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其子燕惠王继位。
要介绍燕国的功败垂成,就要先介绍一下燕惠王和乐毅的关系。
当初,乐毅在齐国攻城拔寨的时候,燕国国内对他是褒贬不一,这似乎是历史定律。毫无疑问,褒乐毅是燕昭王,而贬乐毅的是一个叫骑劫的人。当然,骑劫也不是唯一一个,当时还是太子的燕惠王也属于其一。
一日,燕昭王正端坐于屋内看自齐国而来的战报,此时,太子走了进来,行礼之后,似有话说,然而又不开口。
看太子举止拘泥,燕昭王心有所思,便直言其有话直讲。
在父亲燕昭王的授意下,太子开口:“乐毅只用了两年时间便拿下齐国全境,为什么还要留莒邑和即墨两座孤城,现如今三年过去了,两座孤城依旧没有攻下。怕不是上将军无能,而是另有所图啊。父亲,现如今燕国全部兵力都在乐毅手中,他又携灭齐之威,现在对莒邑和即墨围而不攻,怕是在待价而沽,想要父亲封他为齐王啊。听说他现在在齐国广施仁政,大肆感化齐民,父亲,如若齐民真的归顺了乐毅,后果不堪设想啊,还望父亲有所察觉。”
当时作为燕国的太子,燕惠王有这种想法确实不应该,但仔细一想,也是人之常情(后来秦始皇把秦国军队全部交给王翦的时候,秦始皇也是倒吸一口凉气),再说了,他也只是提醒父亲要注意一下,并没有说要怎么样。
但是,燕昭王可就不这么认为了。
太子说完,本是平静的燕昭王变得愤怒不已,撸起袖子就是一顿胖揍,边揍还边骂:“先王的仇是谁给我们报的?燕国的耻是谁给我们雪的?上将军的功劳还用说吗?我们只有担心对恩人还不够尊敬,你竟然还要在这里说他的坏话?就算上将军真的做了齐王,那也是应该的。”
生长环境决定人物性格以及眼光眼界,这一点,确实没错。燕昭王受的苦,隐忍的恨,要报的仇,确实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所以他对乐毅的感情也不是人能理解的。
但不管怎么说,燕国的太子哪受过这般毒打,这般谩骂,但奈何打他的人是他老爸,这让他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但是,气不敢出,仇是敢记的。
所以继位后,燕惠王就总想找个借口把乐毅给换了,而这被齐国一个叫田单的人看在了眼里。
田单,妫姓,田氏,名单,临淄人,田氏齐国王室远房宗亲,一个以两城残弱兵力收复齐国全境的男人,在春秋战国名将榜中排名第八。
田单之所以能位列名将榜,这还要感谢在榜单中高他一位的乐毅。
三年前,燕军还没有攻占临淄的时候,田单还只是临淄的市掾(市场管理员,还是副职的那种)。换算成我们现在的官职,说得好听的,是工商局的局长(副的),说得不好听点,是工商所的所长(副的)。
田副所长每天的工作就是到市场上去检查检查商品的品质,看有没有假冒伪劣产品,测试测试商贩的秤,看有没有偷斤少两的现象。再者就是规划一下摊位,或者整理一下市场,给商贩搭个篷,然后再呼吁一下大家保持卫生,节约用水,爱护环境,按时交税。
这是一份很繁琐的工作,同时,这也是一份很轻松的工作,如果没有太大的抱负,人生应该算是完美的,娶个老婆,生个孩子什么的,问题不大,但田单的完美人生随着乐毅逼近临淄就变的不完美了。
由于齐湣王做出了不抵抗政策,临淄城门大开,面对气势汹汹的燕军,临淄百姓慌不择路,很多都是举家出逃,田副所长一家也在这次出逃的人群当中。
我们都知道,临淄作为当时天下最富庶的一座城,人口也是众多的。所以,在出逃的过程中,人挤人,脚踩脚,这种现象是很普遍。当然了,田副所长是当官的,他不用跟别人脚踩脚,因为,他家有马车。
但是,临淄作为齐国的都邑,像田副所长这种级别的官员,在这里一板砖下去能拍死好几个,说他是官都是抬举他,因为实在是太不起眼了。所以,拥有马车的人也特别多。因此,百姓们出逃是人挤人,脚踩脚,官员们出逃就是马碰马,车碰车。
话说,马车的速度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在那种拥挤的情况下。所以,马碰马,车碰车,也没有多大危险,不会像我们今天的车祸一样,一不小心就是车毁人亡。
只是,当时的制造技术我们是知道的,马车的制造材料从车轮到车轴,从车篷到车顶,都是木头做的。而当时的马车多是以战车为原型制造,战车有一个非常别特的特点,那就是为了增加作战时的杀伤力,车轴一般都是会突出来很长一段距离的,然后套上刀刃,用于杀伤敌人。当然,当战车改造成马车后,那个刀刃肯定是不会装上去的,不然在大街上走的时候,还不要死伤一大片。然而,刀刃没有了,但那个突出来的车轴并没有改进(突出来的距离可能没那么长了),这就给坐马车跑路的人带来了巨大的烦恼。
当时临淄城外逃的人当中,那批有马车的人走在了前面,但很快,他们就不走了。因为,在他们驾驶马车急速奔驰的时候,往往两辆车的车轴会打架,而打着打着,车轴就打断了,车轴断了,自然就没法跑路了。
这个现象被田副所长看在了眼里,所以他家在出发前就把车轴突出来的那部分给锯了。并且,为了防止别人的车轴来搅自己的车轴,田副所长还用铁箍把自己的车轮、车轴给包了起来。
给马车穿上了铁甲,所以田副所长带着一家人顺利突围,来到了即墨。此时,齐国全境已经沦陷,仅剩莒邑和即墨两座孤城,并且很快从莒邑又传来一个坏消息:齐湣王被杀。
随着坏消息而来的,还有燕国的大军,所以很快,即墨也被乐毅围得个水泄不通。此时,即墨大夫一反齐军两年来不抵抗的常态,率兵出城迎战燕军。
结果毫无疑问,壮烈牺牲,又给乐毅的功劳簿上加了一笔。
国君被杀,全境沦陷,守城大夫也战死,齐国处于崩溃的边缘。但是即墨的百姓告诉自己,齐国不能亡,既然大夫战死了,那我们就再选举一个。于是,以铁笼战术逃亡临淄,在都城担任官职且拥有王室血统的田副所长被推举了出来。
就这样,燕国迎来了一个可怕的对手。
上任之初,田单就大势制造谣言,说乐毅没有拿下齐国仅剩的两座城,就是因为他跟燕国的新君有隙,所以想拖延时间留在齐国,准备称王,而齐国最担心的也就是燕国派其他的将领来。
谣言一出,很快就传到了燕国。
燕惠王正愁没有借口,随即,便向乐毅发布了一道命令,要他速速赶回燕国,由骑劫接任他攻齐的任务。
收到命令后,乐毅仰天长叹,随即命人收拾东西,连夜撤出军营,但是,他并没有返回燕国,而是去到了赵国(回燕国有没有好果子吃,这一点乐毅还是很担心的)。
临阵换帅,是兵家大忌,没下过基层的燕惠王不知道,但在齐国攻城的燕军将士不可能不知道。所以,随着骑劫的到来,燕军各个都愤愤不平。
而在设计赶走乐毅后,田单才开始了他真正的表演。
首先,田单命令即墨城内的百姓每天吃饭的时候都要在庭院内摆出一些饭菜祭奠先祖,当然,这么做不是为了把齐国的命运寄托在神灵身上,而是为了吸引天上的鸟。
没有搞错,现在被围城耶,粮食有多宝贵不知道吗,还要来养鸟?
田单当然知道,他之所以这么做,那是有他的目的的。
所以,不久之后,城外围城的燕军就看到了神奇的一幕:即墨城上空经常盘旋着大批的飞鸟。
这种现象,搁二十一世纪的现在,某电视台的科普频道都能放十集,更何况是在两千三百年前还相信祭祀的年代。并且,为了配合这个现象,田单还向城外的燕军扬言:神来下教我(这是有神人下来教导我)。
这是一句很有震慑力的话,鬼是大家都怕的,神就更不用说了,再加上刚被临阵换帅,于是燕军内部因此开始出现了躁动的迹象。
骗完了燕国人,田单又开始骗齐国人,为了配合“神来下教我”的话,田单又开始在即墨城内散播“会有神人来做我的师傅”的话。
这种话是能骗到大多数人的,但是,不是全部人。比如即墨城内有一个士兵,听到这话后立马就找到了田单。
“那我做你的师傅好不好。”
也许是他自己都觉得这句话很荒唐,所以说完便撒腿就跑,但田单哪会放过他,一把拉了过来,“强行”把他按在了椅子上,然后对他行师徒之礼。
这架势,一个士兵哪受得了,不得不对田单讲了实话:“我骗你的,我不是神。”
知道了,你以为大夫们真傻啊。
田单随即对他做了一个“嘘”的动作,并对他讲:“子勿言也(你不要说破了)。”之后,田单不管是管理军民,还是发布命令,都宣称这是神的旨意。
田单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开战做准备,他知道,先从心理上战胜燕军,是可以为真正的战斗增加筹码的。
做完这些后,田单还要再做一件事,那就是激发即墨将士的士气。
随即,田单又向城外的燕军说了一番话:“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我就怕燕军将齐国的俘虏割掉鼻子,然后把他们放在燕军的前线来同齐军作战,这样的话,即墨就要被攻下了)。”
在这里,心疼齐国俘虏一分钟,田单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燕军割掉俘虏的鼻子。
剧情不用讲,燕军肯定照做了。
而后,田单又向城外的燕军用了一次套路:“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我就怕燕军挖掘我们城外的坟墓,侮辱我们的祖先,让我们痛心)。”
同理可得,田单就是要燕军挖即墨城内人的祖坟(反正他的祖坟不在即墨)。
剧情也不用讲,燕军肯定照做了。
试想一下,你的战友被燕军割了鼻子,你的祖坟被燕军抛到了底,能不气愤吗。
我想,这谁都会气愤,而有时候气愤就是士气。
时机已然成熟,田单便开始修筑作战工事,同时,他还决定再做一件事。
骑劫自接替乐毅来到燕国后,什么也没有做,但是,他很快就收到了一份大礼---一千金,而这份大礼还是从即墨城内送出的,送礼的人是一个即墨的当地富豪。
这位富豪送礼的理由也很简单,希望燕军攻破即墨的时候,不要掳掠他的宗族和妻妾。这是一个很合理的要求,每个人都会给自己想好一条后路,就连燕昭王都不例外。
当初,燕昭王准备起兵攻齐的时候,他就曾找过一个在燕国做官的齐国人,让他在自己下令攻齐国的时候劝阻自己。当然,燕昭王是不会听他的,所以这个在燕国做官的齐国人就会离开燕国,回到齐国。
燕昭王这么做,不是吃饱了没事干,而是在演一出戏,准确的说是准备一条后路。因为,在这个齐国人离开燕国的时候,燕昭王还跟他讲过,一旦燕国攻齐不下的时候,他就要站出来调解燕国和齐国的战事。
燕昭王都会这一出,所以,即墨富豪在燕军围城的时候送上一点厚礼,也不算什么大事。因此,骑劫也没有放心上。但是,他心理的变化肯定是有的,这无疑是一种鼓舞,就连城内的人都在为自己找后路了。
而这时,一个让骑劫更加兴奋的消息传来---即墨城派了一个使者来燕营,并且,这个使者的目的和任务也是极其简单和明了的---约降。
所谓的约降,就是约定投降,具体内容就是商量一下这个降怎么投,什么时候投,在哪里投,投多少人,投完之后的吃喝拉撒怎么管,城里的百姓怎么办,对外怎么宣称等一系列细节问题。
这是个复杂问题,但骑劫想把它简单化。在他看来,所有的细节问题都不是问题,怎么商量着怎么来都可以。因为只要即墨投降了,莒邑也就扛不了多久了,到时候这吞并齐国全境的功劳…….
想想都开心。
但骑劫不知道,他等不到开心的那一刻。
就在即墨的使者和骑劫在燕营商量投降事宜的时候,田单却把他老婆和小妾都已经号召了起来干活,干的还是粗活---挖墙脚。
这个挖墙脚是真的的挖墙脚。
古时候的城墙,大家印象中肯定觉得都是砖头砌的。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在先秦可没有那种生产力。那时所谓的墙,都是用木板夹起来往里面倒泥巴(可能还要加点石头),然后给它捶紧,泥巴干了,那就叫墙。所以,那个时候的挖墙脚真的叫做挖,连抛砖头都算不上。
这时,田单干的就是这事。
他在即墨的城墙上挖了大大小小有十来个洞,但是,并没有挖穿,只留了薄薄一层。同时,他又在即墨城内征集了数千头牛,然后在这数千头牛的牛角上都绑上了锋利的刀刃,牛尾巴上绑了沾过油脂的芦苇把。
随着去燕营约降的使者回来,随即田单一声令下,城墙上数十个洞薄薄的一层被一脚踹破。同时,牛尾巴上的芦苇把也被点燃。
一时之间,数千头牛从即墨城墙的洞里窜出,向燕军的大营奔涌而去。
据说,这数千头牛身上还画满了五花八门的图案。
火光冲天,大地震动,擂鼓呐喊,这情形,谁也没见过啊。更要命的是,这数千头牛后面,还跟着五千名手拿长刀的大汉,一路喊打喊杀的。
杀戮就在眼前,但是,此时的骑劫还在做着受降的美梦,所以燕军也没有做任何防备。因为在他们看眼里,接受了即墨的投降,战斗等于也就结束了。
就这样,燕营在数千头牛的冲撞下,陷入彻底的混乱,士兵们还来不及拿起自己的武器,不是被牛撞死,就是被牛角的刀刃刺死,没有刺死的,也被牛踩死。运气好点的,躲过了三连杀,但还没来得及反应,五千名大汉也就扑了过来,手起刀落,干净利落。
在乐毅手下战无不胜的燕国军队,五年之内拿下齐国全境的军队,现在是这么的不堪一击。
骑劫还沉醉在他的美梦中,直到死的那一刻,他都不知道,约降是假的,送的那一千金也是田单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麻痹他。
主帅战死,残余的燕军一路败逃,田单则带着莒邑和即墨两城的残余之士一路追击。来如风,去如电。很快,燕军全部残余退出到济水之西,被燕国接管的齐国城邑也纷纷反抗,不多时,齐国全境宣告光复。
从即墨到济水,田单的队伍是一天比一天多,声势是越来越大,当彻底把燕军赶出齐国的时候,田单便到莒邑找到了齐湣王的儿子田法章。
话说淖齿吊死齐湣王的时候,田法章可吓得不轻,于是躲到了莒邑的一个太史家里,当然,是隐姓埋名、乔装打扮,以一个打工者的身份去的。不过话说回来,田法章的运气还是不错的,很快便也这个太史的女儿勾搭上了。
关于这个故事,其实我是不太相信的,太史家的女儿会看上一个打工仔?
大家想一下,齐湣王刚到莒邑的时候,作为当地官员的太史要不要去见一下国君,我想是肯定的。当然了,太史的地位没有当地大夫的地位高,所以他很可能是跟在莒邑大夫后面一起去的,并且没有多少说话的机会,但是,眼睛至少是可以动的吧。那么,跟着老爸一起来的田法章,难道他真的没有见过?
恐怕不是,要说太子田法章没对这位跟在大夫后面的太史留下什么印象,这是情有可原的,毕竟要见齐湣王的人肯定很多。但是作为跟在齐湣王身边的人,要说田法章没有给这位太史留下什么印象,这个可能性恐怕就不大了。
如果是这样,这个太史就可以说是很心机了,假装不认识田法章,把他当做打工仔,然后让他来自己家打工,再然后安排自己的女儿跟他勾搭,再然后,嘿嘿嘿……
当然,以上仅为猜测内容,不过,事实好像也差不多。
田单击退燕军后,便找到了在莒邑太史家打工的田法章,然后迎立为君,是为齐襄王,而这个太史的女儿,由于患难见真情的,所以也就成了王后。
到底是不是这个样子的,管不了,但对于田单来说,人生就此改变了。
由于复国有功,田单被任命为齐国相邦,封安平君。
比起田单,乐毅的运气就没那么好了。
燕军败退回国,损失惨重,但燕惠王并不做任何反思。反而写了一封信寄到赵国,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甚至指责乐毅辜负先王的一片深情厚意。
对于这样不要脸的人,不理他是最好的办法,但想起燕昭王对自己确有厚恩,乐毅还是回了一封信,表示自己也很委屈。
一来二去,两人还聊出了一点感情,于是,燕惠王让乐毅还留在燕国的儿子乐间继承了他昌国君的封号。而乐毅则同时担任燕赵两国的客卿,往来于两国,直至自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