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辩机

第二百七十七章 真实(中)

大唐辩机 青衣十三楼 3130 2024-07-11 11:13

  “老法师来自大明寺?”见那老和尚久久盯着自己,王邵便笑着上去攀谈。

  “阿弥陀佛,贫僧仅是寺中一老和尚,当不得施主一声法师之称,惭愧,惭愧。”老和尚谦虚道。

  法师之称,在佛门相当于后世的学位称号。

  律、经、论,三者通达其一,便能称为法师,更详细点,精通律藏者称为律师,精通经藏者称为经师,精通论藏者称为论师。

  当然,也有三者皆通达的,譬如王邵的便宜师兄玄装,他就被称为三藏法师。

  后世,很多人将“三藏”与“玄装”划成等号,其实这是非常不严谨的说法,确切的说,玄装是三藏法师没错,但三藏法师绝不仅仅只有玄装一人,最好的例子就是晚上“玄装”几十年的高僧“义净”,他也是三藏法师。(记得做笔记,牛皮可吹的。)

  “但不知贵寺还短多少米粮?”王邵开门见山道。

  那老和尚闻言便是一怔,继而就是一脸的激动与感激,不言而喻,王邵既然有此一问,便是有伸出援手的意思在其中。

  “只需两百石即可,如此,我寺勉强还能坚持一月。”

  话虽如此,王邵已经在心中计算起来。

  在唐初,大唐军队一兵卒一年的口粮配额约为两石,这还是只盯着白米饭吃的结果,还没算上必要的肉食、蔬菜和盐的消耗,放到普通老百姓身上就另当别论了,他们甚至连一石白米都用不到。

  要知道,两石白米市价可是需要两贯三四十钱,普通百姓一年最多能用上一石米已经是很奢侈了,更多的是五谷杂粮混搭。

  那么问题来了,老和尚口中的两百石多么?

  不多,简直是少的令人发指。

  考虑到供养的是万人以上这个基数,两百石白米能做什么?按军队的标准,要养活万人一整月,没个两千石以上,根本无从谈起。

  王邵沉吟片刻就明白了,恐怕那和尚报出的用量仅是按稀米粥的标准来算的。

  两百石大米讨价还价差不多在四百贯上下,这四百贯钱要是放到瘦西湖岸公孙燕的个人秀场,甚至只能堪堪买上一个贵宾座,可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

  王邵向老和尚微微点头,转身拾阶而上进了店铺,在店小厮瞠目结舌下,从怀里掏出了一沓银票,百贯一张,足足有三四十张。

  “不知你家这店后堂还有多少存货?”王邵很是认真的问道。

  “呃,公子难道想将本店存货全给包圆了?”小厮愣神过后赶紧贴了上来,暗呼:大金主啊!

  王邵白了他一眼,懒得解释,晃荡下手中银票,只道:“够吗?”

  “够,绝对够,呵呵!”那小厮搓着双手,眼神随着那叠银票左右摆动,嘴里带着吸溜声,那表情,就差扑过来抢夺了。

  王邵可从不做亏本生意,抽出一张诱惑道:“想要吗?”

  “要,要,要!”小厮舞着双臂急得直跺脚。

  见小厮大着胆子伸手欲抓,王邵笑着退了一步,又将那张百贯银票收了起来,道:“呵呵,不急,这钱跑不了,但有个条件,本公子手里的钱足够包下你们这家破店里的所有米粮,绝对还有不少盈余,这部分盈余你得帮我买几十斤盐和上百斤腌菜给大明寺送去,能不能办到?”

  “这个……”小厮犹豫了,这都快入冬了,腌菜比米粮更贵,上百斤可不是小数目,哪里是说搞能搞得到的,更何况还要几十斤盐!若加上运输的费用,似乎也没赚多少。

  王邵只一眼就看出了小厮心思,笑道:“呵呵,本公子不会让你为难,这一张是给你的,你们家掌柜收了钱自然要雇多辆牛车运货,届时你便多报一辆也并非难事,反正是顺带跑腿的活计,为何不做?这可是百贯的银票,仁兄别忘了,你终是替人打工的,为何不多为自己考虑考虑。”

  小厮闻言果然心动了,心里思忖,眼前这位公子所言甚是,这店里的米就算都卖了,他一个伙计能拿到多少好处,眼下,只要跑个腿工夫就能拿到百贯银两,那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啊,这都不干,那自己与傻子又有何异?

  “好,交予小人,公子放心便是!”二话不说,小厮狠狠点头,同时也没忘了双手接过王邵递过来的银票。

  不禁低头打量了一眼手中那厚厚一叠银票,说实在,这辈子他还没拿过这么多钱,某一刹那,他真想携款潜逃来着,但仔细一琢磨,实在没这胆子,不说那公子弹指间能掏出一笔巨款,肯定是大有来头且得罪不起,单说掌柜的对自己知根知底,若是真跑了,那自家老小岂不就得遭殃。

  “阿弥陀佛,施主大恩大德,贫僧无以回报,敢问施主名讳,日后也好立一长生牌于寺中供奉,望施主不吝赐名。”老和尚将王邵的所作所为皆看在眼里,心下感动不已,甚至都提出给王邵立长生牌的想法。

  王邵嘴角抽了抽,哥还没死呢?你立什么牌位啊,长生牌也不行,想想就觉得别扭。

  王邵赶紧摆手道:“大师,长生牌就不必了,其实论起来,本公子也是出身佛门,还俗之前,乃是道岳法师之徒,同是一门,没遇见也就罢了,可真遇见了,又怎能不闻不问不管不顾?若是被师傅他老人家知晓,还不一通戒尺伺候。”

  “呵呵,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原是道岳法师高足,但不知为何又还俗了?”老和尚既高兴又十分好奇。

  “此事说来话长,按家师的话,皆是天意,天意不可违嘛,呵呵。”王邵尬笑了两声,旋即岔开话题道:“对了,此间既然事了,在下有个不情之请,不知能否与大师一道回寺,想去看望下贵寺收留的那些灾民们?”

  既然王邵不愿说,老和尚自然也没去深究,心想,待返寺问问住持便自然知道道岳法师之徒究竟是何来历,毕竟,能够还俗的和尚放眼整个大唐其实并不算多。

  倒是王邵的请求在老和尚看来一点都不过分,花了这么多钱布施,总不能阻止人家一探真伪吧,就算王邵不提,老和尚都打算请他过去坐坐,让灾民们认识认识他们的大恩人也是应该的。

  两边一拍即合,老和尚难得坐了一回马车。

  路上,一个老和尚与一个曾经的小和尚自然聊的欢实,谈论的都是关于佛法教义,特别谈论到王邵从师兄玄装那头学来的大乘佛法,老和尚那是跟学生一样虚心求教且获益良多。

  马汉插不上半句嘴,只感无趣至极,唯有埋头赶路。

  时光在言语间飞渡,不知不觉间三人便来到了大明寺门下。

  大明寺,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因而得名,至隋帝杨坚庆贺生辰下诏全国兴建三十座佛塔,因寺中设有九层浮屠,故又名“栖灵寺”,但因为时过境迁,现已入唐,再提前朝之名就有些不合时宜了,寺中僧人便依旧沿用大明寺之称。

  说来也巧,大明寺雄踞于江都北郊蜀冈山中峰之上,还是保障湖的发源地之一,若站在浮屠塔上,极目远眺,还能俯瞰到瘦西湖上的诸般景色。

  三人拾阶而上,道旁金叶纷飞,踩在脚下不时发出咯吱之声,让人忍不住放慢了脚步,深怕走快了,会打扰到这座古刹的宁静。

  上山百十步,大明寺才显真容,却是朴实无华,黑瓦黄墙红柱,这在普通不过,怕是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座九层浮屠了。

  毕竟是前朝御赐之筑,塔沿上各雕一条神龙,龙珠炯炯栩栩如生,王邵抬头粗粗一算,竟有三十六条神龙拱卫其上,的确颇有威仪。

  老和尚将王邵主仆暂留在了塔下,先一步进寺庙通报,没一会儿,一队僧侣便结伴迎了出来。

  人未至而声先到。

  “阿弥陀佛,原是辩机法师到本寺挂单,老衲有失远迎,啊哈哈哈,罪过,罪过!”

  王邵回头一看,突然就乐了,没想到大明寺住持如此“憨态可掬”,简直就跟后世的弥勒佛一样,叫人顿生亲近之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