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代言情 柳云泪

第3章 武夷山上遇神仙 京城赶考别故乡

柳云泪 一桅轻舟 2783 2024-07-06 18:22

  柳三变失魂落魄地回了家,他又病倒了……柳府上下忙碌一片,孙子是奶奶心尖肉,她和刘氏坚守在三变房间服侍。

  听了下人的陈述,婆媳俩知道三变是害了相思病。有道是心病还得心药医,可昔日的云府被查封,那个灵气十足的云容已有几年未见了。

  这可怎么办?两个人不由唉声叹气。

  时间是一剂良药,大病一场后的柳三变自知无力回天。云府的遭遇更加坚定了他走仕途的信念,他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够为云府翻案,还云家一个清白。

  柳三变因此居家乡,一边和兄长继续熟读圣贤书,一边四处打听容妹的消息,可是依然石沉大海。

  俗话说山水有相逢,所以他一直没有放弃努力,始终坚信只要容妹还活着,就一定能与他相逢。

  柳三变陪家人游览名胜中峰寺,秋风飒爽的山腰上,柳永嚷着要去中峰寺。三兄弟乘秋风,攀藤萝,觅清流,上了鹅眉峰,柳三变顿觉心旷神怡。

  群山起伏,少年嘹亮呼唤的回声在山谷中来回激荡。柳三复、柳三接带着柳三变去找仙坛、仙井、棋盘。

  站在雩坛前,涓涓细流缓缓往山下流去,柳三复说道:“乡民遇到荒年灾祸,就会到雩坛来祈祷。”

  柳永沉默了半天,问:“是不是因为这儿离天很近了呢?”

  柳三接笑着道:“神秘难测,离天近有没有神仙呢?”

  柳三复说:“靠神靠仙,靠天靠地,也要靠自己!”

  柳三变不断地回味着哥哥的话,等抬起头,一只猿猴跳上中峰寺的飞檐攀上松枝,嘴里还衔着寺中的供品,柳三变说:“我最想看的伏虎坛,不就在寺中吗?一起去看看。”

  兄弟仨来到中峰寺,烟⽓袅袅,却不见寺僧,伏虎坛的旧迹还在。柳三变回转⾝,佛殿门外,视界开阔,天光透亮,远山叠翠,风从脚下忽忽穿过,他俯身从炉边找了一炭块,在壁上信手写下《题中峰寺》:

  攀萝蹑石落崔嵬,千万峰中梵室开。

  僧向半空为世界,眼看平地起风雷。

  猿偷晓果升松去,竹逗清流入槛来。

  旬月经游殊不厌,欲归回首更迟回。

  长兄柳三复说道:“有弟弟这首诗,也算不枉此行啊。”柳三接也是连声赞叹。

  中峰寺风光好景色优美,后来朱熹迁葬母墓时,就选址中峰寺后。鹅子峰壁上题词在香客中间传开,大家称柳三变是“鹅子峰一支笔”,刘氏听了边走边问柳三变:“《孟子》书中的‘声闻过情’你可记得?”

  “娘,儿当然记得。”

  母亲突然问起《孟子》,但他还是如实答道:“娘我知道,它说名声超过了实际情况,就名不副实了。”

  刘氏又追问:“你可知道后一句是什么?”

  正兴致勃勃游玩的柳三变一听幡然醒悟,他马上回答:“娘,下一句是‘君子耻之’。”

  刘氏笑了,柳三变站到她面前说:“娘放心,我一定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

  到了山峡边,廊桥横在溪流上,他抬起头,恍惚见到一个道骨仙风的背影,隐约听到一句“山前却是宰相家”。

  柳三变快步上前,想要同仙家攀谈,不料那背影却转出廊桥,突然不见了。

  柳三变再折回到廊桥,但见梁柱上多了一首词,墨迹未干,墨香缕缕,于是驻足细读,只见是新词《眉峰聚》: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

  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柳三变豁然开朗,词原来要这样写?一曲《眉峰聚》让他参悟出了写词的道理,既要变化多,又要不离其宗,既要感情真挚又不能直言露白。于是,后来称这风雨廊桥为“遇仙桥”。

  停靠岸边,下船,新丰藻光法师曾在此悟道,柳三变到禅寺正值月圆之夜。

  那夜,柳三变望着九天之上的一轮明月,明月如水,柳三变说了句:“⼭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

  三接说:“唐乾符元年中秋,藻光禅师望着一轮明月升上中天,就悟道了!”

  柳三变看过了武夷的夜景与人文,欣赏了武夷的晨光,想到了武夷君、神仙谱,想到了云雾缭绕的霞光,寺中深蓝天空圆缺的月亮,回忆起在风⾬桥上看到的《眉峰聚》,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吟出心声《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

  六六真游洞,三三物外天。九班麟稳破非烟。何处按云轩。

  昨夜麻姑陪宴。又话蓬莱清浅。几回山脚弄云涛。彷佛见金鳌。

  刘氏让三兄弟准备秋天州试,柳永想起母亲督促课业,教他做人道理,想到伏虎禅师、藻光禅师、还有那个背影说的“门前却是宰本家”。柳三变发誓矢志苦读,学出个出人头地。

  他写下一段《劝学文》作为座右铭: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意思是:勤奋读书,老百姓也可成为王侯将相。不读书,王公贵族最终也会沦落为平民百姓。

  小小少年就把读书人的出路说得如此透彻,哪怕是成年人穷其一生,也未见能明白其中道理。

  从此,柳三变每晚秉烛夜读,深夜才搁笔歇息。好学⽆时,苦读有恒,当州试发解,柳三变得解,正值九⽉菊花开放。如此⼀来,不久他便进京会试了。

  母亲把他叫到⾝边,母亲对他说:“虽然圣人说,‘⽗母在,不远游’,但是儿啊,好男儿志在四方,你去吧,去更大的天地施展你的才华。”

  柳三变想起那夜经历,满腔的豪情与雄才的他对母亲说:“娘,孩儿要踏遍千山万水,阅尽天下人情冷暖,写尽天下长句短句,然后再回来看娘。”

  柳永走了,离开了崇安,当他回过头看着娘的背影渐渐模糊的时候,鹅眉峰渐渐甩在了身后,眼泪涌了出来,泪中有他对武夷山多情的眷恋。

  他拭去泪水,告诉母亲不仅仅是“鹅眉峰下一支笔”,他要鹤飞冲天,鸣于九皋。

  尽管以后柳永浪迹天,再也没回武夷,再也没回崇安,但是,他常常想起武夷山的那片天……

  《凤归云·向深秋》

  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这是柳三变《凤归云》,写下此词之时,他多么思念家乡武夷山。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