹书》这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均出自于廉丹的谋士冯衍之手,冯衍也因这两篇文章而名扬天下。
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东汉辞赋家。幼有奇才,九岁时能诵《诗经》,二十岁而博通群书。王莽时,虽诸公荐举,但不肯出仕。但却很奇怪,他却来到了一个杀人如麻,嗜血成性的将军廉丹座下,成为一个幕僚。
《说廉丹书》,是冯衍劝说廉丹的文章,全文如下:“我听说顺从时运以成就事业,这是常道所推崇的;逆反常规来攻伐旧体制,这是权变者所重视的。因此说希望有所成就,便不询问需要遵守什么原则;论定事物的大体纲要,就不能信守什么小节规范。从前齐国的逢丑父在齐、晋两国决战中,知道齐顷公可能被擒,所以与顷公换了座位,当晋国将领韩厥擒拿他们的时候,逢丑父冒充顷公,并让顷公借着下车取水的功夫逃走,因此他的行为在诸侯中得到称赞。春秋时郑国的祭仲,由于被宋庄公挟持,被迫废掉郑昭公扶立公子忽为郑厉公,郑昭公忽被迫兆亡。后来,祭仲又重新扶立忽归复王位。用自己的死来换取国君的活命,用暂时的妥协来换取国君的生存,这是君子所遵循的原则啊!违背了常人的思维定式,而使国家安宁,使自身得到保全,这是贤者的谋虑呀!所以《周易》中说:“穷极则变化,变化就能通达,能通达那么就可以恒久。能遵循这样变通的原则,何事不成?所以有如上天助佑一般,当然无往而不利了。假如明知道这样做不可能成功,还一定要去做,那样破败残坏的军队对主上是没有一点帮助的,而你最终将落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像这样的事,贤明的人不会做的,勇武的人也不会干的。况且我冯衍听到过这样的说法:‘获得机遇的时候千万不要懈怠。’张良因为祖上五代都在韩国为相,所以自己曾在搏浪操铁锤谋刺秦始皇,他的勇敢精神超过了孟贲、夏育,他的美名高过了泰山”。
看完你想打死冯衍不?我奇怪杀人不眨眼的廉丹,居然能忍住不动手,但想想也能理解,这次毕竟涉及到廉丹自己的性命,再啰嗦也得好好的听。
我也很难理解古人的交谈方式,明明十万火急,让你来出个主意,你有好的主意就说,没有就滚蛋,你倒好,啪啪啪的给我写一篇文绉绉的文章,你构思、用词、遣词造句,引经据典不要时间吗?给个痛快话不行吗?
我们先来看一看这篇文章的大背景,公元21年,国内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彼时天下兵起,王莽派遣更始将军廉丹讨伐山东,镇压那里的赤眉军。廉丹招冯衍授为掾吏,与他一起到定陶,到了定陶之后,廉丹驻扎于城内数十日未动,不曾主动出击,只求被动防守。
王莽以诏书追令廉丹说“:仓廪的粮食都快空了,府库的钱财也要快用尽了,是时候该发怒了,是时候该一战了。将军受国家的重任,不捐弃生命于荒野,就不能报恩塞责。”指责廉丹怯战,消极防守,要求他主动出击,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廉丹惶恐,夜间召冯衍,以诏书给他看。冯衍因而对廉丹劝说,给他分析了王莽必败的道理,劝他不要为之卖命,而应当自找出路。此即为《说廉丹书》,但廉丹没有听劝。
不是不想听,或许是根本就没看懂那篇文绉绉的文章,这下各位该明白了吧!
后来进军到睢阳,冯衍再次劝说廉丹,此即为《复说廉丹书》。
冯衍在文中说“善于明见的人能在事物还没有形成前就能看到它,智慧的人能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已经考虑到它,更何况是那已经清晰明白的事情呢?大凡祸患的发生都是由于疏忽所造成的,因为它是由细小微弱逐渐发展形成的。失败后再后悔是没有用的,时机是不应丧失的”。廉丹仍不听,于是进军无盐,与赤眉决战。
后世将蒯通劝说韩信反汉,阎忠劝说皇甫嵩背弃东汉王朝,冯衍劝说廉丹反叛王莽这三件事并列为一个系列,一个现象,认为三个人都是不能放下自己眼前的荣华富贵,又不想减损实力来降低君主的怀疑。他们都因为迟疑徘徊、犹豫不决而导致灭亡,遭致这样的祸害就是在于他们太怜惜自己的生命。
这些都是事后诸葛亮,都是站在上帝的视角来看待他们的事情,你以为,反就可以改变命运吗?人人都朝三暮四,看着利弊来做选择,那还有什么忠诚。
后世多拿《说廉丹书》和《复说廉丹书》这两篇文章来讨论廉丹,鲜有廉丹的战绩战功,这对于廉丹来说,不知是荣耀还是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