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三变好不容易挤进醉春院楼,但见危楼共三层,雕梁画栋十分精致,二楼豪华包间内,公子王侯优雅品茗。东南西北围成中间一个看台,看台男人们摩肩接踵,一个个打破头想一睹陈师师的花容月貌,听她的天籁之音。
“敢问兄台,这陈师师何许人也?”
“正好师师还没出来,我看你也是赶考的,就给你讲讲吧。”男子轻摇折扇娓娓道来,“陈师师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王寅的女儿,三岁时父亲把她寄名佛寺,老僧为她摩顶,她突然大哭。老僧人认为她很象佛门弟子,因为大家管佛门弟子叫‘师’,所以她就被叫做王师师。
在王师师四岁时,父亲因罪死在狱中。她因此流露街头,醉春院歌妓见她是个美人坯子,于是将她收养,因此落入倡籍陈家,并随其姓,改名为陈师师,并教她琴棋书画、歌舞侍人。
师师天生一副美声唱法的好嗓子,加上养母的悉心指点,不满十五岁的小女孩,就已经是‘人风流、歌婉转’,在首都各教坊中独领风骚,高树艳帜。
一来而去陈师师长成了倾国倾城的美人,一下成为汴京名妓,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知道吗?连当今圣上也想一睹芳容。那高俅、王黼自然怂恿宋徽宗,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走漏消息。你说,她红不红?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和陈师师有过交往的有多位著名词人,一般人还真攀她不上。
李师师最擅长的是‘小唱’,所唱多‘长短句’……”
“宋词,多谢兄台,这个和知晓。”
柳三变正当年,听人如此夸赞陈师师,想必定有二分姿色,突然有人惊呼:“出来了,快看。”
三变抬头远眺,但见二楼突出的平台上,一女子如仙女般轻盈的小碎步携古琴来到舞台中间施礼。
柳三变顿时觉得唇干舌燥,那陈师师果然超凡脱俗,确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让他情不自禁地想起云容来。
“我的容妹,你在哪里啊?”突然他发现陈师师竟与容妹有几分神似,更让他痴迷不已。
古琴弹拨三两声,未曾吟唱先撩人。台下男子即刻安静下来,准备欣赏李师师今天唱的是谁的词呢?众人拭目以待。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伴着古琴幽远的音色,陈师师玉口一张,台下人鸦雀无声。有人小声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的浣溪沙,太绝妙了!”
柳三变细细聆听真是好词,眼前景色呈现花儿飘落,我们无可奈何。又一年了,那归来的燕子,还是去年的那一只吗?
我们能感知到了时间的流逝,却又无法阻止,伤感油然而生。世界上,最公平和最不公平的都是时间。别人偷不走它,而你却也留不住它。你拥有了它,却不能改变它。
山外青山楼外楼,柳三变这才知道自己诗词的太过肤浅,发誓在赶考之前就这杭州不走了。
他要让陈师师等歌妓只吟唱他填的词,三变甚至觉得这也许是找到容妹唯一可行的办法。
几个月来柳三变开了眼界,欣赏着江南秀色景色,聆听吴侬软语,更重要的是连日来,他到醉春院听曲,见到了秀色可餐的陈师师,他迷失在江南景致里。把酒当歌,人生几何?今朝有酒今朝醉,莫使金樽空对月……
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他欲拜谒孙何,孙大人时任浙转运使驻节杭州事奈何孙何“侯门深似海”。他整日忙应酬,柳永屡次登门都见不到大人,孙府家丁将他拒之门外。
柳三变此刻心潮澎湃,他想起生他养他的母亲刘氏,想起了武夷山那座遇仙桥,他拿起毛笔在洁白的纸上,一首传世之作一气呵成。
聪颖过人的他不愿再吃闭门羹,他使钱找到杭州头牌歌女楚楚,拜托她中秋节孙府举行家宴,请歌女入府唱歌助兴时,唱他这首《望海潮》助兴。
不知不觉富庶的江南已然稻谷飘香,蟹肥虾美时节了。鱼米之乡的江南,到了丰收的季节。
果然,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楚楚应孙大人之约来到孙府。皓月当空,琴声悠悠,楚楚银嗓子吟唱道:
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果然,孙何听了一惊,杭州之美尽在词中,听完《望海潮》孙大人忍不住问:“好一曲望海潮,何人所填?”
楚楚回道:“柳七。”
“柳七,何许人也?快快道来。”
楚楚把柳七之事和盘托出,孙大人一听:“来了啦。”
“快去亨通客栈,有请柳七。”
孙何当然知道在诸多歌咏杭州、钱塘的诗词中,只有这首词写出了钱塘的盛况,从湖光、山色、景色、人物进行了切实的描绘。
这段文人轶事被杨湜《古今词话》所记载,文中说:柳耆卿与孙相何为布衣交。孙知杭州,门禁甚来,耆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公,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中秋府会,楚楚宛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预坐。此词一出,即广为传诵,柳七亦因此名噪一时。
据说当时正觊觎宋朝的金主完颜亮听闻这首词后,对钱塘的富庶垂涎三尺,“遂起投鞭断流,立马吴山”的野心,由此可以看出这首词影响之大。
“孙大人中秋佳节,晚生柳七多有叨扰。”
“柳七,快快请坐,一曲望海潮,相见恨晚!”
“不知孙大人与王禹偁私交如何?”
“甚好,缘何提起?”
“家父与王禹偁乃至交。”
“请问令尊?”
“柳宜。”
“失敬,原来是赞善大夫公子,难怪才情出众。此番过钱塘,也是京城赶考?”
“正是,还请大人多多提携。”
“后生可畏,太祖英明,眼下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以你之才学,定能高中。”
众人入席一同赏月,举杯换盏不亦乐乎。
“柳公子,可知钱塘江大潮?”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晚生滞留杭州,陶醉在天堂一样的景致中。拙作望海潮酝酿之初到江边观赏过,不过听人说农历八月十八最大,海宁县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为第一佳点。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文人骚客。”
“嗯,柳公子有心了。”孙大人一捋胡须道,“钱塘江观潮都是千古流传的,而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柳公子可否愿意与老朽一同观潮?”
“能与孙大人同往,晚辈之幸也。”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