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纷出生于四川的一个小乡村,生长于四川的一个小乡镇。18岁以前去得最远的地方是县城。
乡村给黎纷带来的并不是短浅,而是一种亲近。融于土地的鲜红血液。
黎家没有一个不识字,也没有一个不明理的。黎父天资耀人,十几岁就中了秀才,可惜的是以后便一直无事可成,多年都再难精进,后遇传教士传教,受了些影响,对仕途也逐渐歇了心思,就回村子办起了私塾,当起了这四乡八村的启蒙老师。又娶了黎母,生了三个孩子,做起了副业,日子也宽裕了些,就搬到了镇子上,一家人和和美美。
科举废除后,黎父消沉好一阵子。又遇上来传教的英国教士,见到了更多西式,听说了大学之伟大,颓废多年重新燃起了火焰,一心要送黎纷去上大学,去见世面。从小到大黎纷在学习上“受尽折磨”,父亲的严厉让黎纷心里多了不少怨恨,后经数件事才坚定求学之路。
方澄邈的文学素养颇高,黎纷却跟他完全不同,除了小时候启蒙的四书五经,其他古典一概没怎么接触,也没有机会去接触。县里有学校后,黎纷就被黎父送了过去,这种学校是大家都去的,男男女女都有。因着是公费,大姐和二姐也一起去了。
黎父铁了心要把黎纷送出去,铁了心要在别处广袤无垠的大地上点燃自己的那一把火。黎纷的英文倒是不负父望。那时中学只几门课,国文,算学,英文,历史和圣经。国文和历史都讲得浅显,老师大多数都是那些老秀才,照本宣科又酸腐得很。黎纷的英文,算学和圣经从入校到毕业一直名列前茅,毕业时更是拿了全校第一的好成绩。也因此得了校长推荐。
方家共有两兄妹,小时没上过学堂,老师都是请到家里的,每日按时上课。可这老师却不是谁都能当的。方澄邈师从这些大家受精心教导数年,自然也有了几分文人气质。
等两兄妹大了就送出去上学了。澄邈被送去了华童公学,澄一给送去了中西女塾。澄邈的作文成绩一向很好,只是这英文却是一塌糊涂,让方氏夫妇着实是没了办法,送他出国的计划也做了罢。本欲退一步让他去京兆学金融,谁料他不愿去,拼死反抗绝食威胁,闹了好一阵子,拧着要去学那什子文学。方父气得半死,父子二人僵持好几日。方母看儿子这样,实在是心疼,一边试探着丈夫的口风,一边又抱着儿子哭哭啼啼。方澄一跟澄邈聊过好几次,再三问过哥哥的想法,就去给他当了说客。也不知道是说了什么,方父竟同意了。只不过这下方母就不愿儿子出远门了,几厢商量才选定圣约翰,也不求混得出个名堂。
澄一小澄邈一岁,行事却端庄稳妥得多,又貌美,声名远扬。才成年,提亲和问口风的人就来了一拨又一拨。澄一还从未考虑过此事,学校里听得多了倒更加厌烦。方父方母也没有逼迫,就都给推了,毕竟方家的女儿读书不是为了嫁人。哥哥走了不久后,澄一就去了南京,读了女子大学。那时很多学校,都不收女子。离家再远也拦不住那颗心。
周末澄邈是可以回家的,只不过这学期都过半了,也没回去过两次。黎纷和澄邈凑在了一起,不知道怎么就被对方带偏了。在方澄邈绘声绘色的讲述中,黎纷对那些古代典籍、名人故事和从没了解过的神话精怪故事突然就充满了兴趣。整日整夜的读书,不管是上什么课,都在偷摸着看书。
澄邈这个从未体验过乡土生活的人,跟黎纷去钓了一次鱼,就疯狂了。一到没课或是任课老师不严厉的时候,方澄邈要么在学校湖边,要么就去附近不远的苏州湾。不过在学校湖边被抓过一次钓鱼,就再也不去了。也活该这少爷被抓,这湖里都是红彤彤的一片观赏鱼,他也稀里糊涂的甩钩就钓。要是没去钓鱼,就不知道去哪里捡树叶,扯一些奇怪的花草回来。前不久还带着一只鸟非要在宿舍养,偷摸着拿进来,又每日把门上锁,生怕被发现了。好笑的是,这鸟的精力极其旺盛,天天晚上一顿折腾,两人再也受不了,一周没到就又给偷渡着拿出去了。
黎纷也终于清楚了,这人就是个神经病。就像现在也不知道发了什么神经,突然又做起了侠客梦,隔几日就跟黎纷唠叨一遍要当游历天下的侠士,还要写全世界最有趣的游记。
这下黎纷来了兴趣,赶紧去借了《徐霞客游记》回来,就不理方澄邈了。
日子一久,也就无聊起来。
临半期测评,这二人也收敛多了。方澄邈倒是想偷偷溜出学校,可惜没机会。黎纷看他很紧,非逼着他学习。他这成绩,再差点怕是能被退学了。
半期测评后,学校放了三天假。澄邈打算回趟家。刚走出楼门,又觉得自己不太仗义留兄弟一人在学校,又赶快跑回去,抓着黎纷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