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五百六十二年

第三章:秦国来救驾

五百六十二年 黄巢0238 7939 2024-07-11 11:06

  申侯本以为借犬戎兵杀死周幽王然后给他们点财物就可以把他们打发走,但是,他没有想到,犬戎人当初愿意借兵给他也是有自己算盘的。

  因为,当这帮过够了居无定所、日子清贫的人踏足中原文明的中心时,他们一定是惊呆了的。

  这样的繁华是他们想不到的,这样充沛的物资也是他们不敢想的,于是,占有之欲就呼之欲出了,连他们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

  镐京的繁华与犬戎人是没有一丝关系,这是申侯认为的。但是,犬戎人可不这么想---不是我们的东西抢过来不就会变成我们的啦。

  于是乎,犬戎人在镐京开始了惨无人道的抢劫。

  这是申侯不曾想到的,所以,现在也是他没办法控制的。

  犬戎人多,手里又有武器,因此,申侯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他们胡作非为,把天下的京师变成一片废墟。

  当然,京师被抢,这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毕竟诸侯们与王室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周王室损失多少跟诸侯其实也没多大关系,因此,他们并不太关心。

  但是,关心不关心什么的不重要,不过一个棘手的问题还是摆在了天下诸侯们的面前,让他们不得不处理。

  周幽王被杀,就没有了天子,在当时,这个天下是不能没有天子的,所以,诸侯们开始着急了。

  但是,这种事着急也是没有用的,又不能到大街上张三李四随便找一个。

  毕竟,有资格成为天子的,得是合法的继承人才行。

  可是,现在谁才是合乎礼法的继承人呢?

  周幽王死时的太子姬伯服?

  京师周王室的宗亲们用力的点点头表示姬伯服确实应该继承天子之位,因为天子死了可不就是太子继位嘛。

  但是,申侯用力的摇摇头表示不赞同,老子花这么大力气搞这么多事情出来可不是来拥护褒姒儿子的。

  于是,这时候在京师就出现了两派。

  一是以申侯为主的拥护自己外孙姬宜臼的前任太子一派,二是以王室元老宗亲为主的拥护姬伯服的现任太子一派。

  姬伯服是现任太子,所以大批的宗亲都拥护他,然而得到大批宗亲拥护的姬伯服却没有表现出底气十足的样子。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以申侯为主拥护姬宜臼的前太子派,手里握着刚刚杀死上一任天子并且现在还盘踞在镐京的兵马。

  有兵马,就有话语权,姬宜臼好像胜券在握。但是,镐京事实的情况却是一点也不明朗,而是处于僵持状态。

  当然,僵持的局面也不会持续太久,因为一般当历史走到一个重要的分叉口时,总会有一个人的出现带领着时代前进。

  而这个人很快也就出现了。

  当申侯带领犬戎兵杀到镐京时,周幽王点燃烽火把京师告急的信息传到了各诸侯国时。与大部分选择漠视的诸侯相比,还是有一小部分的诸侯依然抱着一颗效忠周王室的心前来救驾的,而在这一小部分的诸侯中有个部落叫秦国的,他就领着他的兵马来到镐京勤王了。

  此时,秦国的国君是秦襄公。

  能够进京勤王的,想必是有一定地位的,但是,话说起来,此时的秦襄公还真有点寒酸。至于为什么,请接着看。

  当初,周王室分封的诸侯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其中“公”爵地位最高,“侯”爵次之,之后就是“伯”爵,再然后是“子”爵和“男”爵。

  爵位有高低之分,所以,在这五个等级爵位中,他们也是有一条鄙视链条的。具体的情况就是公爵最贵,所以他就略微的有点歧视侯爵,而侯爵虽然比公爵低个一级,但除了表面工作,心里其实并不太把公爵当会事(这是有原因的,后续会讲)。

  而与公爵和侯爵之间的大抵和气比起来,公爵和侯爵对伯爵那就是绝对的鄙视了,完全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伯爵尚且如此,那子爵和男爵就更不用说了。在公爵和侯爵眼里,这两个等级爵位的人,除了比奴隶高贵一点,其他和也没什么不同。并且,子爵和男爵的人除了被公爵和侯爵的人鄙视外,伯爵的人也自视比他们高贵。当然,最惨的还是男爵,就跟伯爵一样,子爵也会主动跟他们划清界限,并经常居高临下。

  这五个等级爵位都是周王室正式分封的,也就是说,是有官方认可的。并且,他们都是具有世袭权力的,也就是说,他们都是传说中的贵族。

  可谁会想到,身为贵族的伯爵、子爵和男爵在比他们高级的公爵和侯爵眼中,什么也不是。所以我们不妨联想一下,那些连爵位都没有的人,他们的地位会是何等的低下?

  很不幸,秦襄公就属于这一类。

  你别看秦襄公的谥号后面带了个“公”字,但其实他并不是什么公爵。

  并且,连侯爵也不是,甚至,伯、子、男统统都不是。

  说白了,是个三无人员。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三无人员,在王室的这场动乱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并且,在今后天下的数百年中,他的秦国还将掀起惊天骇浪。

  因此,为了更好的理解秦国在当时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所以,我还是先把秦国的历史讲一下吧。

  据传说(首先声明以下本人说的话与本人无关,是司马迁老大爷讲的),秦的祖先是三皇五帝之一颛顼帝的孙女在一次意外吞下了天上玄鸟下的蛋而生下的,据《史记·卷五·秦本纪》记载,颛顼帝的这个孙女名叫女修。

  话说,有一天,女修在家织布,突然,有一只燕子掉落了一颗蛋,然后,女修就捡起来把它吞了。再然后,就怀孕生下了个儿子,取名叫大业(仔细一想,好像哪里有点不对劲)。

  这个事告诉我们,捡的东西不要乱吃,不然怀孕了都不知道孩他爸是谁……

  没爹的大业渐渐长大了,后来,他就娶了少典(黄帝)部族一个名叫女华的女人。再然后,这个女华又为大业生下了个儿子,取名大费。

  到了这个大费,这家人就开始不简单了,因为长大后的大费参加了工作,跟了一个团队。而他这个团队的业务是治水,并且,他们治的水不是一般农田里的水,也不是水沟里的水,而是大河里的水。

  所谓的大河,我们可以理解为黄河。

  治理黄河水,自古以来就是一份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工作,换成我们现在,不是院士也得是博士。所以可想而知,大费在当时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

  当然,仅仅拥有社会地位还不足以改变家族命运,但是,命运有时候是很奇妙的。

  而大费的命运也就在这个团队里改变了,因为他这个团队的领导人是个非常不简单的人物,说起来,比大费出名多了,此人名叫大禹。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

  我们都知道,大禹是个工作狂,而一个用心工作的人,他的工作一定是非常成功的。所以,作为当时的治水专家,大禹带领他的团队的工作成绩是非常卓越的。

  工作干好了,自然就有人来赏识了,当时天下的最高领导人帝舜就非常赏识大禹和他的这个治水团队。

  得到了最高领导人的赏识也就意味着这个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将得到一个机会,一个不用再下基层了,直接步步高升的机会。

  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这个团队的领导人大禹(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了解)。

  大禹得到了好机会,大费当然也没落下。后来帝舜又专门安排给了大费一个给自己训养鸟兽的工作岗位。

  能在最高领导人身边做事的,运气都不会太差。更何况训养鸟兽可是大费家祖传的手艺,咱爹当初就是他妈吞了个鸟蛋生下来的,咱体内有自带鸟兽的基因,训个鸟还不是很简单的事吗。

  事情很简单,但也是需要人去做的,对于给帝舜养鸟的事大费从来没有觉得是小事,所以一直兢兢业业地做着,搞得他驯养出来的鸟兽也都很温顺很听话。

  在领导身边把事情做好了可是有赏赐的,帝舜对大费的工作就很是肯定,所以他又给了大费一些赏赐。而这一次帝舜给大费的赏赐是给他取了一个叫柏翳的名,并赐姓嬴氏。

  从此,一个在若干年后影响着整个华夏民族的姓氏诞生了。

  后来,大费带着帝舜赐的姓氏走入了黄土,而他的子孙则把这个姓氏延续下去了。

  再后来,随着夏、商、周的改朝换代,嬴氏的子孙也经历了起起伏伏,并且,还有个别支族慢慢的都淡忘了自己的姓氏。

  后来不知经过了几世几代到了周孝王时期,大费有个后代叫非子(不是韩非子的非子),而这个非子完美继承了大费的基因,也非常喜欢马和其它牲口,并善于饲养繁殖。

  在那个牲口奇缺的时代,非子这样的能力就传开了,一传十、十传百得,传的人多了就传到了周孝王的耳朵里。

  一个会养马的人让周孝王就想起了柏翳为舜帝掌管牲畜驯养鸟兽的事来(估计周孝王也是个爱学习历史的人),于是,周孝王便把非子征调来为自己工作了。

  周孝王给非子安排的任务就是他最擅长的,把他派到了渭水那片土地去给自己主持养马的相关工作。

  对于自己擅长的事非子绝对是可以做得很出色的,所以很快,周孝王的马就被非子养得票肥体壮的。

  这就让周孝王很开心了。

  天子一开心就是要赏赐了,然而,这在这个关头,偏偏周孝王想不到有什么赏赐是比较适合非子的,于是,就找到了申国的国君申侯(和带犬戎兵到镐京的不是一位)来商量一下是不是可以给非子封一块地来着。

  按理说天子要给谁赏赐,申侯自然是没什么话讲的,但是,周孝王给非子挑的这块封地让申侯就强烈的不同意了。因为,周孝王挑的这块地本来就是有人的封地,人家都在这块地上建国封侯了。

  当然,申侯之所以不同意,也不是因为正义。主要还是周孝王给非子的封地是一个叫大骆的诸侯的,而那正是申侯的女婿之国。

  抢人家地盘,这确实有点不妥。

  于是在申侯的反对下,周孝王放弃了把大骆国赐给非子做封地的决定。

  看样子这回运气并不站在非子这一边,不过大骆国不行,但周孝王好像是铁了心的要给非子一块封地。于是就在靠近西戎的边陲给非子找了一块叫秦的封地,让非子以秦为封邑立国祭祀柏翳(其实主要的目的还是让非子给自己养马)。

  从此,一个将延续七百年的就国家诞生了。

  时间一晃就到了周厉王年间,现在的秦国也已经传到了非子的孙子秦仲手里。

  之前说过,周厉王昏庸无道,就连中原都大有诸侯背叛,所以西戎那些曾经归附过周王室的部落直接反叛也就没什么新奇的了。

  西戎部落兴风作浪,最倒霉的就是在边陲帮周王室养马的秦仲了。

  夹在周王室和西戎人之间,背叛周王室是不可能,但是小小的秦国又怎么能抵挡得住西戎人的进攻呢?所以秦仲也很担心自己会成为西戎人的刀下鬼,不过好在西戎人还没有开始对秦国采取行动的时候,周王室率先对西戎人采取行动了。

  周厉王死后周宣王继位,这家伙年轻气盛还是可以的,聪明得很。刚继位不久,国人还没有从共和行政的习惯中走出来,召穆公和周定公也还依然是周王室的辅政者,所以周宣王急需用一场行动来向天下昭告自己的地位,而对西戎用兵就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周宣王是不可能自己去打西戎,他要的是向诸侯借力。而谁离西戎最近哩,当然是给自家养马秦国啰,于是,秦仲就被周宣王召见,领命征讨西戎。

  本来就跟西戎不对付,现在又有了周王室的支持,秦仲当然信心大增。不过,周宣王除了召见他,给他打了打气外外,并没有给其他任何实质性的支持。

  这就麻烦了,秦国家小业小的,周宣王不给什么支援,小小的秦国哪会是西戎人的对手呢,所以,秦国的征讨西戎以秦仲的战死而告终(还是太老实了)

  秦仲对于秦国来讲是死得其所的,因为他对于秦国赢氏的贡献比他的爷爷非子还要大。非子只是在名誉上得到了周王室赏赐的一块土地,实则不过还只是一个为周王室养马的马夫,地位还是极其低下的,而秦仲在死后为嬴氏的后代子孙得到的是官方的认证。

  在这样一个分封制的国度里,这个认证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资本。

  秦仲战死了,周宣王是不会在乎的,他只知道自己发出去的命令是平定西戎,但是现在西戎的祸患依旧没有平定,所以周宣王还是要找人来顶上去的。

  既然你嬴氏一族已经身先士卒了,那么接下来的任务也就由你们去完成吧。于是,周宣王抱着能用就往死里用的原则让秦仲的儿子继承了他父亲的遗命继续为周王室征讨西戎。

  因为秦仲有五个儿子,所以周宣王干脆一次性就召见了他们兄弟五人。一席话下来,家仇国恨一股洗脑,剩下的就不需要再动员了。

  秦仲的五个儿子是慷慨激昂的,这一点周宣王不怀疑,但是周宣王也知道,仅凭秦国那一点力量是不可能和西戎对抗的。于是,周宣王就把秦仲的大儿子庄公叫到了身边,并给了七千士兵,再命他再去讨伐西戎。

  得到周王室的兵马,兄弟五人心里乐开了花,于是征讨西戎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干净利落的就把一直扰乱中原边陲的西戎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完成了周宣王的任务,但是庄公兄弟五人并没有急于返还周宣王七千士兵的意思,他们还要再用这些人再做一件事,那就是趁机把大骆国纳入到秦国的版图。

  对于秦国趁机扩大地盘这不是周宣王在乎的,他在乎的是从此西垂再无戎人骚扰,至于你秦国地方再大不也还是周王室的附属。

  完成了王命,又扩大了地盘,庄公兄弟五人好不高兴,但是他们的儿子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老爸老叔们虽然收拾了西戎,但是并没有消灭他们的有生力量,准确的说就是没有杀死他们的首领,所以这也就给自己留下了祸患。

  庄公有三个儿子,长子世父,史料记载这个世父是个极具个性的人,在世父的脑海里,他始终记得西戎人杀死自己的爷爷秦仲的事。史书虽然没有交代秦仲被杀时世父有没有出生或者说多大,但是却记载着世父对自己的祖父被西戎所杀一直耿耿于怀,犹如世仇。

  也许这就是赢氏在他们的血液流淌着的一种与众不同、一种坚强、一种仇恨、一种不可以磨灭的性格。

  如果我们能把时光拉长一点看到后来的秦穆公、秦孝公、秦昭襄王、秦始皇,再往回拉看到大费,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最后统一天下的会是秦国。

  “西戎杀了我祖父秦仲,我不杀死戎王就绝不回家。”

  这是世父说的话,并且说到做到,于是,身为庄公长子的他连父亲的爵位也不继承了,而是留给自己的弟弟(秦襄公),自己则亲自率兵驻扎在一个离西戎较近名叫犬丘的地方与西戎对峙。

  这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举动,西戎人是不会放过的。

  秦襄公元年(公元前777年),西戎部落就包围了世父驻扎的犬丘,而世父则奋力反击,当然,最终不敌被西戎俘虏。

  老哥给俘,按理说秦襄公该去救人才是,但是,他没有,相反,他做了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决定。

  秦襄公二年(公元前776年),秦襄公将秦国的都城迁到了汧邑(今陕西省陇县东南)。

  比起雄心、比起骨气,也许秦襄公不如世父,但是要论兄弟俩谁更适合继承父亲的爵位,那就非秦襄公莫属了。

  将都城迁往远离西戎人的地方,这是秦襄公为秦国做的事,他顶住了沦为懦夫的骂名,为的就是保全秦国。

  秦襄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认清了当时的形势。

  秦国与西戎数代世仇,谁也灭不了谁,战争只会让双方都付出巨大的损失,所以秦襄公采用了和亲的政策---他把自己的妹妹嫁到西戎去了。

  既然成为了亲家,那西戎也就不好再杀世父,于是一年过后,西戎人便放还了世父。

  在秦襄公的怀柔政策下,秦国与西戎的矛盾慢慢淡化,但周王室内部的矛盾却在逐渐升级,直到不可收拾。

  秦襄公七年(公元前771年),申侯带着犬戎人杀到镐京,周幽王点燃烽火台告急天下,以求诸侯勤王,但被大多数诸侯选择漠视。

  而就在周王室快要绝望的时候,上天给了他一次机会,也同时给了秦襄公一次机会,让他带兵进京勤王。

  这一次行动,彻底改变了秦国的命运,这就是秦襄公的勇气和政治眼光。

  当犬戎人在镐京肆意践踏时,前来勤王的少数诸侯中秦襄公是特别卖力的那一个,而他出的每一份力也都被人(姬宜臼)看在了眼里,这也就成了他在未来的资本。

  秦国赢氏家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就是这么一步一步干出来的。

  秦襄公心里美滋滋的,但是姬宜臼的日子可不太好过。大家都知道把犬戎兵带到镐京的申侯是他的外公,这就让姬宜臼成了王室宗亲打击的对象。所以犬戎人在镐京杀的大批王室宗亲,烧的王室祖庙,这份仇都被记在了姬宜臼头上的。

  一个为了自己的私愤,勾结外藩和外族野蛮人,灭了自己的祖国、社稷、宗庙,杀害了自己亲生父亲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原谅的。不管如何,周王室废立太子,这是周王室内部的事情,你姬宜臼不惜引来外祖父的军队企图强夺王位,怎么说都是彻头彻尾的卖国贼了!

  王室宗亲对姬宜臼的恨幻化成了实际的行动,所以在周幽王被犬戎人杀后,他们曾想拥立姬伯服为天子。只是姬伯服没有这个命,他也死在了犬戎人的刀下,但没曾想宗亲依旧不罢休,后来他们又找来了周幽王的弟弟。

  宗亲始终不肯拥立姬宜臼,那姬宜臼只有硬着头皮在这条道上走到黑了,既然你们已经拥立了他的叔叔为天子(史称周携王),那么他在京师地区也就没有待下去的必要了。

  于是,姬宜臼一个全新的计划浮现在了脑海中:一方面将最富饶的关中、镐京地区赏赐给勤王最卖力秦襄公以拉拢他,另一方面再纠集一些支持自己的诸侯国以对抗周携王集团。

  果然,有付出就是有回报的,秦襄公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大片土地,那个开心的啊,但是,他也是很清醒的。

  作为一个极其出色的政治家,他深知姬宜臼现在赏赐的土地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知道自己要做的还有很多。而要想让姬宜臼的赏赐变得名正言顺,除非姬宜臼本身就是一个名正言顺的天子,于是为了达到这一点,秦襄公决定帮姬宜臼帮到底。

  跟姬宜臼站在一个队伍里,秦襄公并不是孤单的,因为还有很多诸侯都不希望周携王政权做大做强。他们已经被周王室压迫的喘不过气了,他们每个人都还记得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所以他们把对周幽王的怨恨都记到了那个传统的周王室身上。

  当然,这也许是阴谋,一场诸侯与王室争权的阴谋。

  但不管怎么样,姬宜臼的计划还是很成功的,他已经有了可以正面和周携王竞争的资本了。

  姬宜臼一步步进行着自己的计划,正如诸侯们想要看到的那样,他的下一步就是带着跟随者自立门户,东迁洛阳。

  姬宜臼要自立门户,这将是一个拥立新君的机会,秦襄公一定不能放过,于是,秦襄公一路护送姬宜臼东迁。

  来到洛阳后,姬宜臼顺利建立新的周王室。而这十几年也就成了周王室比较有趣的一段时间---东边一个天子,西边一个天子。

  东迁继位的姬宜臼也就是周平王,秦襄公因为勤王和护送拥立之功也被封为了诸侯。

  此次出师勤王秦襄公可谓是赚的个逼满盆满,即得到了名正言顺的的分封又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土地。

  而周平王的东迁则代表着周王室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春秋就此拉开序幕。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