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4年,当威王国加入新教同盟,对埃斯特堡帝国宣战。圣血战争终于从铭理蔚地区延伸到外界,宗教战争正在朝王朝战争转变。当威国王原本对于参加战争是犹豫不决的,是枢机主教芒焕林的使者说服了他,并答应给予经济援助。1604年三月,当威军越过边界进入克贝特地区,暂时缓解了克贝特公爵的危机,迫使埃斯特堡帝国军停下了进攻的步伐,评估进攻一支新加入的军队会付出的代价。他们的主将亚佐瓦利谨慎非常,不过按照他的性情,他或许也打算和当威之间进行一场交易。
我们应该系统地回忆一下三十年圣血战争的经过——1614年恰好是第十年。1604年,希荣多米人民反对利克凡德成为希荣多米国王,发生暴动,将利克凡德的执政大臣丢进了东厕,迫使正在烨文兰西北边境的利克凡德撤军镇压,圣血战争正式爆发。战争的第一阶段是埃斯特堡帝国对希荣多米新教徒的平叛镇压,本质上是一场宗教战争;到了1608年,奥班贡迪三世皇帝去世,烨文兰在选帝会议上狠狠地插了一脚,赢得了一场外交胜利,顺利退出帝国,利克凡德在这时攻下拉美布格,平定希荣多米的新教叛乱,加冕圣诏炙冕皇帝,称利克凡德二世。至此涅伦丝又归于平静,圣血战争第一阶段结束。
1609年五月,利克凡德二世宣布为神助二战,对帝国境内北方的新教诸侯发动全面进攻。利克凡德或许是史上最为狂热的圣体教皇帝,宣战之时甚至不寻找任何开战借口——不曾制造任何争端,制造任何“随机事件”,他真的认为自己发动的战争乃天经地义。一个曾经在拉美布格围城战中表现突出的人引起了他的注意,名叫亚佐瓦利,这个小贵族便逐步成为了后来的帝国元帅。利克凡德二世是狂热的,但似乎并没有轻视小贵族的力量,这或许是一种国际趋势?小贵族参与政治的机会在这个新世纪大大增加,国家开始被这些出身相对低微但才华不逊于任何人的家伙们所掌控。简单说来,几乎大多数国家都在朝着加强君主制的方向前进,时代的风正在吹拂着每一个强大的国家。回到战争,勃地烈埃斯特堡帝国和威利伐尔、麦法施狄亚、塞里西、古登、贝法尔以及教廷组成圣体教同盟,首先的进攻目标便是曾经干涉希荣多米问题的斯怀奥克。1610年,利克凡德二世击败斯怀奥克选帝侯,促使新教同盟终于有了真正的危机感,不再各自为战。德路茨堡、莱特鲁、撒格都堡、克贝特、坎美尔等新教诸侯组成了联军,从德路茨堡方向朝斯怀奥克发动反击,于是战争进入势均力敌的阶段,双方在斯怀奥克的土地上互有胜负,烨文兰的援助让新教诸侯们放下了对帝国的恐惧,全力奋战。铭理蔚的北方乱作一团。
枢机主教是最乐于看到这样的局面的,他还不希望新教诸侯能成功击退帝国军队,铭理蔚的局势越乱,对烨文兰的好处也就越大,当全世界人都把目光集中在铭理蔚时,烨文兰正在进行领先世界的改革,正在创造下一个时代,而此时的圣血战争实际上还是旧时代的一种延续。但战局的均衡不是那样容易保持的,1612年,新教军队在夺回了乌卡堡之后得意自满,准备马上朝威利伐尔方向发动反攻,但却中了帝国军队的伏击,让过去积攒的胜利全部打了水漂。帝国军队再次夺下乌卡堡,趁势向新教同盟的核心成员克贝特发动进攻,战争的烈火终于延伸到了这片美丽繁荣的土地,让铭理蔚最富饶的地区开始走向衰败。不知为什么,富饶的克贝特总是产生不了强大的军队,总是在战争最关键的时候失去作用。最强大的克贝特成为了新教同盟的突破口,只要帝国军拿下克贝特,剩下的诸侯们便将不堪一击。
到了1613年底,克贝特已经基本失守,烨文兰的援助再也起不到作用,因为在克贝特站住脚跟且士气高昂的帝国军可以朝多个方向发动进攻:向西可以威胁撒格都堡、莱特鲁和德路茨堡,向东可以攻击坎美尔,威胁当威王国,向南可从曼也和南温克普进攻烨文兰——勃地烈的埃斯特堡和林碧亚的埃斯特堡不是没有重新联合起来击败烨文兰的想法。枢机主教芒焕林已经可以预见那样的危机,他绝不能让加理五世的帝国重新在涅伦丝出现,绝对不能让帝国军在克贝特扎稳脚跟,绝对不能让剩下的新教诸侯放弃抵抗。然而新教诸侯们的确已经在寻求和平了,不能再把所有希望都寄予他们。他们的主心骨克贝特已经倒了,烨文兰最好的盟友倒了,它在寻求烨文兰的援助,新教同盟的成员们都在期待着烨文兰动手,但加入就会让烨文兰陷入可怕的双线作战——和林碧亚的联姻完全不会影响他们和表亲站在一起,两个埃斯特堡才是真正共荣辱的,一纸婚约不过只是一些装点罢了。烨文兰真的要和势头正盛的埃斯特堡正式交战吗?枢机主教认为绝对不行,一定要用和过去一样的方法支援那些对抗埃斯特堡的国家同时坐镇后方,当威王国是个很好的选择,从前烨文兰也没少拉拢过它。约伯路修士赶赴高曼苏罗,面见当威国王,故意危言耸听,说明当威目前面临的危机:埃斯特堡势必要消灭新教,任何新教国家都不应该坐以待毙。
当威国王被烨文兰“维护国际和平”的努力所打动,同时也是思考了一下约伯路修士对当下局势的陈述,认为他说的话的确有道理。约伯路修士从来不说没有根据的话,事实上,外交并不是站在谎言上的,正相反,外交是站在对事实的清晰认知上的,对现实有清晰的认识便能让你找到朋友,这样的朋友是不会拒绝你的橄榄枝的——只要你也让他看清局势,同时不说谎言。这是真正高明的外交。当威的确离克贝特太近了,随时都可能遭到帝国军的突然攻击;就算他们不攻击,一个由埃斯特堡建立起来的圣体教的统一帝国将会是多么可怕的一股势力,烨文兰都不一定抵御得住,当威就更不用说了。帝国军一旦彻底击败铭理蔚北部的新教诸侯,统一的铭理蔚就会诞生,谁面对这样一个国家不会头疼呢?何况这个国家还是由一个组成圣体教守护者的家族所统领的,这个国家一定会血洗所有的新教地区!局势迫使当威王国正式站在了铭理蔚新教诸侯和烨文兰这边,它集结了军队,时刻准备越过和圣诏炙冕帝国的边境线。
于是圣血战争的第二阶段——帝国内战阶段——至此结束,第三阶段当威阶段开始了。
我们又回到了开头,当威国王在1604年对埃斯特堡帝国宣战,宣布要援助铭理蔚的新教兄弟,消灭埃斯特堡的野心。枢机主教将经济援助从克贝特转移到当威,不过他对当威比对克贝特更加放心,因为克贝特的富饶总是帮助不到它自己的军队,但当威看似是个小国,但在打仗方面从来没有含糊过,枢机主教认为这次他终于找到了一支合适的枪,先让这支枪把埃斯特堡打个半死,然后烨文兰便可以利用两败俱伤之际收割胜利的果实了。没错,烨文兰是迟早要上战场的,枢机主教并没有在逃避战争,只是他坚信一个强国一定要打有意义的仗,要打有收获的仗,现在参战显然是很难让回报高于付出的。此时的枢机主教更加不像是一位教会人员,而像教会最不喜欢的商人了。现在,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在损失了一子之后马上在棋盘上调动了另外一匹马,同时拿一个象做掩护。他对象棋子力的控制改变了战争的进程。
从前,圣血战争就是因宗教争端而爆发的,到了第二阶段,在利克凡德二世的宗教狂热之下还掺杂了他的政治野心,现在到了第三阶段,这场战争实际上已经基本成为一场国家王朝间的战争了。难道当威国王在预防铭理蔚统一之外就没有从帝国抢一块肉的野心吗?他难道就不想将领土扩大吗?宗教理由正在逐渐变成政治野心的掩饰,从前在烨文兰宗教内战结尾发生的情况此刻在整个涅伦丝都发生了。宗教虽然至今仍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但从那时起,它便已经不再成为一股政治力量了,时代发生了变化!
这场漫长且破坏力十足的战争为何被称为“圣血战争”?难道仅仅是宗教分裂造成的争端让神主流了血?难道仅仅是启沐教兄弟间的残杀让沫栏痛苦?或许这种解释可以勉强针对战争的早期,但所谓圣血不就说明了启沐教势力的衰落吗?宗教对政治的影响力是在这场战争结束后彻底落幕的,宗教最后的影响力存在于这场战争中,但它最后也是流尽了。启沐教血流成河,不是因为他内部的纷争与残杀,而是王朝的君主们将利剑刺入了他的胸膛,让他退出政治的舞台。跟随王朝君主一起发动刺杀的帮凶还有民族,民族的力量正在黑暗之中显现。
圣血战争中最重要的参与谋划者便是芒焕林,这位教廷的枢机主教亲手将他原本应该守护的东西送上了天堂。